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论“智力偏态”陆涧涛“智力偏态”是指智力活动的非正常状态,一般分为思维错位、性别差异和智力缺陷几种情况。对“智力偏态”要作具体分析,一概以“蠢笨”、“愚顽”一类词去概括是不全面的。在人群中,“智力偏态”情况并不少见,“思维错位”是较常见的一种。据1...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运思三宝指事态、情态、理态。它们从顺向方面看,可以依次分解为常事态、常情态、常理态;从逆向方面看,可分解为反常事态、反常情态、反常理态。从写作者着眼的态势看,写作构思通常有两种思维倾向:一种是顺向运思,一种是逆向运思。前者俗称"顺向法",表现为顺常事态而记之,顺常情态而抒之,顺常理态而喻之;后者俗称"逆向法",表现为逆常事态而记之,逆常情态而抒之,逆常理态而喻之。  相似文献   

3.
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情态动词等中介语研究提供了两个考察视角,即中介语视角和相应的学习者母语视角。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中介语视角考察,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从学习者母语视角考察既包括分析与情态动词“must”相对应的汉语部分,也包括检索汉语“必须”这一情态表达的相应英语。调查发现,双语转换时母语思维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习得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对相关情态动词或情态性的运用掌握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调查展示了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中介语研究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有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二是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三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作为一位美术教师,不仅仅单纯传授美术的绘画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传播“美”的使者,更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做到教态美、语言美、板书设计美、课堂和谐美,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教态美 什么是教态美?“态”的解释是姿容、情态、风度,包括了一个人的仪表、举止、神情、风度,穿着大方,仪表庄重,讲课时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富有表情,借助一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县“发展小学生智力”实验班,每周开设了一节“思维课”。“思维课”内容广泛,教学方式也灵活多样,这里仅就其中的“趣味数学”的教学谈点初浅体会。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则是智力王冠上的明珠。在“思维课”教学中,让学生解答趣味数学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因此在智力的培养上,往往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本文试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探究“地与理”、“人与地”、“文与图”、“知与行”和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关系,以求找到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7.
初中英语“思维课堂”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语言深度学习,培养良好的英语学科思维品质为价值追求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本文将针对“思维课堂”的前构条件——情绪智力进行详细的分析,目的是研究出情绪智力在初中英语“思维课堂”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云凤 《文教资料》2005,(3):132-133
启发提问的目的,是通过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以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促进智力发展。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主观上想“启发学生”,但是启而不发,学生常常“问而无答”,或者“答非所问”。原因何在?缺少针对性的启发提问是主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启发提问的效率。一、启发提问时的情态处理教师发问时,学生一般会产生紧张感,有些成绩差的学生,还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紧张、恐惧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思维活动,造成学生“本来还能答出一些,一紧张就全忘记了…  相似文献   

9.
标志形态的差异是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所决定的。文章围绕中、美航空公司标志设计 ,中、美金融机构标志设计 ,从“形”和“态”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提出中国现代标志设计的“形”和“态”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以“夸张”为主“抽象”为辅的“形”和“态” ,美国现代标志设计“形”和“态”是在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形成的以“抽象”为主“夸张”为辅的“形”和“态”。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心理诊断是指教师查明学业不良学生学业成绩呈现偏态的情况,分析其诱因,并提出消除方法。近二十年以来,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介于教学论、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之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教学心理诊断学。教学心理诊断的目的是清除学生学习偏态,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促进学生健康正常地发展。为了查明偏态,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以弄清楚学习偏态是否由智力迟钝引起的抑或人格障碍造成的,但心理测验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不仅找出引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思维原态的动态生长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视而不见”“视而未见”等思维原态的忽视,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原态,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误区”点拨、“盲区”导引、“外区”勾连、“欹区”突围等思维的动态转换,触发思维的“有机”生长,让学生思维得到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中学生的学业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为我们检查和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考试成绩的分布,是实现考试“信息反馈”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正常情况下,学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应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即近似正态分布。如果试题偏易,要求偏低,考试纪律松驰,或学生基础普遍较好,教师授课质量较高,造成高分数的人甚多,考试成绩则呈右偏态(负偏态)分布。如果试题偏难,要求偏高,或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师授课质量较低,造成低分数的人过多,考试成绩则呈左偏态(正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人在主讲《轧钢设备》课时,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采用了一种“智力激励教学法”。试行以来,教学效果较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智力激励教学法是把创造发明技法中的“智力激励法”引入教学过程,以“专题讨论会”、“默写卡片”、“CBS”法等形式,通过扩散思维、信息催化、激发学生群体的思维火花,以有效地达到自我教育目的的一种集体学习方法。其特点是:①能给学生以较多的切合其思维实际的信息,填补其知识空白,刺激和诱发智力碰撞,从而产生连锁反  相似文献   

14.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语义演变路径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情态动词“能”最初是表达动力情态的意义,然后由动力情态分别演变出道义情态和知识情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推理是汉语情态动词“能”语义演变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义演变,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16.
张小英 《甘肃教育》2006,(5A):53-53
“说”是思维的表现,它既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的概念形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训练“说”是数学课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学心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心理诊断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分析和研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查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业成绩呈现偏态的情况,分析其偏态产生的诱因,并提出消除偏态的方法。教学心理诊断有助于教师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故近20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介于教学论、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之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教学心理诊断学。教学心理诊断不同于心理测验。教学心理诊断的目的是消除学生学习偏态,矫治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促进学生健康正常地发展。虽然在进行教学心理诊断时,为了查明偏态,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以弄清楚学习偏态是否由智力迟钝引起的抑或人格障  相似文献   

18.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19.
have to(不得不、必须)是情态动词家庭中的一员,其后接动词原形,有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常用来表示因客观需要而“必须”或“不得不”做某事。一起来看看它在一般现在时态中的用法吧!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互称为正、逆向思维,且存在可逆关系:已知条件(始态)正向思维←→逆向思维 答案(终态).正向思维就是“循规蹈矩”,从已知到未知或从始态到终态思考问题.而逆向思维则是反其常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从终态思考问题,或许会使问题无比简单、轻而易举,会使解题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