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设计16个模式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幼龄林土壤全量元素、土壤有效元素及林木枝、叶营养元素影响,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全量元素对土壤有效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553)绝对值最大,V1的Y5系数(4.130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元素与土壤有效元素相关主要集中在土壤有机质与土壤交换性铝的正相关关系上。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叶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12609.81)绝对值最大,V1的Y3系数(-0.7404)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叶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叶钙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土壤全量、有效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9系数(64.0683)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8676)绝对值最大,即土壤全量、有效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交换性铝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的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说明叶营养元素对枝营养元素有一定影响;在该对典范变量中,U1的X4系数(0.4781)绝对值最大,V1的Y4系数(0.7843)绝对值最大,即叶营养元素与枝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叶镁含量与枝钾含量之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氮、硫沉降下土壤和植物养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在酸沉降背景下制定邓恩桉管理和应对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版高中生物将镍也列为必需矿质元素,从而使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由13种增加到14种。作为必需矿质元素应该具备三条标准,第一,由于缺乏该种矿质元素,植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第二,除去该种矿质元素以后,植物体表现出专一的症状,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利用该种矿质元素进行预防和恢复的;第三,某种矿质元素在植物营养上表现的效果是直接的,而不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22,(2):12-20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土壤中的解磷细菌可将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为植物提供丰富的磷.本文对土壤解磷细菌的种类与分布、解磷机制及其促生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解磷细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镍污染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褐土土壤中添加镍对盆栽小麦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小麦地上部分的含Ni量、生物减产量和幼苗POD活性突变点对所应的土壤含Ni量表征土壤Ni污染。结果表明,土壤中全Ni量与土壤有效态Ni和幼苗中Ni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含Ni量与叶绿素含量及幼苗POD活性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有效态Ni含量与小麦幼苗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苗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均与小麦幼苗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5.
陈勇 《生物学教学》2004,29(6):55-55
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新旧教材“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发现,镍(Ni)为新教材增加的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这样,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就由原教材的13种增至14种,微量元素由7种增至8种。那么,如何确定(Ni)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呢?  相似文献   

6.
Co添加剂在碱性镍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镍电极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取得了进步.本文综述了Co类添加剂在镍电极中不同种类的添加方式、不同化合物的添加形式对镍电极进行掺杂时,镍电极性能的改进情况.并对镍电极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实地考察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土壤采样,对其水热条件大致相当、地形坡度相似,母岩母质相同的先锋岭、桐木关西侧、挂墩三个样地的土壤剖面A层的土壤有机质、土壤酸性、土壤黏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A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针叶林其次,茶园最低;茶园土壤中的酸性最强,针叶林其次,常绿阔叶林最低;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黏性最强,针叶林其次,茶园最弱.  相似文献   

8.
化学肥料对农田土壤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肥料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农作物产量中起重要作用,但如果长期过量或不当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农田土壤生态,对牲畜、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贵州湄潭茶产区土壤中残留六六六、滴滴涕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6个茶园产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茶园产区一、二、四、五、六的土壤样品均未检测出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存在,而在茶园产区三土壤样品检测出六六六,残留量小于0.05mg/kg。分析结果表明6个产区的土壤品质较好,能保证茶叶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去离子水浸提茶园土壤、松林土壤、空荒地土壤,获提取液,用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进行土壤酶活力测定及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类型相关,松林土壤提取液和茶园土壤提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地土壤植茶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茶园土壤pH有酸化趋势,取植茶龄不同茶园土壤,测定pH,用去离子水浸提处理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影响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浸出率不同,在pH值4.5-5.0之间化感物质浸出率高,随着pH值的上升或下降,化感物质浸出率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集六安金寨县响洪甸山区茶园2个土壤样品,运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17种微量、常量元素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响洪甸山区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丰富,Fe,Mn,Mg和Ca等有益元素含量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等地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的相关性及理化性质等因素对茶叶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硒(全硒)与茶叶硒(全硒)呈正相关,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茶叶硒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及pH值等均对茶叶硒富集存在明显的影响,即茶树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富硒茶叶的开发和皖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将茶叶进行灰化处理 ,用硝酸溶解后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分析测定茶叶中的过渡金属铜、铅、镍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分布着大量的古茶园,普洱市澜沧县惠民古茶园是典型的栽培型古茶园,约有130年,古茶园的茶具有美好的香气和品质特征,被普洱市当地人奉为上品,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下贮藏几年后,香气和优良的品质特征更为明显,为揭示古茶园茶香气和品质特征的变化,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认识普洱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古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和测定。贮藏在自然环境下1~6年,汤色由淡黄色变为红黄色,地域香变为淡淡陈香,滋味由微苦涩纯正味长回甘变为入口微涩微苦、舌底微涌泉、醇感、滑顺、味长、纯正;可溶性糖、黄酮类化合物、TR和TB分别增加0.5%、4.96%、0.565%和0.395%;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TF分别减少6.13%、2.63%、1.04%和0.068%。为普洱茶的研究提供数据.便于古茶园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采集无污染茶园土壤,喷施180mg/kg的硝酸铅,平衡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分析土壤中水溶性铅和交换态铅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对于土壤中水溶态铅和交换态铅的含量有降低作用,其效果与酸的类型和浓度有关.草酸对于土壤中有效性形态铅的降低作用优于柠檬酸,输入酸对于水溶态铅的降低作用强于对交换态铅的降低.当酸浓度达到0.2mmol/kg时,其降低作用最佳,之后随着输入酸浓度的升高,反而会增加土壤中有效性形态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对于茶园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有很大促进作用。阐述了如何应用IPM技术促进政和工夫GAP茶园建设,使政和工夫红茶的清洁化生产技术更加深入,使茶叶农残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促进政和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顾生态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的特点;提出茶园病虫草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总结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概括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策略与技术措施;展望茶园害虫草害生态控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天台山八种植被下土壤中的肥力因素: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八种植被土壤的上述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八种植被土壤肥力的相似顺序为:七子花土壤茶园土壤>竹林土壤>柳杉土壤>金钱松土壤>日本花柏土壤>黄山松土壤>云锦=杜鹃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