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4年12月21日上的《“办证”与“教授”之间》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构思独特、对比强烈的评论佳作。稿件刊出后,不少主流网站予以转载,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首先被报社评为“星稿”。之后又受到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青睐。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三点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1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4,(7):11-11,15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2007,(2):40-40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刘保垒编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入1——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103篇及“赏析”章111篇,共计214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幽默精辟妙谈“三个代表”》(原载《羊城晚报》2002年11月11日)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卫 《河北广播》2005,(5):74-75
广播作品创优,是每个广播新闻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创优呢?近年来,笔仔细阅读了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广播精品,颇有收获,那就是广播作品创优必须在“特”、“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7月16日电,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7月上旬在昆明结束.经公示后于16日公布结果.258件作品榜上有名。河南省媒体共有11件作品获奖.其中.一、二等共各3件.三等奖5件,创我省参评中国新闻奖历史最好成绩。业内人士评论说.这是我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落实“三贴近”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在翻阅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过程中,一篇题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的消息作品深深吸引了我,这篇一等奖作品,确有一种值得称道的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传播》2007,(1):45-45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刘保全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入1—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103篇及“赏析”文章111篇,共计214篇。其中获奖消息及“赏析”文章各68篇;新闻通讯及“赏析”文章各19篇;新闻评论及“赏析”文章各15篇;综合赏析文章共8篇。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5日,第八届“解放军报奖学金”颁奖大会在素有“军事记摇篮”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举行。自1995年开展“解放军报奖学金”评选活动以来,获奖学员中有的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有的连获“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有的成为《解放军报》或军区军兵种报纸的编辑、记,有的成为了新闻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员。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获奖的经验,笔采访了本届的部分获奖学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和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近日结束,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参评的新闻、社教类作品有3篇获一等奖,两篇获二等奖,5篇获三等奖。获奖的档次、数量仅次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在这次评比中,获两个一等奖以上的媒体只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往年评选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也多次获得优秀的成绩。那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是如何抓好“精品工程”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关乎未来中国的走向,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一场激烈的“新闻战”随即上演,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重庆日报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派出了由总编辑牟丰京带队的8人采访组。经过10多天的努力,重庆日报采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顺利完成了新闻报道任务,得到广大读者认同,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  相似文献   

13.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7,(3):29-29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刘保全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入1-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103篇及“赏析”文章111篇,共计214篇。其中获奖消息及“赏析”文章各68篇;新闻通讯及“赏析”文章各19篇;新闻评论及“赏析”文章各15篇;综合赏析文章共8篇。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怀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  相似文献   

16.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徐州日报》调查性报道《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试点改革的考察报告》获得一等奖,新闻漫画《校长意见箱》获得三等奖,这既是自1991年中国新闻奖设立以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一次“零”的突破,也是徐州新闻界在中国新闻奖评选历史上收获最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9.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6,(11):43-44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5年3月17日一版上的评论《农科院所制假坑农的多重恶劣性》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主题重大、言简意赅的新闻评论精品。它的获奖,为我们撰写新闻评论提供了下述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5,(11):21-22
刊登在《法制日报》2003年1月3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2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文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