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民族发展历史起伏性很大,历经了三次高潮与三次低潮,因而德国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折射出德国巨大的“矛盾体”,德意志民族顽强,务实,勤劳,敏锐,同时在特定的时候又有着残暴,毫无原则和奴役他人。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民族发展历史起伏性很大 ,历经了三次高潮与三次低潮 ,因而德国的发展也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折射出德国巨大的“矛盾体”。德意志民族顽强、务实、勤劳、敏锐 ,同时在特定的时候又有着残暴、毫无原则和奴役他人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伦茨是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代表,他运用兰克史观对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创建史进行了研究。在伦茨的解读下,俾斯麦控制了民族运动而将德意志民族国家置于欧洲国家体系之中。伦茨论断19世纪德意志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以制宪的方式而是参照列强政治角逐。在既有的德意志邦联的框架中,普奥之间的竞逐是无法避免的。在19世纪50到60年代发生的邦联改革争议是普奥战争缘由,争议的责任在于奥地利的政策。俾斯麦制定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依据其处理德意志邦联改革争议考虑。他以联邦制民族国家的形式构建帝国符合兰克学派对德意志问题的解读。总体而言,俾斯麦转化政治革命中的民族主权原则以服膺于普鲁士的欧洲列强政策,在这一意义上,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外交行动而建立起德意志帝国。  相似文献   

5.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拚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上说“德国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撇开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加紧扩军备战。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俾斯麦扫荡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迅速走上了以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在经济领域迈出了德国国家统一的第一步。普鲁士是关税同盟的盟主,它利用该同盟控制了中小邦国,排挤、打败了奥地利的势力,以“小德意志道路”实现了德国的第一次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1871年1月18日,普法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告成立。关于这一德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丁建弘教授在《德国通史》中提到一个微妙的历史细节: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但威廉一世只愿意接受德国各邦君主奉献的皇冠。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得知各邦的君主都同意新宪法以后,威廉一世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前提是什么?为什么德意志封建大邦普鲁士能够统一德国?为什么贵族出身的俾斯麦会成为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俾斯麦统一德国为德意志民族的发展留下了什么后果?本文就这些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俾斯麦是德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能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建立和崛起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其性格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在德意志统一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本通过剖析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影响,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个性因素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图画说明: 图①《截肢手术》反映的是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躺在床上的病人是丹麦国王,他正被迫接受左下肢被截断的不幸结局,左下肢象征丹麦控制下的德意志地区——霍尔施坦和施勒斯维希。病床左边一手挥锯、一手按住丹麦国王左下肢的是普鲁士医生,站在病床右边的是奥地利医生,象征着普、奥联合击败丹麦。最右边有一个工具盒,  相似文献   

12.
德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纳粹主义的产生有无必然的联系 ,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明显的相互背离的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保守的德意志 ,另一种则是积极倡导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 ,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决定着德国民主化的进程。由于承载了过于沉重的历史包袱 ,德国最终走上了有别于西方主流社会的特殊发展道路。随着二战末期及战后初期社会历史环境的深刻转变 ,德意志特殊道路归于终结  相似文献   

13.
俾斯麦利用德国的内战的成果,在北德意志联邦作好战争准备之后,就挑动对法战争而后发制人,俾斯麦达到了目的,打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特种的革命”。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一革命的产物,俾斯麦功不可没,但他对法国攻城略地,勒索空前的巨量赔款,结下民族仇恨,播下新战争种子的罪过,应该受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源于其化领域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在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但是在19世纪开始之后,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发展进程发生了偏差,向着种族优越感倾斜,并为军国主义和民族狂热分子所利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所完成的统一。又导致了一种更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意识,从而进一步向沙主义和军国主义演变。德意志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增强,更迫切需要这种民族意识的张扬。于是。德意志民族意识最终与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两场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第26课“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课堂教学中,对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是课堂教学总结环节中的“点睛”之笔。教师教学用书为此专门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对比掌握二的“历史背景”、“统一的道路和统一的中心”、“统一的中心人物”、“统一进程中对奥地利的态度”、“统一后的特点”以及“不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人民协会始末王先恒(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关键词:德意志人民协会,共产主义者同盟,前史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恩格斯是同盟的创建人之一,又是研究同盟史的最早史家。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一文中,恩格斯将“同盟”的渊源追溯到“...  相似文献   

17.
《世界教育信息》2004,(10):17-17
前不久,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进行机构改革, 宣布首次设立“专业咨询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德意志研究联合会是德国促进高校科研的最重要的机构,一个实行自主管理的全国性组织,被誉为德国高校继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之后的最大的“第三资金”来源。其主要任务是资助高校从事高水平难度大的跨  相似文献   

18.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号称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国家。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之一,甚至有人视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长出的“社会主义因素”。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建立社会保障并不是从当代开始的,早在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就已经开始尝试建立社会立法了。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进行社会改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9.
大家已惯于对希特勒纳粹暴政的谴责,但很少有人把纳粹暴政同德国化联系起来研究。纳粹暴政之所以出现在德国,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掌士叶,且一呼百应,除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德国化的特殊性更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从德意志历史上寻觅到相应的化渊源,尤其是从德国一些名的知识分子,如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历史学家特莱奇克、斯宾格勒,甚至音乐家瓦格纳的思想中,我们都隐约听到了纳粹主义的鼓噪。可以说,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就是德意志化糟粕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古代日耳曼人的勇猛、效忠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共同构筑了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它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转变成政治民族主义,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