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彩图21为《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图①),配套教参说明如下: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首相俾斯麦和一些德意志境内诸侯、将军的簇拥下,在其占领的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德意志帝国皇帝位。本图是一幅油画作品,台阶上,左手拄  相似文献   

2.
史事的比较     
在一次高中历史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内容是历史必修(Ⅰ)中的“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教师在简要讲述德意志统一的经过后,重点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课的最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英国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比较,进而概括出英、德两国政体在国王的权力、首相的地位、议会的作用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图画说明:这幅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头像由6幅漫画构成。威廉二世推行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标和以舰队为手段的“世界政策”,宣称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的跨国移民趋势发生了根本逆转,从典型的移民迁出国转向移民迁入国。然而,德意志帝国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意义上的移民迁入政策。帝国时期的移民迁入政策事实上是各邦移民迁入政策的总和。面对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普鲁士制定了严格的移民控制与防御政策,其他各邦也有自己独立的移民迁入政策。尽管帝国各邦的移民迁入政策迥异。但在拒绝成为移民国家上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7页在叙述德国十一月革命意义时有这样一句话:“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如果我们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它是错误的。其实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不是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制定了一部宪法。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并且确保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共同专政。虽然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任免官吏、统率军队的权力,也不能因此而断定它就是君主专制政体。实际上,皇帝的权力还是受到宪法的制约的。例如…  相似文献   

6.
公元九六二年,德意志的国五鄂图第一踌躇满志地来到了罗马。年青的教皇约翰十二为报答鄂图帮助镇压意大利贵族叛乱之功,把一顶金光灿灿的皇冠戴到鄂图的头上称他为“神圣罗马皇帝”,而德意志王国从此也就得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它的历史直至公元一八○六年始告终结。其实,这个帝国既不神圣,也不在罗马,更不是一个统一集权的帝国,而是以德意志各邦诸侯为主体的许多国家和民族在历史上的暂时的集合体。但帝国历史的来龙去脉却反映了帝国内部多种政治势力的复杂斗争,本文就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帝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延续自德意志关税同盟时期,完整的国家财税体系为帝国政府财政和各邦财政分割。分税制下的帝国政府财政不仅收入有限,还要独自承担庞大的军费开销。因此以帝国政府财政为参考的军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列强,造成德国财政分配失衡的假象。事实上,德国实际的军费比例和数额均没有超过其他列强。不仅如此,帝国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并通过不断优化的财政体制,积极推动工业化发展,使社会保障、基本建设和帝国行政管理等非军事支出的比重上升。德国大规模造舰计划和海外殖民行动没有改变上述事实。  相似文献   

8.
威廉二世(1859—1941)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宋代皇帝(1888—1918)。在位期们,德国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时期,他一改老宰相件斯麦确立的“大陆政策”,实行“新方针”,推行“世界政策”,参与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竞争,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富于侵略的计划和策略使德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境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落得个异死他乡的下场。本文试图就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的计划以及其出笼的背景、主要表现等方面作初步的介绍和评价。威廉二世在位期间,尤其是1890年至191P年是德国工业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特别是到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9.
1897年德国出兵侵占我国胶州湾,这个事件与当时德国积极推行海洋战略有着必然联系。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此后,在他及海军大臣蒂尔皮茨的推动下,海洋战略和海军建设迅速地在德意志帝国内政外交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到了世纪末,随着海军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占领海外军事据点和争夺海上霸权,也成为德国政府的头等大事。经过多次讨论和实地调查,德意志帝国政府最终把中国北方的胶州湾当作侵占海外据点的首选目标,并于1897年11月实施了军事占领。侵占胶州湾虽然暂时地增强了德国在中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但却导致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原有国际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加剧了德国与其他列强的关系紧张,使德国在国际社会备感孤立,最终,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10.
纵深防御战略是拜占庭历史上君主最常使用的军事战略之一,自君士坦丁一世首创,在莫里斯统治时期最终得以确立,一直影响到帝国中后期,为君主们所重视。它的推行反映了拜占庭早期君主们因时因势而行的治国策略与智慧,同时也是君主们探索帝国从早期向中期转型的重要手段。莫里斯最终确立的纵深防御战略被记载在《莫里斯的战略》中,其战例在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中具体体现,这一战略是莫里斯所施行的一系列政治与军事改革措施之一,为帝国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7页:“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课本并没有说德国1871年统一后采取何种政体,因此我们无法从课本中直接找出答案。查查相关资料特别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我们就会知道,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非君主专制政体。现将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部分内容(引自刘宗绪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1987年10月第1版),摘抄如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这部宪法是1871年4月16日帝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是德意志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标志。………(引语)2帝国立法权第五条:帝国立法权…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前提是什么?为什么德意志封建大邦普鲁士能够统一德国?为什么贵族出身的俾斯麦会成为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俾斯麦统一德国为德意志民族的发展留下了什么后果?本文就这些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拚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上说“德国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撇开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加紧扩军备战。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俾斯麦扫荡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迅速走上了以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君主与磨房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有一座古老的磨房就在这离宫围墙外面的不远处。一次,威廉一世到波茨坦巡视,住进了离宫。他登上高处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许多景物却被那座磨房拦住了。威廉一世大为扫兴,即传令随员去找磨房主人,洽谈买下这座磨房后即刻拆除。谁知磨房主人十分藐视这个皇帝,对前来洽谈的人说“:我这个磨房代代相传,无法计算它的价值。”威廉一世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令人将磨房拆除。磨房主人对此并不恐惧,一边袖手旁观任其拆毁,一边自言自语道:“当皇帝的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用?”不久,磨房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一个充满矛盾、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风云变幻的动荡的世纪。对于在文学上如同“喜爱”战争般的德意志民族来讲。20世纪的这一页记载了由它所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的覆灭,魏玛的诞生,法西斯的崛起和随之而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分裂和统一。这些重大的历史都发生在这个世纪之内。作为这百年历史的一个构成部分并且由它映照的德国文学。同样是德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30年代,在“国家形成”、民族主义、丰富“思想宝库”的支撑、“开明君主”的领导和德意志“仁人志士”的推动下,德国国民教育体系最终确立。近代德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深深烙上了国家和民族的印记,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性与国家性。  相似文献   

18.
俾斯麦利用德国的内战的成果,在北德意志联邦作好战争准备之后,就挑动对法战争而后发制人,俾斯麦达到了目的,打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特种的革命”。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一革命的产物,俾斯麦功不可没,但他对法国攻城略地,勒索空前的巨量赔款,结下民族仇恨,播下新战争种子的罪过,应该受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19.
一战爆发时德国民众所表现的"八月激情"发人深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文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中原因,首先提出普通人对战争的心理预期、好武的军事文化教育、年轻人反抗父辈及所代表的传统理念、物质文明的过度发展等是引发反常"激情"的诱因。同时,进一步认为统一后德意志民族认同的复杂性、德意志自由主义在帝国建立后的逐步退却、帝国政治的不成熟以及俾斯麦和威廉二世的个人影响等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声明     
笔者认为,该图的选用及文字说明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文字说明“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一世在一起”并没有指出哪一个是俾斯麦,哪一个是威廉一世,虽然学生会对照文字,自然认为左边是俾斯麦,右边是威廉一世,但作为中学教材,还是严谨一点好,加上人物的方位说明,改为“宰相俾斯麦(左)与德皇威廉一世(右)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妄自揣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