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开放型的活动中挑拣——解除“写什么”的心理障碍许多孩子一提起作文便发怵、害怕,孩子对作文的害怕并不在作文技巧上,而在于无内容可写。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呢?1.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组织《春》的习作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说春;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春的古诗,通过…  相似文献   

2.
“问题学生”通常指持续存在某种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当耳旁风,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偏差因素而不爱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对这类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呢?怎样使他们“入轨”呢?  相似文献   

3.
在上网时,我发现新课程实验区的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识字教学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将识字教学方面的困惑汇总、整理以后不难发现它的核心所在:识字量太大了。以二年级上半学期为例,包括,“学会”和“会认”的字,共有500个,也就是说学生平均每天要学习13个以上的汉字,这样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而且,此“核心”困惑又不断地生发、裂变: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搞识字,别的内容如何来最优化?识字量是唯一目标?如不是,还要兼顾什么?实验中两极分化现象似乎比较严重,怎么办?孩子对字意的理解有限,怎样能帮助他们同音替代的问题呢?提出困惑不是“否定”,而…  相似文献   

4.
读了报刊上董加耕的事迹以后,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教育我们在校的学生学习董加耕,确立革命的志向,将来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我们的学校里对于这一问题,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有人认为:“过早地在毕业班学生中向学生提出到农村去,会使学生思想混乱,学习质量下降。”我想,难道不在学生中提出下农村的问题,不向他们提出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谈学习、升学、作专家,学生的思想就会不混乱了吗?学习“质量”就会上升了吗? 为了今后更好地使在校学生懂得从事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在和我校到东辛农场劳动的学生们接触中,跟他们一道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今后学校如何向同学们进行参加农业生产这一教育,是早讲好呢,还是迟讲好呢?是只对考不取的学生讲好呢,还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讲好呢?请他们作回答。同学们都根据自己参加劳动的亲身体会,谈了许多要早讲,要向  相似文献   

5.
网络几乎成了当今信息时代的代名词。在电脑日益走进我们家庭的同时,网民的数量正在呈几何级数地膨胀。网民中的年轻一族被称为“新新人类”,而在这一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低龄学生开始加入。在这些青少年中,他们的上网行为和习惯究竟是怎样的呢?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总感到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人际关系也不和谐,于是产生许多烦恼,深感困惑与迷惘。加之社会上一些人对青年教师的偏见,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这些青年教师都是“科班”出身,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可是为什么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认为主要原因是他们未能较好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就像一颗又青又涩而回味甘甜的青橄榄。对成年人来说,初中生还只是一个孩子;对幼儿来说,初中生却已经是一个“大人”;而对初中生自己呢,他们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感到惶恐,对心理变化更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而茫然,甚至不能自制,常常陷入思考:“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普遍存在着闭锁心理。他们失去了儿童时期的某些天真和直率,紧紧封闭自己的心扉,严守自己的“秘密”,班主任与他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又迫切需要班主任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呢?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也认为“言为心声,文为心学”。可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尤其是与学生的心理情感是分不开的。那么,目前职高生的语文能力怎样呢?他们的作文现状又如何呢?从职高生的情感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职高学生是带着失落和自卑的心理走进职校的。他们学习成绩较差,在初中时受到的冷落、嘲笑以及老师、家长对他们表示出来的遗憾,一直使他们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因而挫折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消极行为,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人格的偏向发展。因此,课堂外的小作文便…  相似文献   

10.
傅利琴 《文教资料》2006,(29):42-43
我们一些学生经常会出现对历史的不喜欢或甚至“厌学”心理,但是我发现在我的每届学生当中,总有那么一些独独历史学得相对较好的学生,一直都花很多时间去学,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去学历史呢?从他们身上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提示呢?我觉得很值得我去调查一番。调查的结果是他们已种下了历史情结,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呢?本文从行动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学生心头的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会引发辍学、家庭矛盾、暴力等一系列问题,从长远来看,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必须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怎样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担任学生心理辅导员的经验,认为除了搞清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何方,多与学生交谈等方法外,还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讨论标准法”学生该有怎样的心理才算健康?怎样看待我们的心理压力?如何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妨提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因为这些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让他们…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的发展,职业高中在现在人才输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职业教育也在国家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数学方面尤其突出,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欠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呢?这个一直是我近来比较困惑的问题。最近,我看了一片关于职业高中数学改革的论文《新课程标准看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深受体会,要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对待数学的态度,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的"这个思想观念。那么如何进行这些改变呢?  相似文献   

13.
张峰峰 《课外阅读》2011,(9):138-138
走进我们职校大门的学生,都是文化基础差的,可以说他们在初中时就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受家长指责,遭老师冷落,受同学歧视,课堂上他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缺乏自信,抱着混日子的心理,只想在校混几年,混一张文凭。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相似文献   

14.
张希 《课外阅读》2011,(9):136-136
在短短的几年任教生涯中,遇到了很多让人头疼的所谓的“后进生”。怎样的学生算是后进生呢?我觉得应该是那些学习基础差而且又不努力上进,在某些思想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畏惧、自卑、应付、抵触、矛盾、厌学等心理和行为表现,他们看惯的是脸色,听惯的是批评。爱之深,责之切,我渴望他们上进,但好多时候却适得其反,得到的是他们的不满……许多“后进生”是一“后”到底、坚决不进,让人很是头痛:“他们是怎么了?到底要怎样去拯救他们?”  相似文献   

15.
学生心灵的教育对其成长很重要.而要做好这一工作,便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此,有的老师感慨:“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要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进。”怎样让学生而对老师而不再加以设防呢?班主任生活告诉我: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呢?让他们愿意去思考、积极去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多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多贴近学生设计问题,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紧扣文本本身特点,便于学生走进课堂。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定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火力全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但是却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在没有父母监护和教导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需求?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本镇所辖村屯和学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城”里,有四个明显的“自由”:时间安排自由、学习方法自由、信息摄取的自由和金钱使用的自由。对大学新生来讲,这四方面的自由可能给他们带来“福音”,但也可能给他们带来烦恼。面对不同的自由,学生应采取怎样的心理策略呢?  相似文献   

19.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出问题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带着疑惑,带着期待,走进了新课程的教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每个学生潜心读书,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与困惑 时常会有家长来与我交流关于学生语学习方面的问题,他们说:“我的孩子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成绩怎么就是不见提高呢?”“我的孩子,读了不少书,作水平怎么上不去呢?”“我的孩子只要见到作就头痛,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手,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