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安康,一个因物质困顿导致精神困顿的文化群体,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失落",这种"失落"与"伤感"催化出一种"贫困精神","贫困精神"的升华,酿造出丰富的精神美酒--各类文艺作品成批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精心选择命题材料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10年北京市中考试卷中命题材料的选择既关注到与现实的联系,也关注到材料本身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马"及含"马"的词语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是通过隐喻认知的方式来实现的。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动物本义向其他词义的扩展和转移,而这些隐喻认知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马"的文化内涵正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也证明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和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5.
黄晓红 《生活教育》2014,(20):117-121
在新的形势下,贯溪小学通过自身的发展沉淀,使"溪韵"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更具文化价值,愈加凸显出精神追求和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教育导刊》2012,(9):2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幼儿园的岭南文化教育植根于传统文化,立足于时代新理念,延伸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给幼儿心灵种下关于文化的"绿色的种子",丰富了岭南文化教育的内涵。该园教学突出"雅"与"乐","雅乐教育"旨在使幼儿快乐且德行良好,让幼儿感受岭南文化的丰富性,对岭南文化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崇尚"和","和"文化始终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中国"和"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而"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与弘扬"和"文化,在"和而不同"社会观引导下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丰富的课程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水"作为老子思想中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的代表,拥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对老子"水"的哲学内涵的分析,探讨老子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0.
邯郸享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美誉,赵国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从丰富精彩的赵国成语典故中,归纳分析了赵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简要阐释了赵文化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做出的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文教资料》2012,(18):89-91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厚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北京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与升华。  相似文献   

12.
"蒿里"考     
"蒿里"是中国古代诗文中一个出现频率极高、文化内涵极丰富的词,但历代文献对"蒿里"的界说还有诸多疑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蒿里"的意义界说及其文化内涵:1、<古今注>关于<薤露><蒿里>"本出田横门人"之说不可靠;2、"蒿里"与"高里"的混融表现了公元前一世纪的阴问观念;3、相对于"薤露","蒿里"反映出更强的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6,(1):37-41
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内涵,是当代民生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文化进一步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呈现出人民性、均等性、尚德性、包容性、多样性特征,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实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专业文化队伍和基层文化队伍"两条腿走路",把民生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电大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值得骄傲的"电大精神",它的丰富内涵不仅是对"大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电大的一笔财富,同时对规避"电大糟粕文化"、重组"电大文化"、构建"和谐电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与地坛>作为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内涵丰富,本文从叙事角度切入,分析该文所蕴含的"人"与"物"、"精神"与"内体","残疾"与"健全"等缤纷斑斓的二元对应的世界.本文认为,作者着力借助对这些二元世界的叙述,深刻地表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及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楚辞》奇诡浪漫的艺术风格深受楚地巫风的影响,其中"凤"意象的运用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浓郁巫风下的楚凤反映楚人原始宗教的价值取向,所传递的凤文化内涵诠释了楚人对美好精神的追求。《楚辞》中"凤"意象丰富了中国"凤"文化的内涵,并对后代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风雨桥建筑的选址、装饰、构造等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如"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神人以和"等。对民族建筑文化伦理思想进行研究,试图弥补我国现代建筑民族伦理文化的缺失,弘扬和丰富多民族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生动体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充分体现着丰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和规范功效。如果真正打造出有特色有创意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些话都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是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美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那么,教师如何抓住音乐教学内容所体现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并在教学互动中与学生一起不断感受和创造这种来自精神、心灵深处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