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课程推进以来,“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成为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课改不仅需要“道”,而且需要“术”,不解决教学操作难题,再先进的理论也难以发挥作用。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寻找的是“其他学校都能够采用的方法,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水平,进而提高课堂质量”。“思维碰撞”课堂的建构经验:普适性、组合式、专业化,将成为今后课改的基本方向……上期,本刊对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整体介绍,本期将从操作层面剖析“思维碰撞”课堂的内涵及操作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课改”必须“改课”。新课改以来,先进的教学理论丰富了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视野,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变革策略。人们开始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寻找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然而,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许多学校急功近利,“使课程改革陷入只改不变的形式主义困境,并因剥夺了教师的改革主体地位而遭到广泛批评与抵触”。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不为喝彩而课改”,坚守“课改是惺的艺术”,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辛摸索,建构了符合现代课堂特色的“思维碰撞”教学体系。2014年5、6月份,我们邀请部分课改专家走进这所学校,深入课堂,观课访谈。我们深深被这所学校的课改精神所感动,为师生的幸福成长而高兴,为发现这一内涵型课改典型而兴奋。  相似文献   

3.
正"不震撼但丰厚,不新奇但真实,不完美但代表着教改方向",有位特级教师听课后这样评价"思维碰撞"课堂。其实,"思维碰撞"课堂选择的就是"本应如此"的课改路径,而不是"石破天惊"的创新模式。从课堂改造初期,泰安市实验学校就针对当前教改中的异化问题,决定抛弃"颠覆式"变革,选择了"组合式"路径。"不为‘喝彩'而课改""课改是慢的艺术""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走向卓越","思维碰撞"课堂的建构人把这三句话作为座右铭。扬弃传统教学方法,苦研现代课堂理念,科学兼容,优化组合,旨在重塑民族教学的品牌。然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幸到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考察了思维碰撞课堂.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好学校”需要课改吗?“好学校”,一般理解为名校、重点学校、优质学校.在此我们只探讨“好学校”对课改的态度。据笔者观察,在“好学校”中,虽然也有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实实在在地抓课改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但这样的“好学校”并不多。对课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学校往往是那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学校,如杜郎口中学。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2014,(21):I0001-I0001
2014年10月23—24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主办、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和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承办、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协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思维碰撞课堂”现场研讨会,在山东省泰安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让科学的教学理论落地生根,转化成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把教师的闪光点总结提炼,归纳为可应用的实践理论,这才是我们思考和研究的着力点。新课改以来,新旧观念冲突异常激烈。一方面,传统课堂已被"应试"浸泡染黑,不去掉几层皮无法重见本色;另一方面,新课改后的部分课堂遭"形式"绑架,教学中出现了太多的"异化"问题。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教学?如何消化国外先进教学理论?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一线教师,阻碍着课堂教学变革的顺利推进。基于此,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课题组以"科学兼容、智慧施教"为指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课改",诸多先进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然而,走进一节节日常课,却常让人有课改无力之感。是的,"课改必须改课",但日常教学中教师个体对"课改"的无视、曲解或"只心动不行动",却使"改课"在一线课堂步履维艰。一、日常课"改课难"的现状基层学校,欲实现全校上下的课堂改观,常常有心无力。教师个体惰性、实施执行繁琐、积年累月坚持、学科年级差异性等等,都成为学校层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的教学方式,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让每一个生命孕育不同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宏观背景下,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正大力探究"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共识。特别是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主要的原因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被视为国家第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那么如何在新一轮课改中发挥其积极亮点作用,"构建高效课堂"就是一个突破口。对此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实质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就是引领学生求知、发展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束缚,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要求学生应成为课堂主人公这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发展的需要。为此,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以张扬,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建构主义认为: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在新一轮课改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对于提升课堂活力,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话题:课堂观察(下)导语:课堂观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借鉴、取经,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法和技巧,吸取别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取长补短,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与"教学习惯",并在自己的课堂中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如何依据新世纪的现实需要,聚焦"语言"核心,回归"语言"本位,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的"语言感悟",正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际中,我们立足"感悟教学",进行现状反思、实践操作、辩证把握,来"感悟"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目标。课堂作为学生开拓思维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需要高中物理教师秉承新课程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及知识需要,实现师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然而,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仍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一方面,课改一线的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应自觉形成"寻求中西方教育的中间地带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基本共识,将这一基本共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在课堂实施中应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如课时目标、数学活动、学生思维、基础训练和教学反馈等,推动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走向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因为工作的性质,常进入中学课堂并与一线教师接触,分明感到很多语文教师理性思维的缺席,把握不了课改的方向,教学没有规范,思想彷徨,或闻风跟追,或照搬挪用,在一时的课改触动后,又回到了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7.
张静 《中国教师》2014,(24):48-49
<正>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教学中,需要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丰富古典诗词课堂,让学生从怕诗词到爱诗词,真正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一、要做到心中有"我"这里的"我",即每一位身处诗词课堂的一线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堂的安排设计及对诗词的理解必然受自身经验影响。一位有个性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感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只有不照本宣科才能教出思维独立的学生。同时在纷繁复杂、风格多变,学生理解困难的诗词作品教学中,尤其需要个  相似文献   

18.
肖安庆 《教书育人》2011,(32):56-57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应试本位教学观、知识本位课堂观、分数本位评价观,使得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为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毫无生机。面对课改的要求,面对课改推进中面临的问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逐渐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就  相似文献   

19.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变得日趋频繁,以"问—答"(教学与对话)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往往贯穿整个课堂。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十余年的课改,对话教学已成为教师新授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师生的话语比例、话题提出的方式、话题的目的性与严谨性、学生的思维深度及参与教学的程度仍有待提高;对话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杨清 《辽宁教育》2013,(2X):19-20
<正>问题: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目前我们学校正在推"活力课堂"。学校提出,不要教学模式,不想让"模式"来束缚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要能体现相应理念的课堂教学,都是活力课堂。这样虽然给予我们教师很大灵活度,但我更加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请问专家,是不是现在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课堂是否需要教学模式?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清):课堂要不要考虑"教学模式",已成为一个矛盾:不要"教学模式",教师有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要"教学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