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辛业华 《新闻世界》2009,(5):107-108
谈起香港报业的采访手法,就不能不提一群擅长跟踪明星艺人、政治人物、体育明星等知名人士的娱乐记者,香港人把他们称为“狗仔队”。本文介绍和剖析了“狗仔队”与明星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传记。米歇尔是草根出身的黑人女孩,却奋斗成长为哈佛才女;她是曾经的绝望“怨妇”,却力助丈夫当选总统;她是颇具彩响力的政坛人物,也是媒体追捧的时尚明星。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读者来信版曾刊载过读者来信,指出“村长”应该称“主任”。可是去年7月13日,该报在二版显著位置刊载的人物通讯《可贵尽在细微中》,副题中又出现“记向西村村长茅裕林”字样。也许有人要说,目前农村中就是这么称谓的,  相似文献   

4.
“公众人物”(publicpersons),是源自于美国诽谤法的概念。所谓“公众人物”,就是指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或享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物,公众人物包括公众官员、历史人物、影视演员、名运动员、以及名作家等等所谓明星人物。公众人物多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人物,其言行会对社会产生比一般民众大得多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1964年以前在美国的新闻诽谤诉讼中通行的是普通法(common law)的原则:新闻的任何相对人只要指出新闻中有损害自己名誉的内容并且伤害了自己就可以提起诉讼,而新闻记或媒介则有举证之责,  相似文献   

5.
美国电台和电视台的头牌访谈明星拉里·金(Larry King)1990年8月初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的成功钥匙只有一把,那就是好奇。”自1985年6月起,拉里·金接受美国有线电视业巨头特德·特纳的聘约,每晚(周末除外)在特纳广播公司(TBS)所属的全美第一家24小时有线新闻电视网(CNN)主持一小时的人物访谈节目,以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为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二十日,罗纳德·里根取代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坐上了美国第四十届总统的宝座。对当了半辈子好莱坞明星的里根来说,他在美国政界经过一番搏斗,到年迈之际,终于当上世界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也可算是登龙有术了。美国舆论界掀起一片热潮,对这位从下层社会上来的、号称“平民总统”的“牛仔”大肆鼓吹,似乎要美国人民相信,里根乃最有希望振兴美国的人物。但,在阵阵喝采声中,却同时传出一些比较冷静而客观的论调(包括一些政治讽刺漫画):卡特给里根留下了一个破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媒体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栋 《新闻大学》2002,6(1):16-20
近年来,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的成就,传播先进的思想和人物,提供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信息,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然而也不可否认.由于市场经济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新闻界也出现了“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追逐明星的私人秘闻,热衷于各色各样的新闻商业炒作,甚至毫无节制地渲染和描述各种凶杀暴力案件;而对广大受众迫切需要了解的公共社会事情,往往没有很好地报道反映。本文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网络的发展,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在体育报道中,面对体坛热点明星的采访,比拼就更趋白热化。体育领域,明星璀璨。像姚明、刘翔这样的体坛热点人物,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百姓的视线,因此所有媒体都会派出自己的精兵强将,去牢牢紧盯这些明星,这就是所谓的“贴身采访”。  相似文献   

9.
女主角干颂伊:游走在“女神”与“女神经病”之间的“二千”。悖论式的人物塑造法,即将性质截然相反、自相矛盾的性格特征融合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剧中将此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角色是女主角千颂伊。剧中的她是韩国演艺圈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是众人心目中不可亵渎的完美“女神”。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女王的高贵风范。但在实际生活中。她的言行举止和“女神”的形象差之千里。  相似文献   

10.
在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政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努力塑造自己身体健壮、精力旺盛的形象。而《巴黎竞赛画报》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周刊,往往刊载社会名流、演艺界明星的消息和图片。自从今年5月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之后,他的生活自然也成为了《巴黎竞赛画报》关注的重点。日前,该杂志刊出了萨科齐前往美国度假的照片,但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份杂志为了美化总统的形象,而在照片上动了“手脚”。  相似文献   

11.
"名人"闲话     
有一次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小姐聊天,她说在美国听到人们对“名人”有一个很刻薄的比喻,说名人是“一个美丽的充满臭气的气球”——此说无法考证,但是我觉得,对于完全依靠“包装”的明星人物,真可谓入木三分。“包装”其实是一个很媚俗的贬义词,把“包装”这个词用在好端端的人身上,我觉得是一种贬抑和侮辱,甚至是对人的价值的怀疑和否定。企求通过精心的“包装”赢得观众,也是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自信的表现。一个真实、真诚地面对观众的人,为什  相似文献   

12.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36):12-17
据媒体报道,中国股市叱咤风云的人物、制造诚成文化股价神话的湖南商人刘波,为逃避数亿元巨债,出逃美国。报道说,今年8月,刘波已被司法机关传唤,却在“监视居住”期间逃匿。此前刘一度游走在文化界与金融界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身为“儒商”、名校博士、国学大师关门弟子、当红明星的如意郎君,学识、爱情和财富,他似乎都不缺乏。但又一个传奇轰塌了,而媒体投资究竟是泡沫抑或金山,或许也到了反思之时。  相似文献   

13.
这两年,知名人物的自传出了不少,统称为“名入自传”,不用分辨,此中仍有差异。有的可以叫“名人”自传,有的只能叫“明星”自传,虽说两个ining字的读音是~样的,含义却不相同。明星要的是光亮,如日中天,耀人眼目;名人要的是长久,如江河行地,源远流长。当然谁也挡不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电视史上,芭芭拉·沃尔特丝是位首开访问名流之风的人物,而且是第一个获得百万美元薪酬的超级巨星。美国人把这位纵横荧屏30多年的女性称作是美国电视“第一夫人”。主持《今天》出人头地身为美国有名的夜总会的老板之女,沃尔特丝是在娱乐节目明星圈中长大的。从小,她就希望将来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影响美国人的生活。1954年,沃尔特丝毕业于萨拉·劳伦斯学院。当时,她的最大愿望是成为一名女演员。因此,她奔走于各娱乐公司、夜总会。但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这国家。”——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当我要证明一个论点的时候,克朗凯特是我第一批要找的人物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美国CBS节目主持人的身份,沃尔特·克朗凯特得到了美国政界要人的高度重视,博得了美国无数观众的依赖和亲近,并获得了本世纪7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决策人物”的称号。在现代中国,成为“克朗凯特”式的人物,仍然是众多新闻节目主持人心中的目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水均益,1995年接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记者采访时就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说的称谓,是指那些明星们出现在电视广告画面上时,其形象旁边打出的对其称呼进行说明的文字。如“影视歌三栖明星”、“国际影后”、“歌坛巨星”等等。打开电视机,像这样对明星高大无边、令人咋舌的称谓,大有泛滥之势。一化妆品的广告,其中的明星是一位时下颇为走红的女歌手,广告中给她冠上了“歌坛皇后”的称谓,看后令人在惊讶之余顿生疑问:这“歌坛皇后”是哪个机构评选、什么人物加封的呢?还有一位男歌星,确实唱了几首一度颇为流行的歌曲,但伴随他的诽闻也接连不断,不是打了人就是被人打,再就是出言不逊。而在以他为…  相似文献   

17.
明星大腕、企业家、专家学者,往往是当今媒体追逐的采访对象,而记者们主动采写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倒不多见。笔者认为,往往是众多“平凡人”的先进事迹,对群众最有示范带动作用,是照亮群众心中“荣辱榜”的“圣火”,媒体应多多关注“平凡人”,善于挖掘并宣传好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reporter”这个词,可以是指“记者”,也可以意谓“报告员”。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同一个词为语言裁体,或许就因为这两者的确有某些共同之处吧。在上海的某一次招待会上,一位美国朋友打趣地对杨美蓉说:“你们夫妇俩现在是starreporter了”!杨美蓉会心地笑了,她知道这是一语双关。那意思是:他们夫妇俩在那里(美国)曾是“明星记者”,而在这里(上海)又成了“明星报告员”……  相似文献   

19.
在伊拉克战争中,有一位被誉为“战争电视明星”的人物,他在每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出色表现,使其一度成为全球关注的偶像级人物。他就是前伊拉克政府新闻发言人、新闻部长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而在这场力量极不对称的舆论较量中,占有极大传媒资源优势的美方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20.
人物专访,是一种颇受群众欢迎的新闻报道形式人物专访,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选择的人物是有代表性的。主题是回答和解决社会上普遍关心的某一问题。人物专访的写作,既要有“专”的持色,又要有“访”的技巧,此外,在描述人物的现象情景方面还要给人以真情实感。如何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