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语文学习》2010,(1):67-67
电脑阅卷“不留情面”。 ——英国“高考”计划采用电脑批改考试作文.不过他们发现,按照电脑打分.丘吉尔的演说被判“低于平均水平”.海明威的小说被判“不认真、少细节”.威廉.戈尔丁的作品被判“缺乏连贯性”……电脑不理解意志和情感。这使得考试委员会不得不重新考虑使用电脑软件批改作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李占方 《新作文》2004,(7):95-96
江苏省高考语阅卷组长何永康说过:“高考作要有很强的‘视觉撞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那么,高考作究竟需要哪些亮点呢?下面先让我们看一篇2003年的高考满分作。  相似文献   

3.
古人将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给你的章增色不少,从而在众多的作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心”,印象分自然低不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综观2004年各省市中考满分作.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大都有个漂亮的开头:新颖,脱俗。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省市对高考语作的评改主要还是采用A.T阅卷方式,即二三分成一个批阅小组,各自批卷,相互复查。但由于工作量很大——每位教师每天一般要批240到300份试卷。因而相互复查就很难100%落实。因而我们很难说每年的高考语作评卷没有“冤假错案”。能否有一种新的阅卷办法: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效率呢?笔构想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批阅就可达一箭双雕之效。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全国统考,还是省自主考试,每年都有一批作文被判为满分。这些作文,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其中蕴含的阅卷信息价值巨大。如果老师和同学都能比较清晰地掌握高考满分作文中的阅卷信息,对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拟通过透析高考满分作文,总结其阅卷取向,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通讯》2013,(11):18-18
高考作文阅卷标准是什么专阅卷教师如何依据阅卷标准给作文评分’一类作文的关键采分点在哪里……本栏目精选四篇辽宁高考优秀作文.特邀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教师.用高考阅卷评分标准精析作文重要采分点.帮助考生破解考场作文高分之道。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学生普遍怕作文.许多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感情苍白甚至枯竭:每年的高考作文,胡编乱造.虚情假意之作甚多.抄袭窃剽者不少.近几年高考结束后.阅卷老师每每疾呼:还高考一片真情!究其原因.这与学生平时忽视情感的储蓄有密切关系.诚然,也与有些老师错误的导向有关。因为现在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  相似文献   

8.
历年高考作文题写作要求都有一句类似的话: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那么我们考场写作文时能否借鉴我们平时读过的范文呢?考场作文借鉴范文能否算抄袭、套作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相关规定。高考作文阅卷对抄袭、套作等的判断是有标准的:一篇文章如果和原文出现二分之一以上的雷同之处,这样的文章将被判抄袭;一篇文章结构主旨和原文完全相同,成段的语言都能从原作品中找出来,这样的文章将被判为套作;雷同处不到二分之一的,将被判仿作,无论是抄袭、套作,还是仿作,一经发现,得分都要在20分以下。  相似文献   

9.
今年,笔有幸参加了高考作阅卷工作,将高考评卷标准、心态、理念、结果与平时的作教学评判对比起来看,笔有一个惊讶的发现:原来是语教师自己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吓跑了!  相似文献   

10.
一位多年负责高考阅卷的老师说:每年,几百万青年参加高考,其中优秀作文不少,但真正称得上大义凛然、气吞山河、让人心灵震撼的作文实在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1.
笔者参与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阅卷期间老师们按照作文的评分细则认真阅卷,阅卷场有科学的电脑监控系统,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质量检查组时时刻刻对阅卷质量作严格的监控,还有背对背的二评、三评甚至四评打分,较为客观公正。作文阅卷基本上做到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10天下来,对怎样的文章要给高分,怎样的文章会被扣分,甚至被判不及格之列,颇有体会,现细作简介,希望对以后的高考作文备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程继伍 《教学月刊》2002,(10):30-33
高考作阅卷的情境总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的是那些时不时被发现的美佳作。改卷归来不禁深思:“怎样的考场作才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争相传阅?”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试题,总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说纷纭的讨论之余,专业、深入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视点”,我们约请多位语特级教师或高考作阅卷专家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的命题、立意、体以及考场作的得失和复习备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每年高考阅卷结束之后,各大报刊纷纷刊载一篇篇满分作。这些满分作,标题新颖、形式创新、用词独特、构思新巧、立意深刻、情感丰富,对人的第一视觉具有极强冲击力。  相似文献   

15.
影响高考作分数与考生实际水平脱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命题质量和评分标准;一是作评判水平。本对考试中心为提高命题质量和完善评分标准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与改革给予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阅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阅卷队伍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几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曹津源 《学语文》2003,(3):25-25
近几年高考都要求自拟题目。明眸善睐的标题是高考优作闪出的第一道亮丽,能在一瞥间打动阅卷老师的心灵,发挥其特有的磁性功能。运用各种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高考语文阅卷一结束。几乎各省市区的高分、满分作文就立马出现在全国许多报刊、网站上。同时,还有不少“争议”作文、低分作文相继“亮相”。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免不了要对高考作文题进行一番“艰难”的审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进入第三年。面对渐行渐近的高考,人们自然有许多期待,特别是作命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作为长期奋斗在高考第一线的语教师,对2006年的作命题有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2009年高考已顺利结束,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西省书面表达的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笔者既为读到精彩文章而拍案叫绝,又为一些失误较多的作文而扼腕叹息。下面.笔者对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期望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更好地备战2010年高考。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科阅卷结束后.听到许多关于作文阅卷状况的议论。为此,我对阅卷的过程和结果作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凋研对象有阅卷领导小组成员、阅卷组长和阅卷老师.并得到多位阅卷老师的“阅卷笔记”。发现在作文题目的解说、阅卷细则的拟定、阅卷任务的执行、阅卷程序的监控、阅卷险情的处置等诸多方面的确存在严重问题为此,我以慎重的态度写出了一篇8000多字的《北京市2008年高考作文阅卷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