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管理错综复杂,而班主任的工作又千头万绪,每天在一个个或喜或悲或烦的教育故事中重复着自己生命的行程。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工作尤其重要。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在工作中恰当灵活地运用一下“加减乘除”,有时工作会呈现柳暗花明之境界。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由具体的人构成的世界,而具体人具有三重生命——“种生命”、“类生命”与“个生命”,且具体人的三重生命既各有特色、相互区分,也相互依存、互为贯通.从具体人的三重生命观来看,教育应敬畏人的“种生命”,省思身体教育;提升人的“类生命”,坚守教育理想;增值人的“个生命”,完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3.
魏红卫 《教育探索》2012,(1):131-132
近些年来,青少年漠视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自杀或他杀等极端行为屡有发生,使得“生命教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孝道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情伦理,它体现出的是一种最真切的对生命的关怀,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生命价值观.在孝道中虽然没有生命教育的概念,但无论是“孝”字中的意蕴、孝道观念,还是孝道教育,无不充盈着生命教育的思想和智慧,它对我们当前进行生命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克剑先生认为教育有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提出的目标就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而言,我强调的第一点是民间立场,民间立场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饶兰兰 《教书育人》2009,(10):30-31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体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把教育的内容作个分解,“生命教育”无疑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教育。因为即使“生命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都完成得非常优异,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而酿成悲剧,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失去意义。可以说,教育的起点是人,而“生命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点。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中,“生命教育”却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编者按]和谐社会的基础,正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体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把教育的内容作个分解,“生命教育”无疑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教育。因为即使“生命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都完成得非常优异,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而酿就悲剧,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失去意义。可以说,教育的起点是人,而“生命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点。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中,“生命教育”却是缺席的。只有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知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  相似文献   

7.
“教学”成为教学生命的题中之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知有人是否想到过来一个“对换”,将“教学”互换为“学教”,或提出“教学”与“学教”同行。数学中“等式关系”,只是揭示了两边分值的等量关系.而两个字的互换所产生的意义不可小觑。这一“换”的实质,将会产生一个自我扬弃的“革命”,会给教师琢磨神圣工作新的切入点;这一“同行”的确认,将会提升一个教育理念,会激活教师潜在的教学机智。在新技术层出不  相似文献   

8.
一、生命主题教育的背景 随手打开一个网站,各种触目惊心的新闻扑面而来.“富士康跳楼事件愈演愈烈”,“校园伤害事件此起彼伏”……为吸引大众的眼球各种网站不断恶炒. 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轻轻一跳,灰飞烟灭,我们不痛心吗?看到一个个无辜的儿童遭受突如其来的伤害,我们不愤怒吗?看着一个个如花般的女孩为了出名而通过网络炒作的“××门”事件,我们不深思吗?我在想:现在的教育怎么啦?我们辛辛苦苦教育了十几年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基础,正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体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把教育的内容作个分解,“生命教育”无疑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教育。因为即使“生命教育”的缺失而酿就悲剧,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失去意义。可以说,教育的起点是人,而“生命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由此可见,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促进“博爱”理念在孩子心中生根,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小学语文学科是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刘原 《四川教育》2012,(11):34-35
教育是…个培育生命的精彩过程,中学阶段教育是应该抓住的“最佳机遇期”。在尊重生命的理念指导下,我校确立了建设“生命教育”品牌强校的目标,锻造生命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开发乍命教育校本教材.让校园的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12.
“我是谁”是指人在对“我”的觉知与追问中,展开朝向他物或他人的“去存在”的实践,并在创造与利他的意义实现中不断确证自身的存在.“我是谁”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追问,生命教育作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化,应直面这一追问.考察生命教育的发生及发展可以发现,“我是谁”的失落与重构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为此,基于“我是谁”的生命教育的实践着力点应在于激活自我觉知、激发主体力量与促进生命相遇.  相似文献   

13.
再论品质教育的定义,发现品质教育是在引导学生向善的基础上去挖掘并培养学生特质的一种去功利化的还原生命本真的教育,即人之为人的教育.“品质教育约等于本真教育”的立论建立在“一个前提假设,两个关键概念,三个约束条件”基础之上.内涵式培养、德智并重、注重生活体验和以人为本是品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在路径选择上,品质教育突破了“成功”模式的窠臼,从“成功”走向了“成人”.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 ,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 ,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 ,都应当是“真”问题。任何真正“好的”教育研究 ,都必须既是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之过程的“真实的”组成部分 ,也是研究者自身生命运动的“真实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湖蓝 《班主任》2004,(8):34-34
2004年6月召开的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为了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辽宁省将在未来3年全面实施“四个未来工程”。一个是实施生命教育工程,用3年时间在全省100个县(区、市)建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的危机状况实施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生命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它关涉一切“有生之命”;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纯粹的理论或理念,而且是涵盖了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在当下中国,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倡导基于生命成长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主张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独立、鲜活的生命,要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来进行教育。“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就是用成熟热情的生命,用积极乐观的生命,用善良正直的生命,用幸福美好的生命,用拼搏向上的生命,用勇于担当的生命去影响稚嫩的成长中的生命。“影响”就是去说教化、去形式化,发挥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晨诵,与黎明共舞,用美妙的词语开启生命中一个个重要的日子.”新教育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式,让阅读与儿童的生命对话,让儿童拥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从而使孩子的生命获得诗意的栖居.新教育关注当下,面向未来,努力促使儿童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让每个儿童成为他自己,这是一种心灵的诗化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也是新教育给我最大的启示.用新教育、用心教育,在新教育的路上,我用心实践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种媒体频频报道了中学生自杀或杀人事件,这种沉重的现象启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把“生命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主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生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更要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营造生命课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不仅能起到指导大学生珍爱生命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这个群体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更应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此,文章结合作者工作实践,阐释了高校思政工作中“生命教育’’的要义,重点探讨了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生命教育”的五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