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想和做”是修订后的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它是围绕课题和附录而设计的思考题。恰当运用“想和做”提供的问题,对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巩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我们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划分成“明理”、“育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洪玲兰陈丽娜□学科天地“导行”,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导行应符合学生情趣,并进行科学的安排。本文试从低年级教材本身的特点入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4.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一个上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思课堂想品德课巧用、善用"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键是看学生是否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修订后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着力改进以往思品课教学中“三多三少”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想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行”这一关键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因和动力,是儿童产生行为的心理欲望,只有学生具有这种欲望时,教师的行为指导才可能发生效用。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指导学生的行为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  相似文献   

7.
有些老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内容空洞,课堂难以生动;也有不少学生反映上思想品德课“味同嚼蜡”。难道思想品德课就注定“了无生趣”吗?当然不是。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要想让思想品德课生动有趣,学生乐学爱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气质”——正气、朝气、灵气。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达到明理、导行,树立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达到明理、导行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生活化”。《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着手,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打动他们,有的放矢地指导好学生的行动。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我想从四个…  相似文献   

9.
设置观察情境测量学生道德情感的尝试湖北省思想品德课教改实验课题组张光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被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象落实“明理”、“导行”这两个基本环节那样,来落实“育情...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导行凌云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因此...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切实贯彻国家教委关于“以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为中心,进行全面的小学教育实验”的要求。我们对乡校的“思品课”做了全面的听课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提出我们的粗浅认识。一、备课要突出以下三性 1.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性,弄清教材的观点和安排意图; 2.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要求,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体现周密的计划性。为了弄清观点,  相似文献   

12.
“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国现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如何把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体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引导,阅读学知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文明礼貌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依据大纲对低年级教学要点的规定,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重要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这部分教材…  相似文献   

13.
韦莉 《广西教育》2012,(18):89-89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人才,首先得让学生成人,所以德育是首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要做到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4.
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呢?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特征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杨印斌哈尔滨市爱国小学陈海磊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里提出要“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里要求对学生...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简论□陈聪抟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教学的通知中,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等均做了原则上的规定。这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在实践探讨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着眼于“三点、两活、两化”。坚持三个要点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教育,也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精神。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三个要点。因为:爱国主义精神是对祖国自觉的、有目标的、真挚热烈的情感,它支配并决定人们的思想与行动;  相似文献   

18.
蒋孝洪 《学周刊C版》2014,(10):114-115
小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阶段。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能够真正地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鉴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单一而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只能将原本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上成空洞枯燥的说教课,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9.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对每个师范学生的最起码要求。思想品德课中“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一节,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解决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 专业课与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有区别的。专业课是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思想品德课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比较系统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所以,要想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摸透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看准“病情”,才能“对症下药”。为了加强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我在认真吃透教材的同时还深入到同学中去,利用谈话、座谈等形式进行学生专业思想方面的“诊断”。我担任教学的82化学一班,共有35人,其中入学前报考师范院校的只有十几人,后通过校系。班级的专业思想教育,到讲这一课前,还有16人(占总人数的46%)存在着不愿当教师的思想。他们的具体想法是:怕别人瞧不起的有12人(占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入门谈江苏海安县明道小学张亚兰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学科,它是在校小学生接受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与“品德”是统一的整体,思想不正确,其行为也就不端正。然而,要教会一个小学生怎样去思,怎样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