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模拟上课在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意在分析模拟上课在今后体育教师招聘中的发展前景,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简单的依据,号召更多的教师、学者和应往届毕业生关注模拟上课在教学和教师应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说课”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把自己的备课过程、构思和教学设计向同行或领导所作的介绍。它比实际上课更节省时间,更能代表一个教师驾驶教材的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但是,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说课”活动中,把“说课”当作是“背课”,或把它当成  相似文献   

3.
吴健 《体育教学》2014,(7):49-50
模拟上课,就是虚拟上课,是指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教师把教学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一种上课形式,是教师在无生的情况下模拟课堂教学的情景,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上课中的师生交流是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展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学重难点的揭示是教师用语言串插在模拟上课中的。本文通过对体育模拟上课、实践课、说课进行对比,提出了模拟上课的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正>研讨背景:模拟上课在时下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新教师招聘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考察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主导形式。模拟上课的实质就是虚拟上课,是指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教师演示、描述教学的过程,以此来考评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一种形式。体育的模拟上课与实践课、说课等关联密切又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模拟上课中抓住重点、展示优秀的教学能力,进而上好模拟课是我们本次研讨的重点。希望  相似文献   

5.
笔者把"准体育教师"定义为:在体育学院就读的、将来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学生;或已从学校学成毕业,已考取各级体育教师资格的想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但还未取得教师(事业)编制(文中理解为职场,下同)的社会人员。近年来,笔者参与了不少的体育教师(事业)编制招聘考试,考试的方式有笔试、面试(包括说课、口头表述)、试讲或上课、专业技术展示考核等。现有些心得想与  相似文献   

6.
<正>模拟上课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语言、肢体语言、动作示范、组织走位等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虚拟的形式表达教师上课的全过程[1]。模拟上课多用于对教师的招聘、考核、评比等,因为它简化了教师具体的指导时间、省却了学生的学练时间,用时要比实践课短,方便对教师业务能力与基本素质的考核;上课教师面对的是教师、专家,甚至摄像设备,但授课对象却是学生,教学  相似文献   

7.
邵伟德 《体育教学》2013,33(4):22-25
一、模拟上课文本解读的几个理论问题【提出的问题】:目前,在各类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中,大量使用了模拟上课的形式,请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具体讨论的内容有:(1)模拟上课与说课有什么区别?(2)模拟上课需要展示的重点是什么?(3)如何评价模拟上课的水平(哪些指标)?【安徽省铜陵·戴恒年】:模拟上课也就是俗称的考评课,关注更多的是老师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教学基本功、教材的处理、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预设等。说课则更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说课”已被列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项目之一,在评优、晋级和教师招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但是,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说课前的准备和说课时应注意的问题,却忽略了说课后的反思环节,这样往往很难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本文提出要使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应重视说课后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与体育教师谈说课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选拔、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何把体育课说清、说深、说活、说新,笔者以为: 一、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路要清 备课和上课主要是考察一个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体育教师往往对前者并不感到为难,而对后者却有不知从何说起之困。特别是在较短时间内,说课者要把自己想表达的说完,这就涉及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该详说、哪些该略说的最优化问题。 首先,应从…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5,(6):14-15
<正>模拟课怎么上?许多文章从理论进行了阐述,缺少实例,致使很多教师看过后还是无法用于实践,本文结合实例对模拟课上课的程序、方法、要求和注意点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对一线体育教师及参加应聘体育毕业生有所启发。一、模拟上课的整体要求模拟上课在整体上的要求大同小异,但都必须做到注意衣着得体,有礼貌;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利用术语;口令声音清脆、洪亮;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示范动作准  相似文献   

11.
<正>借班上课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它已经成为当下教师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职称评审、观摩课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采用借班上课不同于教师在本校、本教学班上课,借班上课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这也是很多一线体育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使体育教师在借班上课中取得好的成绩,收到好的教学实效?通过本次研讨,根据来自全国的体育同行们对借班上课的实例探讨和有效性分析,总结如下"六要素":  相似文献   

12.
<正>说课可以定义为一种将课由未成形的"直觉型"转向切实可行的"实践型"的有效教研活动形式,这种便捷易操作的教研评价方式要求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听者一个完整意义的上课感受,考验着说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近年来,随着说课意识的淡化,很多人针对说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其在各级各类的招聘考试或学科竞赛中"屡屡吃亏",为此,笔者就参加江苏省招聘和竞赛中所获、所思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0,(3):48-49
<正>模拟上课作为一种通用教研手段,从最开始的"试课"到后来的"试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30年的应用历史。模拟上课是指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模拟课堂教学的过程。它是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由于模拟上课具有突出的教学实践性和典型的学理预设性,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师评职评优和各级各类教研交流活动中。模拟上  相似文献   

14.
模拟上课是一种模仿真实的课堂,在没有学生参与的场景下完成的虚拟教学活动。笔者就模拟上课与说课、实践课之间的区别作用,对如何把握这新型体育教研进行观点同进,并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1模拟上课的意义1.1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给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说课能促进教学思考,模拟更能将理论升华,实践绽放。  相似文献   

15.
<正>一、模拟上课的概念与特点模拟上课,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真实课堂教学,它与真实课堂教学的根本不同点就是没有学生。通常情况下,这是一种将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研活动,在当前各地市教育系统招聘新教师及对教师技能与基本功的考核中被广泛使用,因  相似文献   

16.
<正>一、"模拟上课"有别于"说课"说课"是课前的一种预设,是把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效果等的预计说出来,是说理,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理论要求更高一些,且可以脱离实际说。而"模拟上课"是模拟一堂课,更多的是说学法和练法,展示的是教学过程。模  相似文献   

17.
<正>研讨背景:"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已于5月25日结束,所有展示课均采用借班上课形式展示,就课堂展示结果而言,所呈现的课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如何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比赛与展示自我成功与否的关键。借班上课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它已经成为当下教师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职称评审、观摩课的  相似文献   

18.
何健 《体育师友》2013,(3):67-68
所谓模拟上课,就是模仿真实的课堂,在没有学生参与的场景下完成的虚拟教学活动。这也是在近几年在教师招聘和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因简便和可操作性强而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青睐。模拟上课虽然缺少学生群体“动态”双边活动,但他更是40分钟体育实践课的浓缩。因此,要求执教者更做到眼看学生,话说学生,心装学生,要做到“此时无‘生’胜有‘生”’。笔者有幸参加了2012年浙江省体育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倾听了于素梅博士的讲座,在关于“模拟上课”的讨论中产生了几点看法。笔者认为,体育模拟上课必须根植于体育常态课堂,做到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教法,课堂有过程,才能体现体育模拟上课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体育教学中,无生上课是对师生双边活动的模拟,具有虚拟性与表演性,是在理想状态下的体育教学过程的实录;而说课则是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问题的阐述。在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进行无生上课时,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利用术语在进行无生上课时,部分教师因为紧张导致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使评委或看课教师没有兴趣继续听后面的教学设计;在动作示范和讲解过程中,部分教师会使用方言,如把肘关节称之为"胳臂肘",把"勾手"称之为"五指勾起"等,这些动作称谓会让评委或看课教师感觉到"刺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在各级各类体育公开教学中,隔夜备课并"借班上课"的公开课形式避免了课前的过度训练,未知因素多,难度大,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力。如何针对"借班上课"的特殊性,上好公开课是值得广大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结合其他同事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做好"借班上课"的课前准备浅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