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高职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巴经取得长足发晨。但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通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是不喜忽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忽略母语传统文化的导入,造成母语文化缺失,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通存在,严重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就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导入的原则和途径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李新  汪毅 《海外英语》2012,(11):5-6,8
母语文化的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略了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阻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该文分析了"母语文化"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认知正迁移效用,呼吁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培养第三空间意识,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使得母语文化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知彼知己,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母语文化的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略了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阻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该文分析了“母语文化”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认知正迁移效用,呼吁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培养第三空间意识,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使得母语文化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知彼知己,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现状,发现被调查者的文化认同以母语文化认同为主,但对母语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对某些西方文化价值存在片面了解,对某些西方价值观念认同度较高。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母语文化输入、母语对英语教学正迁移作用、英语能力提升、英语教学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存在文化失衡的问题:目的语文化得到了过度关注,而中国文化处于被忽略的境况。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缺失的原因,同时指出,完善教学大纲、在教材中增加母语文化内容、增加中国文化的考察力度、培养师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等是提高母语文化英语表达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从而导致了"母语失语症"的现象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秀红 《考试周刊》2008,(48):69-70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大多数跨文化交际的场合里,不仅没有母语为英语的话者的参与,而且交际通常发生在母语为非英语的人们之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进行英语文化、中国文化教育外,还要注意其它相关国家文化的学习;而且英语测试中也应加入文化测试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占比很少,学生无法准确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本文从社会需求、课程培养目标和师生母语文化素养等方面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出现的原因,并就如何消除“文化失语症”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芳 《考试周刊》2011,(34):137-138
基于中职学生文化学习素质比较低、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和兴趣等教与学现状,本文就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母语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不应把英语与母语对立起来,而是要适当运用母语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理解英语、运用英语。本文认为母语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忽略了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使得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适应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为解决“新哑巴英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和全面提高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