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我院新校区建设既面临着学院做大做强的发展要求,又面临着服务大运会的特殊需求,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要立足“特”字作系列规划,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凸显现代高职教育特性、突出自身办学特点、呈现教育国际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新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缺失,高职院校在新校区学校建筑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学生参与,融合时代精神、区域文化、特色专业和企业文化等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文化底蕴。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我院召开的“新校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讨会”专家发言的论点摘编。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北京大学、山东曲阜以及深圳市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家、设计师和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型活动策划专家等14人,围绕我院新校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在怎样继承和展现传统文化精华、充分体现地域文化、体现高职教育特性、彰显学院办学特点、适应国际化需求和立足“特色”作系列规划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对我院下一步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以及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发展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新校区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新校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认同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在传承老校区优秀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创新新校区的文化特色;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认同教育的宣传,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培育以学术为支撑,注重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丈化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在课外创造的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各项文化,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高校新校区建设的成效和高校的兴衰.文章以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新校区为例,在对该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形式、途径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渗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企业特色的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  相似文献   

7.
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征 《成才之路》2009,(8):9-10
高校新校区的设立,在改善了办学条件的同时,也遇到了如何进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出发,阐述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现状,探究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并从创新校园文化观念、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载体、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来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充分论述了在当前一部分高校拥有或正在兴建新校区的背景下,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努力从校园文化的结构即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部分入手,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建成具有创造性与超前性、人文关怀性、社会开放性和注重教育质量等特征的新校区校因文化。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高职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这种耦合关系为新时期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则是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依据。文章在此基础上认为,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生为本、协同融合、职业化、差异化的五大原则,进而提出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维度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文章就高校新校区缺乏文化沉淀,文化主体缺环,校园文化活动单一等问题,提出以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地域性和时代性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三原则,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探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创建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的封闭性,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有利于校园制度文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draws upon merged national databases containing federal crime statistics, community demographic data, and campus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displays the trends in campus crime since 1974, and using 1990 data,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ee measures of campus crime and 23 predictors developed for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mpus rates of both violent crime and property crime are falling, especially since 1985. Moreover, students are considerably safer on campus than in th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surrounding them. The lowest average crime rates are found at two-year colleges, while the highest overall rates are at medical schools and health science centers. None of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community crime and poverty rate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ampus crime. While campus organizational measures in general are more highly related to campus crime than are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differences in the patterns of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violent crime versus property crim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perty crime are partially consistent with existing theory on criminal activit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iolent crime are more complex and difficult to predict.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the winner of the regional Best Paper Award from the North East AIR annual meeting in Bolton Landing, N.Y., November 1993. It was presented again at the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Forum, New Orleans, Louisiana, May 1994.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报的发行对象即辐射指向,大致可分为对内对外两大类。对内又可分为学生、教师、干部三类对象;对外也可分为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兄弟院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媒体机构三类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校园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达到多证合一,以卡代证,以卡代币,提升了师生员工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校园生活。指出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校园卡将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Aday on campus     
Toeveryonethecampuslifemayseemfreshandfantastic.Yesit’strueNowI’dliketoshareitwithyouatmyschool.ItwasTuesday.Withthebellringinganewdaybegan.Iquicklyopenedmyeyesremember-ingitwasmyturntobeondutytoday.Ihur-riedlyputonmyclothesandshoesandrusheddownstairstowardstheplayground.Thereweremanystudentsontheplayground.Wehadtorunalongthetracksthreerounds.Thatwasourteacher’sorderNoonecoulddisobeyit.Wewererunningandrunningasthetreespassedback.Itseemedwewereintheseaofthetreesbreathingthefreshairwhichm…  相似文献   

16.
校园精神是附着于校园这个载体,由学校集体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共同遵奉的文化传统、观念体系、规范准则等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式,它是通过校风和校园文化来映射的。校园精神虽然属于意识的范畴,却又独立于主体之外,而又反过来要求主体遵奉的一种精神存在。校园精神具有辐射作用和约束、同化的功效。弘扬校园精神在现阶段既有方法论的意义,又具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校园治安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互关联,且是学校育人环境的有机构成要素,依此思路进行相关行为改进,有利于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治安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并把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精力吸引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从而保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Imagine a time when students will carry one small card that they can use to access reference materials, buy football tickets, and receive financial aid through an ATM. Fantasy? No, says Glen McCandless, this reality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相似文献   

19.
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学校周边环境被污染得相当严重,甚至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再次呼吁社会各界,加大整治力度,早日还校园一个绿色的周边环境.同时,各类学校也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从而使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