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一、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传统的教育思想把教学过程只当作知识传递的过程,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体现学生的愉悦。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学习,掌握英语知识,提高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那么应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创新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校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真正体现,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的学习仍然依附于教师讲授之上。要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确立主体教育意识,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应具备如下特征。一、教学目标个性化创新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入手,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转化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握好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具体归纳出以下四种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学习的最主要的途径.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6.
尹佩仪 《教育导刊》2001,(19):28-28,39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深刻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并把它广泛迁移到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说,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明显地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等弊端,致使学生的求同思维欠长,求异思维欠短。创新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革除这些时弊。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培养创新思维,贵在做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让学生说”、“重难点让学生议”、“学习方法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下”。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在当代,已进入经济知识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的基础在教育。但是,理应成为培养创新人才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成为实际上的主渠道,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照本宣科、一言堂、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削弱、埋没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现就历史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一一阅读教学,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我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课堂教学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课堂教学是一个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指的是把创新理论精髓引入当前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再次发现”,“重组知识”,联系社会实际,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为能“首创前所未有”而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和研究创新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认识和把握创新课堂教学目标渗透的深度、师生互动的幅度、程序递进的坡度、知识迁移的广度以及思维聚散的效度,对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从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显得至关重要。一…  相似文献   

10.
重视“教育”观念,忽视“学习”意识 市场经济时代,教育同样应该强化服务意识,但是我们在教育与学习之间更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预定了规划(按自己的设想)进行传授知识。成为教育的卖方市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销售自己的知识,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市场,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沦为从属地位,学生成为知识的购买者,成为教师备课计划的被动、无奈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着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其创新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白奋彩 《甘肃教育》2004,(12):41-41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对概念、定理、公式及解题过程等若干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没,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的世纪。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结论,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创新性、主体性、主动性、民主性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使学生会想、会说、会做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主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相似文献   

15.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指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也不能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结合起来,使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学生缄默知识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忽视了学生自身主体性和自身的缄默知识的存在及其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转变原有教学模式,在传授、学习显性知识的同时,应合理利用学生的缄默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而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本文以《企业管理》课堂教学为例,从强化知识管理意识、发现和获取知识、存储和整理知识、共享和创新知识、完善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探讨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管理的能力进行开发及培养,并使其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孙峰 《青海教育》2009,(9):69-69
实施物理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主渠道抓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罗金香 《考试周刊》2009,(18):43-43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生自己的“学”,重视现在的结论,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在新教材改革之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而网络教学能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与学生成长教育相结合"(以下简称"知识学习与成长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可利用物质世界存在的自然规律,采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革新评价方式等策略。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体会到人生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