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矛盾,在已经证明了人的卑劣和伟大之后——人们在现在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人应当爱自己。因为在人身上,有着能够实现完美的天性。但是不能因此去爱自己身上的卑劣。人应当鄙视自己。因为尽管可以实现完美,这种能力却并无价值。但是不能因此就鄙视这种天赋的能力。人应当憎恶自己,同时热爱自己。人本身具有认识真理和适应幸福的能力。但是人却根本没有掌握永恒的真理、完全的真理。  相似文献   

2.
我们喜欢谈教育爱心,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没有爱,的确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之爱不是抽象的,它应该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有爱的能力。可能没有哪个老师会说自己不爱学生,但面对各具个性的学生和一道道教育难题,不少老师却一筹莫展。可见,抽象的爱并不能解决教育问题。真正的爱理应包括教育的专业能力,这种“专业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但实现它的途径如今似乎已不是教育,因为现行教育的运用恰恰阻碍了爱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言谈     
一位学者说:先知,请给我们讲讲言谈。先知答道:当你不再和自己的思想和平共处时,你便开口说话。当你不能再和自己内心独处时,你便呆在唇间,声音是一种转移和消遣。在你的许多言谈中,思想半遭谋杀。因为思想是空中之鸟,在语言的樊笼里也许能张开双翼,但却不能飞翔。你们中有些人,因为惧怕孤单,去找爱聊天的人。孤单的寂静向他们展现赤裸的自我,他们就想逃避。还有那些说话的人,不知不想,却揭示了一种自己也不理解的真理。也有一些人真理所至,但却并不诉诸语言。这些人的心胸,精神存在于节奏的沉默中。当你在路边或市场遇到朋友,让你的精神来…  相似文献   

5.
1、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以我为中心。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以人的年龄、教养与素质差别区分),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志于写作的青年,应当从头学习、去认识和描写人类心灵的劳苦与挣扎,他们必须永远将此铭记于怀。他们也还要时时告戒自己:最卑劣的事,莫过于恐惧。要永远忘掉这恐惧。充塞他的创作室空间的,应当仅只是人类心灵深处从远古以来就存有的真实情感,这古老而至今遍在心灵的真理就是:爱、荣誉、同情、尊严、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如若没有了这些永恒的真实与真理,任何故事都将无非朝露,瞬息即逝。在一个文学青年学会这一切之前,他所有的劳作,注定不会成功,他只能在一种诅咒的阴影下写作。因为他描写的不是爱情而是肉欲;在他所描写的失败中,谁也…  相似文献   

7.
刘俊毅 《大学生》2013,(24):16-16
楠哥确是我们的“哥”,但又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哥。因为毕竟她是个女的,但是只有去洗手间她向右我向左时才好容易意识到这点。不说别的,从外形看,一头飒爽的小短发,没见她穿过裙子.看到高跟鞋会鄙视,小麦色的皮挟让我们这些人站她面前瞬间就成了“小白脸”,整个就一“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架势!不过,之所以被尊称为“哥”,外形上的这种男性化是远远不能体现的。  相似文献   

8.
不少人说今天的大学生不爱听“两课” ,应当说 ,目前的确存在这种现象 ,但是 ,在解决产生问题的方法上 ,却并未反映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真实情况。“两课”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谁来讲、讲给谁、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 ,就“两课"改革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两课”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1.“两课”教学在指导思想上有缺陷过去“两课”试图使学生完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种教学指导思想本身是不够科学的。马克思说 :“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但是 ,“两课”教学指导思想本身就不彻底 ,所以就不能说服人。那…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8,(15):11-11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但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深切无私的爱却往往不被他们所理解与接受,甚至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教育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师长把爱变成了单向的输出与给予,使教育的思想与要求变成了爱的附属或附加品,“因为我们爱你,我是为你好,所以你必须按照我的意图去做”。这种爱的投入如何能得到爱的产出,结果可想而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多是这种以师长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春风化雨,以柔克刚,让孩子在这沉重的爱下埋没了自我…  相似文献   

11.
一半的爱     
“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知道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很恨您。您为了我们的升学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情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如果读书与牺牲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宁可选择不读书。”  相似文献   

12.
正1我很焦虑。怎么说呢?总是有一种一不小心,就会落于人后的惶恐。这种心态与恐惧类似,也令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回顾自己的来路,却发现,焦虑也是令我成长的动因之一。因为焦虑在小县城死掉,所以拼命折腾到北上广。因为焦虑于其他所有人都在进步,只有我原地晃悠,于是努力提升自己。因为焦虑于责任担不起,期待被落空,所以拼命站起身来,去扛起一个大人应当承担的一切。我想过的,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常常有这种情况:学生对自己父母的郑重嘱咐可能不以为意,而对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却奉若圣明。这里,有一半是出于学生对真理、学识、道德的天然追求,因为在学生无邪的心眼里,教师几乎是真理的化身;有一半则是由于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以自身正确的言行证明着,他(她)确是足以信赖的,可以引导受教育者过渡到真理、知识和道德彼岸的人。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教育者面前:我们将怎样使自己真正与真理、知识、道德联系一起而无愧于学生这种崇高的信赖?  相似文献   

14.
人生需要等待,如同刚播下的种子,只有等待,才能收获果实。等待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磨炼。等待比一往无前更重要,也更难做到,因为等待的心中有对可预见的未来的期许,有欲望贯穿其中。等待是冲刺前的铺垫,是冲刺的基石,是冲刺的前提,没有了等待,冲刺就不完美,掌握了等待的同时,就掌握了成功。等待是一种本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本领。等待的时候是寂寞的,希望就在前方,但是伸手的时候却抓不到它。学会等待吧,等待着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惬意,等待着自己能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等待着生活中的梦想一个一个实现。  相似文献   

15.
都是过客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3,(4):123-123
与一个朋友聊天,快三十的人了,因为爱情哭得呜呜咽咽,说曾经相爱的人爱了别人不爱自己,痛苦得死去活来。她说为什么自己那么爱他,而他就是不爱自己?因为爱得太深,无法排解,朋友常在背地里一个人痛哭,哭到天昏地暗,疼到肝肠寸断。她走上了爱的死胡同。这天下有多少痴情的人,执于一人一事一念而放不开。明明知道前方是一条死胡同,却要走进去,还要一条道走到黑。其实你何妨告诉自己一句:这个世界,有的人  相似文献   

16.
爱是伟大的导师景克宁科学巨人爱国斯坦说:“爱是人类伟大的导师,它可以使人献身”。这是一条生活的真理。可是,这里有一个疑问:人们都会爱的,但爱并不能就此成为每一个人的导师。反之,有的爱却会把人引向生命的误区、危险的陷阱、罪恶的深渊!那么,为什么说爱能成...  相似文献   

17.
储蓄德行犹如储蓄财富和知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保证永远的荣华富贵,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好的名声,挣到很多薪水。挣工资的人相当于卖了自己的知识,得到了金钱,但是,道德却不能像知识一样买卖。不会因为某个人品行好,公司或单位就会多给他工资。但是,假如德行能够换算为金钱,一百元的道德,一千元的道德……德行也就失去了德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不嘲笑他人     
有人要表现自己,处处显得比别人有能耐,为了显摆自己,就难免有意无意中把别人贬低。因为如不贬低别人,就难以显出自己。别人低了,自己自然就高了。这种自私自利、贬人抬己,失去为人道德的行为,不能提倡,而应当给予批评。还有人看到自己稍有超过别人的长处,就乐不可言,去嘲笑别人,却不知自己同那人也差不多,实在可笑。  相似文献   

19.
家,我的港湾     
家,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字了.但是,这“家”却需要人人都用心去爱,用心去呵护!因为家让自己的一生完美,因为家让自己的一生幸福! 还记得一年多前的那个星期六,妈妈加班去了,爸爸也出门了.家里只剩下了我,我像往常一样随意地支配着双休日时光. 我爬上爬下,鼓捣起我的玩具、我的爱物.看看书,听听歌,吃吃零食,换换频道…… 忘了是什么时候,我感觉有点困,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头也有点晕,手脚无力,疲惫一下子将我击垮,当时我以为自己太累了,就趴在床上想歇一歇,没想到昏昏沉沉地就睡着了.  相似文献   

20.
清明时节,我看到了金坛市城南 小学殷雪梅老师英雄事迹的报道,深 深为之感动,不禁潸然泪下。 殷雪梅老师,一个离退休不远的 人,俗话说,一个现在就可以退居二 线、享享福的人,却以这样的壮举匆匆 离开了她默默奉献了30年的讲台,离 开了她深爱着的学生,离开了她伤心 欲绝的亲人。她爱学生,爱事业,爱家 庭,爱祖国,这种爱是那么纯洁无私, 是那么深远广博,是那么崇高伟大。她 把爱作为了她的人生责任。 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免要承担各 种责任,有些责任是由自己承担的,有 些责任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 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不能例外, 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 靠不了别人。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