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近41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20个气象站1961-2001年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近41年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但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是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1971—2006年的地面气候资料,通过对合肥市气温、降水量、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气温呈上升趋势,白天比夜晚温度上升幅度大;四季划分和传统意义上的划分不同,表现为夏冬长,春秋短;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四季分明;相对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和春季的相对湿度下降速率分别是0.2%和0.7%,夏秋两季相对温度呈上升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冬春两季增温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1~1990年梅州市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梅州市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的特征与变化。分析表明:上世纪50~80年代梅州市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31℃/10e。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夏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这40年砖暖波动情况,可将梅州市气候划分成蕊个冷期两个暖期;历年降水量则呈上升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14.635mm/10a。春、夏、秋、冬各季节降水变化亦呈上升趋势。按照年降水波动变化,可将梅州降水分为两个多雨期与两个少雨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2—2010年洞庭湖流域GIMMS NDVI数据及30个气象站点月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洞庭湖流域NDVI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值空间分布特征呈中部低,西、东和南部高的格局,NDVI和降水空间分布总体具有较大一致性,在流域北部、东部、西北部及中部呈正相关,而流域东北和中南部NDVI值的分布受降水影响较小。(2)过去29年流域NDVI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夏季NDVI值最大,春季值明显小于夏秋季;NDVI与降水量的同期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5,与滞后3个月的NDVI相关性最好。(3)流域NDVI变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小,整体以增长趋势为主,仅洞庭湖区附近出现降低,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4,(4):10-14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广东近四十年来气候跃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Yamamot方法,计算了广东8个测站近40年来的气温、降水、日照量在春、夏、秋、冬季、冬、夏半年和全年的跃变参数序列,通过分析得到:3种气候要素最明显的跃变都主要发生在1980年前后.尤其是广州、深圳、肇庆等站特别明显。日照量的跃变信息在各个时段都较气温、降水量明显得多,其春季又较其他时段的跃变明显;气温跃变最强时期在夏季;降水跃变在各时段没有太大差别,且较日照和气温量的跃变都弱得多。  相似文献   

9.
统计1970—2009年南阳市气象站降水数据,分析了近40年南阳市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降水类型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40年南阳市的月均降水量呈单峰变化趋势,7月份月均降水量最大,占年均降水量的25%.(2)近40年来,南阳市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其年均值为765.2 mm,以24.9 mm/10a的速度增加.(3)近40年南阳市雨季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其年均降水量为556.1 mm,占年均总降水量的72.9%;雨季和旱季年降水距平百分率波动不大,降水量年际间较稳定.(4)2000—2009年南阳市大雨、暴雨和大暴雨事件发生的次数分别占近40年来其总发生次数的22.2%、34.9%和33.3%,自2000年以后,南阳市大雨次数逐渐减少,而暴雨、大暴雨次数逐渐增加,增加了年降水量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选取四川盆地1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近40年来四川盆地气温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平均气温来看,三种气温的年平均值,四川盆地都以增温的趋势为主,增幅分别是0.027℃/10a、0.007℃/10a和0.036℃/10a,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最高气温.(2)在20世纪60、70年代气温逐渐降低,80年代是气温的低值区,80年代后期气温逐渐升高,90年代升温明显;而降水60、70年代降水量较多,但已经出现了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减少.(3)从季平均气温来看,春夏季三种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季平均气温的下降幅度最大为-0.08℃/10a;秋冬季三种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最大为0.15℃/10a.  相似文献   

11.
汉水流域“寄死窑”大文化观系统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0年以来,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发现了大批古代"寄死窑",专供到了60岁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与对日本、韩国的弃老山、印度的弃老国一样,学术界先后提出了死亡地说、古老久远说、生存法则说、灾年不得已说、野葬遗留物说、野蛮习俗说、生产力落后说等等。事实上,"寄死窑"风俗的形成和延续,不仅反映了汉水流域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社会文化和文明的进化程度,并突出而鲜明地折射出汉水流域人们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与观念。可以说,"寄死窑"习俗不是野蛮落后,也不是恶俗、不孝,它所昭示的是一种最古老、最朴素的死亡观,同时也是一种最自然、最理性、最世俗、最崇高的死亡观,它所反映出的是汉水文化在生命哲学上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2.
An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ESDA) was designed Apr. 28, 2002 for kriging monthly rainfall. Samples were monthly rainfall observed at 61 weather stations in easter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61–1998. Comparison of five semivariogram models (Spherical, Exponential, Linear, Gaussian and Rational Quadratic) indicated that kriging fulfills the objective of finding better ways to estimate interpolation weights and can provide error information for monthly rainfall interpolation. ESDA yielded the three most common forms of experimental semivariogram for monthly rainfall in the area. All five models were appropriate for monthly rainfall interpolation but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Spherical, Exponential and Linear models perform as smoothing interpolator of the data, whereas Gaussian and Rational Quadratic models serve as an exact interpolator. Spherical, Exponential and Linear models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values. On the contrary, Gaussian and Rational Quadratic models tend to overestimate the values. Since the suitable model for a specific month usually is not unique and each model does not show any bias toward one or more specific months, an ESDA is recommended for a better interpolation result.  相似文献   

13.
根据韩江三角洲多个钻孔的系统孢粉分析,对近5万年来的植被历史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且在孢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其它生物或非生物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变迁。  相似文献   

14.
用气候倾向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距平和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楚雄州辖区内10个县气象观测站近50年(1961-2010年)的气温、降雨资料,按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5个时段,分析了楚雄全区域,中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区域的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的演变。结果表明:近50年来楚雄州气温升高明显,暖冬现象突出,春季升温快,年降雨量和大雨降雨日数增加,秋季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减少,年降雨量变率增大;尤其是近15年楚雄10县(市)平均气温16.4℃,较前30年增高了0.2℃;大雨以上的降雨天数平均增加了1~3天,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年总降雨日数和小雨日数明显减少,春季降雨量增加,秋季降雨量减少,相当年份雨季提前结束1个月左右,雨季呈缩短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承担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任务。防洪、发电及对汉江河道的影响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丹江口水库枢纽对汉江航运的影响,分析得出其修建后汉江通航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1961—2002年楚雄州10个站逐日雨量资料及历史天气图,统计分析了楚雄州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的结果在暴雨预报及防灾减灾及气候区划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诗歌的起源问题,有史以来,历代论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诗经》时代汉水流域的诗歌创作和流传不仅异军突起,而且蔚然成风,成为一方诗歌沃土。正是在这沃土之上,才处处响起了《诗经.周南.召南.鄘风》嘹亮的歌唱,才从汉水流域的大山腹地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武双全的著名诗人尹吉甫。尹吉甫的出现,即便不能说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与汉水流域有否渊源关系,至少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了汉水流域厚重而突出的诗歌传统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汉江水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水文化是指汉江流域所孕育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汉江流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与水相关联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们对流域内水自然资源环境的认识,从古到今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及产生的相应的生活习俗与信仰,与汉江水接触所遗存的历史轨迹,受水感染而产生的美学表现、哲理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1961~2000年长江汉口站最低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变化原因做了初步探讨,发现降水、温度、流量是造成汉口站最低水位变化诸多自然因素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