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借助于新闻生产社会学的概念框架,基于百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业界高管的预判,运用主题分析法归纳出2024年的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超级大选年”政治传播的数智化迭代、平台与地缘“紧张关系”的互型互构、“横向”新闻采编室中“新质生产力”的开发、深度数智时代的传播价值论重建,以及传播共同体的意义网编织。  相似文献   

2.
媒介的本质是“不同主体之闻关系的建构者”,“联接力”是媒介的本质力量.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因其垄断信息传播渠道而成为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间接建构者”,从而扮演着媒体的角色.作为新媒体出现的互联网“传”“联”之力兼具,正在颠覆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导的以信息“播撒”为特征的“大众传播时代”,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系的直接建构者”,并几乎全面替代了传统媒体作为“关系建构者”的媒体角色.本文通过对中国新旧媒体20余年来博弈轨迹的深描与分析,认为“不是传播力的强弱而是‘联接力’的有无”才是决定新旧媒体盛衰转折的关键.在互联社会,传统媒体转型的根本路径大体有两条:要么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成为优质内容的供给者;要么回归媒介的本质,成为具有独特价值的互联者.  相似文献   

3.
语言传播与语言出版的体用关系强调语言传播之“体”需要通过包括语言出版在内的多元化之“用”来实现。本文立足当前出版行业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格局,提出大力发展语言学习数字化平台和融合型语言出版、积极发挥语言文化博览会和语言传播的市场力量以及加强语言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拓展语言传播与繁荣语言出版。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成为大众传媒,“传播新格局”因时顺势而生。新格局并非既有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叠加而成,而是报刊、广播与互联网协同发挥传播作用的全新状态。历史上,曾经网为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而有了“传播新格局”。当时,广播电视很好地弥补了报刊在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上的不足,不过在本质上仍属单向传播。与之不同,今日“传播新格局”则表现为:由于报刊、广播与互联网亦“互”亦“联”,从而完全改变了单向传播方式。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划时代意义。深入了解新格局,把握今日传播特点,顺势借力,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洋网红短视频有利于建构并传播良好的中国乡村形象。作为典型的短视频案例,洋网红运营的抖音“rose”通过画面与内容向世界呈现了正向的中国乡村形象。洋网红短视频为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本文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对洋网红“rose”短视频如何建构中国乡村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庹继光  蹇莉 《编辑之友》2018,(8):71-74,83
当下,许多科学家、优秀运动员等被媒体和网民塑造成网络红人.从以往的典型人物到如今的“网红”,媒体对于这些社会楷模的报道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形成了颠覆性的转型.文章分析了这一变迁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从榜样到“网红”都没有改变楷模的偶像地位,是公众人物报道与传播行为片面化、概念化产生的刻板印象,进而对社会楷模传播“网红化”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随着博客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兴起,一群由外国人主导、以介绍中国为主要内容的博客在中国异军突起,其影响力在外媒中超过中国主流外文网站,“单位”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从内容分析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单位”网的个案分析,揭示“单位”网的对外传播如何切合西方读者的认知习惯、并展开相应的话语建构,又为何在外媒的眼中比我国主流对外媒体传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徐文扬 《视听》2024,(3):141-144
在传媒环境变革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年轻化转型,打造“网红”新闻从业者便是其探索方向之一。其中,新华社记者张扬的B站传播尤为典型,她通过在新闻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与传播语态上凸显人格化优势,打造更具温度的优质新闻作品,实现与青年圈层的有效连接。同时,以“网红记者”为起点的人格化传播有利于主流媒体打造自身IP,创新新闻产品形态,深刻把握用户关系,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公治”与“私治”、“分裂”与“聚拢”、危机与转机三个维度,梳理和剖析全球数智之治的发展趋势与制度逻辑。一方面,研究的焦点从“是否需要监管”转至“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为了谁的利益”等更为深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界呼吁彻底颠覆西方中心的网络治理体系,探索更加符合数智传播生态和网缘政治格局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0.
王飞 《编辑之友》2016,(4):107-112
通过对建党初期的宣传活动分析,可论证中共在创立时期,就开始注重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将“宣传”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赋予了中国化的“宣布”与“传播”之义.建党初期的政治传播主要由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传播路径、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五方面组成.其相互作用并彼此关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300条网友的回复,文章以传播学的视角对网课上学习者的“不务正业”行为进行解读。文章认为,学习者上网课时的“不务正业”行为本身具有意义,这些“不务正业”行为,大多数与传统教室里的“不务正业”无差别,少数有差别。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网课为学习者“不务正业”提供的便利、网课中“不务正业”的理由,以及“不务正业”与学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传播的仪式观”对相关理论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网理论的博客影响力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分析法,揭示了博客传播的一些内在规律:博客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关系传播;博客影响力与其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有关,在同一个博客群体内,"洞博客"和"桥博客"扮演着意见领袖、把关人的角色,而"长尾博客"则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同时,本文为博客影响力提供了"关系密度"、"关系中心性"、"小团体"等测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乐蜂网作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美妆电商,自2012年底起大力宣传其“达人经济”模式.乐蜂网的“达人经济”模式运用意见领袖理论,通过挖掘、宣传、巩固递进发展“意见领袖”,建立“蜂向标”论坛加强人际传播,促进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等方式,增强乐蜂网知名度、美誉度.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报纸,就传播手段而言,虽有现代与传统之区别,但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若相互借鉴,嫁接得好,则会有相得益彰之效。在此与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钱江晚报》的一次“报网互动”的成功实践。 3月10日,《钱江晚报》网络版与广大读者和网友见面了。目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信息传播业的革命,使在新闻传播领域里业已形成的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之势,受到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新闻的严峻挑战.网络媒介可以实现“信息源、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三位一体,从而使得新闻信息来源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信息覆盖面积更加宽广.因特网减少了传播的中间环节,增强了受众选择新闻的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发布机关(传统意义的第一、第二、第三媒体)——传播媒体用户——最终受众”之间的分层传播关系,同时削弱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地位.这直接导致对网络媒体的引导与控制工作将更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路晓  张文婷 《青年记者》2016,(36):48-49
“网红”现象是网络传播环境中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各色各样的网络红人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2015年“网红”登上《咬文嚼字》杂志十大流行语榜单,同时也是媒体报道中较为活跃的内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纸媒建构的“网红”形象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的不断推动,媒介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这意味着主流媒体的话语主导权逐渐被解构、重组的同时,受众的注意力也在不断地分散、流失。基于此,央视及时掉转矛头,将注意力倒戈至观众云集的网络综艺,并通过重塑主流媒体媒介形象、网感化的语态传播和正能量的价值传播成功缝合了不同代际观众之间的壁垒,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以《央Young之夏》为例,分析央视首档主持人才艺秀节目是如何通过价值传播彰显主流媒体责任意识,打破了网综类节目同质化困境,为融媒时代主流媒体的“破圈”与“融合”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是因特网由局域网向全球拓展的起步之年,也是首家网络新闻杂志“沙龙网”(Salon.com)诞生之年,2016年初脸书专门辟出专页纪念其创刊20周年,吸引了全球数百万粉丝参与和互动,足见其在新媒体发展史上的影响力.沙龙网在创办之初,顺应人类社会网络化的传播变局,突破传统媒体向网络平台“搬运内容”的成规定势,探索运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创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杂志”,因而大获成功,被誉为“互动版的《纽约客》”.其后随着数字化融合浪潮的兴起,开风气之先的沙龙网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保持其旺盛的创新动力,逐渐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走向衰落.沙龙网的兴衰充分说明,自上世纪末由互联网引发的传播革命仍处于“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媒体机构只有坚持“常为新”的宗旨,方能永葆活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未来已来,传媒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万物皆媒"的融合传播格局也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与尝试.记者作为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维,其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个人风格等对传播的效能产生着深刻的潜在影响.本文将以"网红记者"王冰冰的传播范式为切入点,在媒介视角下探析传统主流媒体在打造"网红记者"方面如何更好地引导新闻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2008年10月底深圳“狎亵门”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奥一网担当了“第一推动力”的重要角色:首发“猥亵门”视频、首发“我是交通部派来的!”新闻、首发“人肉搜索”主帖……整个事件正是随着奥一网的一次次“爆料”而高潮迭起,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全国关注的网络大事件,从而也推动了事件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而这一切,得益于奥一网与南方都市报三年来“报网互动”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构筑起了一整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模式。“猥亵门”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充分说明了这套“报网互动”模式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