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采用"教学平台+课程模块+职业递进"的课程结构模式,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社会生活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原则,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江文  唐俊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83-185
随着我国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这使得中高职教育衔接、协调发展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课题,而课程体系衔接又是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模块式课程体系,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出的知识、技能点分别加以组合从而形成课程体系。本文针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问题,探索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相似文献   

3.
对"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既保持高职段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强化高职段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深化本科段课程改革,增强本科段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本素质和素质拓展两大模块,其中基本素质模块开设48门课程,素质拓展模块开设16门课程,并包括各类实践实训环节31个。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起点,而课程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文章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以课程为核心探讨了"3+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方式。首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要由中高职教师共同研究建立,在知识培养方面,中职阶段侧重打好基础,高职阶段侧重提升。中职培养的是汽车"护士",高职培养的是汽车"医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要形成衔接的、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其次,建设好衔接课程,确定好衔接课程的中高职课程的目标、梳理好课程内容,采取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核心在于加快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进行机电专业"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前后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强调课程的深度融合,实施模块化课程,不断地实践—修正—再实践,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最优。  相似文献   

6.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工作。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3+2分段贯通制"衔接教育中,应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原则,通过岗位分析,准确定位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重复与脱节,为中高职教育的顺畅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应针对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衔接现状,整体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高职衔接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中高职衔接"3+3"模式,对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上如何衔接进行阐述,并以我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3+3中高职衔接模式建设的尝试,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9.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纵向递进与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思路,构建了"二层次、三类型、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在垂直(继续性)与水平(整合性)的衔接,以达到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都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电子商务中高职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高职教育现状、衔接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比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和教育能力目标,进行人才层次和类型定位,并从中高职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内容等角度构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3"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内容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提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及宏观微观的建设措施,以期在该专业中高职衔接实际运行时,提供较为合理实用的可操作性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3+2”中高职衔接等多种方式.针对衔接过程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重叠等问题,探讨“3+2”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黎明职业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综合课程等五个模块探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特别是课程内容衔接的细节,以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中高职创意类专业教育“3+3”衔接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实施分段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保障体系等步骤.  相似文献   

14.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核心在于加快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进行机电专业“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前后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强调课程的深度融合,实施模块化课程,不断地实践要修正要再实践,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最优。  相似文献   

15.
"3+3"分段培养模式是教育部门开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项目之一,所谓"3+3"分阶段培养即指将参与衔接对口的中高职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衔接教学体系,而"衔接"则是整个项目中的重点环节,它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培养,在不同阶段应当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保持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和完整,在前段教育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运用,后期则加强基础技能是实践操作的训练。但从整体运营情况来看,虽然试点项目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效果不容乐观,取得成绩不大,因此在试点项目中,教师应当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后续课程教育的衔接性和职业性。本文围绕"财会3+3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抓手。在中职教育阶段,要突出基础知识与单项技能的培养;在高职教育阶段则要在此基础上对于细化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的讲授:从而形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路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重点主要体现在制度政策、培养目标、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方面,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职教育衔接要想顺利实现,其关键和核心是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发现,我国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必须区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基于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递进式层次课程标准,开发出贯通中高职教育两个不同层次的课程教材,才能建构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同时也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建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能力本位——高职课程模式构建取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经过了从沿用学科系统化课程到借鉴国外先进高职课程模式对学科课程体系进行细枝末节的改造,再到逐步认识到必须突破学科化课程体系建立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历程,具有我国本土化特色的高职课程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基于前期研究成果笔者尝试建构了"新能力本位"观指导下从单项职业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融合典型工作任务的链式模块化课程模式.该模式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隐性课程嵌入课程模块符合关键能力掌握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课程模块有利于学生设计与建构能力培养和工作经验经历的获取.  相似文献   

19.
中高职衔接问题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在实践过程中,不同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整体优化,探索不同的优化路径。我校积极探索的三种中高职衔接,其课程衔接也各具特点。在"岗位导向,双证融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职课程(中职校)→高职基础辅修课程(中职校)→高职专业课程(高职校)"的课程融通以及"对接国外职业能力标准"的五年一贯制课程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20.
顾美娟 《考试周刊》2015,(43):164-165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以应用化工专业为例,从中高职衔接项目基础、衔接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初步建立中高职全面衔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化工人才培养体系,为其他院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