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正如和“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一样,有关鲁迅的话题也许是说不完的。从1913年恽铁樵对《怀旧》的评点至今,鲁迅研究几乎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鲁迅研究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领域激动人心的名副其买的“显学”。当代鲁迅研究者们的思维触觉几  相似文献   

2.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现已出书25种,这是一套已经引起学术界,特别是鲁迅研究者关注的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评介这套丛书中的《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的文章中,称赞陕西人民出版社“热心鲁迅研究事业”,注意到“近两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正默默地,坚实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支持这套丛书出版的有遍及全国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其他方面的鲁迅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湖南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鲁迅研究百题》,是由参加《鲁迅全集》新版本编注、审稿的学者、专家、教授、编辑、鲁迅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等四十七人撰写的,其中有著名的作家秦牧、孙用、林辰、戈宝权、周振甫、黄源和蒋锡金等写的文章。这样的一个作者阵容,使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得到鲁迅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赞赏。这本书从学习和研究鲁迅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答问题;从内容到形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可谓成千上万,有的人甚至说“鲁迅先生光了”,真的如此么?姜德明同志的新作《书叶集》就严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姜德明同志是位报纸老编辑,他特别喜欢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并从事业余鲁迅研究,广泛搜集有关资料,日复一日,小川成海,终于汇集了一本鲁迅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黎海滨 《新闻前哨》2014,(9):103-103
《四十五岁才明白》(《前卫》杂志主编黎海滨著,2014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50篇散文(随笔).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以“越读越明白”为主题,收录了作者研读《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名著的心得体会;下卷以“越活越明白”为主题,收录了作者身处“不惑中年”的独特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6.
最近 ,上海作家朱亚夫先生推出新著杂文随笔集《杂坛徜徉录》。这次收进《杂坛徜徉录》中的百余篇文章 ,分为四辑 :“世象百态”是关注人生、评说世象的文字 ;“书生意气”大多是沉湎书斋、埋首书案的随笔和漫话 ;“鲁迅研究”则是研读鲁迅杂文的札记 ;“杂坛寻踪”是对杂文名家的专访。四个部分有议有叙 ,有评有访 ,是作者徜徉杂坛的感悟 ,潜心杂文的心得 ,其特色正如冯英子先生在本书序中所说 ,“我读毕全文 ,觉得亚夫同志的文章 ,很有一点赵超构讲的精神 ,立论虽严于斧钺 ,而存心则与人为善 ,看似怒目的金刚 ,而实质是低眉的菩萨 ,很得一…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9):120-123
<正>本书作者与鲁迅有长达35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他陆续撰写了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8.
汪洋 《采.写.编》2016,(1):198-199
全球化语境是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化为基础,是全球化现实处境的自我营构.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进入视野.本文从鲁迅与日本、日本的鲁迅研究史、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等角度梳理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新版《鲁迅全集》的问世,是学术界、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这一历时四年半的修订工程,在1981年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遗佚的篇什,并对原著文本、注释做了诸多校勘和修订,相信对未来的鲁迅研究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对《鲁迅全集》这部世纪经典的完善,是“一个可能永远没有终结的过程”,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仍留下许多遗憾之处。朱正、孙玉石、孙郁三位先生在鲁迅研究领域堪称翘楚,他们深味甘苦的介绍和别具慧眼的评说,可以为读者打开一扇窗户,了解《鲁迅全集》出版编辑史上的时代风云、甘苦艰辛和成败点滴。胡粲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毛主席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一日对周海婴同志信的批示精神和贯彻有关指示,清除“四人帮”散布的流毒,上海文艺出版社拟在八年内将广大专业和业余的鲁迅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尽快尽好地编辑整理出版。规划提出编印一种研究鲁迅思想作品的不定期刊物:《鲁迅研究》集刊,给鲁迅研究提供“百家争鸣”的园地,八年内共出十二辑,每辑约三十万字。规划认为组织有关人士撰写关于鲁迅回忆录是当务之急,必须以只争朝  相似文献   

11.
周海婴日前建议,重新编辑和出版《鲁迅全集》。周海婴是鲁迅先生之子。他说,18年来,鲁迅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新成果,有的研究者还发现在1981年版本中存在不少批误。我们理应在以往各种版本的基础上,通过汇校整理出版一种更为准确无实的《鲁迅全集》,这对于正确理解鲁迅和更好地普及鲁迅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周海婴建议新编《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12.
近读馆藏《遂宁县志》(清乾隆52年修),其中有一篇杂记《劝农亭记》让我回味良久,反复研读几遍,颇有几分感触和收获。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就听说南京图书馆的纪维周同志在着手编辑鲁迅研究专著书目这样的工具书了。我当时觉得,纪维周同志担当此任,是最适当的人选:早在50年代初,他就在报刊上发表短文,对鲁迅生平、著作进行介绍,30多年来,未曾少懈;他又在图书馆工作,查阅资料更比馆外人方便得多。因而,我相信这部书是能够编得好的,对《书录》的问世,不胜企望。当然,在相信与企望的同时,我也有点殷忧:自1981年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以来,鲁迅研究专著的出版,无须讳言是跌入了谷底了。当此之时,这样的工具书,出得来  相似文献   

14.
鲁迅研究界同人中,经常谈起鲁迅研究著作出版难,但据笔者所知,很多出版社都愿意出版研究鲁迅的著作,只是难在征订数上不来,订数上不来,就难以付印出版。这从出版社方面,似可多考虑一下如何改善图书的宣传和发行;但从作者方面,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写的书不受广大读者所欢迎,应该考虑改变一下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法,使自己的作品既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院派一直是鲁迅研究的中坚力量,在鲁迅作品阐释与鲁迅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鲁迅在现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关注度,在学院派之外,“鲁迅”也被更多的群体所阅读所接受所评价。近年来,一些以“鲁迅”为书写对象的出版物相继进入读者的视野,显示出“鲁迅”传播的新特征。通过“日常鲁迅”的书写和塑造,人们一方面在拓展与深化着对“鲁迅”的认识,一方面借助“鲁迅”对日常生活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7-37
新版《鲁迅全集》将于2003年9月出齐。有39篇佚文书信将增补进修订版;有的要从《全集》中抽调;对《两地书》原信作编辑处理;对“注释”要减负。2002年3月8日5版《文汇读书》周报上,朱自奋同志对“五大看点”作了简要介绍:鲁迅一生所著大量作品,绝大部分已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近年来《鲁迅佚文集》的出版,引起了不知情者的好奇,以为都是新的发现,其实其中既有确是鲁迅的文章,也有未必可靠,需要加以鉴别的。这次收入新版的佚文就是根据编辑细则,对一批已发现佚文(有些是1981年已经发现,有些则是1…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鲁迅研究专著中,它也许算不上出类拔萃之作,但却不能不承认它是一本角度新颖、观点独到的书。有谁以“鲁迅名篇问世以后”为题写过文章、出过书么?这里就是。这本书动人之处,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玄而又玄的哲理,而是——生动的文笔、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科学的分析,以及新颖、独特的论述角度和论述方法。我以为,对于鲁迅研究,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鲁迅作品爱  相似文献   

18.
鲁迅编辑出版活动及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就一直是中外人民研究和学习的对象。“鲁迅研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著述中,唯有鲁迅与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尚著述罕见,大有开掘价值。之所以如此,一是鲁迅一直将其编辑出版活动当作“零碎事”,  相似文献   

19.
漫说《三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刘鹗所撰的《老残游记》第七回里,山东东昌府的一位书铺老板,曾向老残介绍蒙学读物在当时的热销: 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 “三”、“百”、“千”、“千”,都是小号里贩得 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所谓百、千、千,是《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的简称,而“三”指的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字经》。 关于这部以“人之初,性本善”开篇的启蒙课本及其作者,至今尚未见明以前之著录。至明代中、后期,始有学者提及。但或者只涉书名而未言作者,如吕坤(1534—1616)曰:“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社学要略》);或者明说不详作者其人,如赵南星(1550—1627)云:“世所传《三字经》、《女儿经》者,皆不知谁氏所作”(《教家二书序》)。  相似文献   

20.
单演义先生是不应该被遗忘和冷落的。 在陕西,在大西北,原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单演义先生自50年代始,90年代逝世,40余年间,矢志不二,坚忍不拔地热爱鲁迅,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并推动鲁迅研究队伍的建设。全国解放之初,41岁的单先生放弃了庄子研究改治鲁迅研究,并把鲁迅来西安讲学这一段历史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作为重点,先后出版了“鲁迅讲学在西安”(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鲁迅在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