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授课年级:三年级 教学重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指导学生写好人物对话。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头回放:下课前十分钟,我布置完课堂作业,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开始做了。此刻,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学生的作业情况,忽然,一名男生指着一道题,低声地问我:“老师,这题怎么理解?”题目如下:把一个长15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包装盒平放在桌面上,包装盒与桌面接触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待我看了题目之后,这名男生又问:“这个盒子是不是展开的?”说到这里。我马上知道了这名男生的问题关键所在:他不能确定题目中的包装盒是展开?还是不展开?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执教片断: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学生思考后猜想)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形罐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交流)生1: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围绕历史与社会学科学院成绩评价体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导言 古人云: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这“一言”就是文章的“焦点”,这“千万言”就是文章的“展开”。“焦点与展开”,体现了读与写的普遍规律。学习“焦点与展开”这一普遍规律,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能提高阅读能力,更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时,“焦点与展开”这一规律像一把解剖刀,拿着它可以迅速剖析文章主题和结构,写作时,“焦点与展开”这一规律像脚手架,有了它,可以迅速确定主题,理出提纲。  相似文献   

6.
[病例1]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两节同题异构课《荷花淀》。 第一位老师采用了讨论的形式,将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归类合并成四个,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激励机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分三个方面展开:1、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的必要性。2、激励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着重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管理中如何使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胡风与周扬有关典型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一般有纵向、横向和树状三种,不同逻辑结构的问题自有其展开的路径,每一种结构都有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价值。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问题的展开有三种常态和变式可供选择:遵循问题本身逻辑、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切合学生的情智特点。展开问题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目标,也要考虑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1.
杨琴 《陕西教育》2009,(12):9-9
片段一:“摆12根小棒”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 【第一次教学实践】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展开手掌,是小棒)数一数,有几根? 生:12根。  相似文献   

12.
胡风与周扬有关典型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庆典上提出“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展开了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教育如何改革与发展的讨论。本刊摘登五位学者的有关论述,以飨读者,并欢迎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朱金春 《教师》2010,(31):68-71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数学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2)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几何画板中制作三棱锥的侧面展开动画教师问题描述:我想做一个三棱锥的侧面展开动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展开和闭合的效果是怎样的,我听说几何画板有这样的功能,具体该如何操作呢?工程师回复:您好,我现在帮您演示一下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7.
<正>“展开与折叠”内容是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较好的素材,北师大版教材对此安排了两课时,分别是“长方体(一)”单元的“展开与折叠”和“数学好玩”部分的“有趣的折叠”。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拆盒子”“叠房子”等操作活动充分感受图形的展开与折叠,重点梳理了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情况,并总结得到口诀“中间四个面,一一两边站;中间三个面,二一隔河见;中间两个面,二二楼梯现;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分别对应“141”“231”“222”和“303”四组展开图。考虑到两课时中均有“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确定相对的面”的问题,笔者特意布置了如下作业:  相似文献   

18.
指导体验与自主性阅读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文章意为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一篇文章的质量关键在于“意”。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测试中,将议论类话题展开是问题的关键。展开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从不同的观点、立场、角度去展开;二.运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展开;三.用运动的、发展的、转化的观点进行展开;四、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  相似文献   

20.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