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江西省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本文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家中耕地亩数、家庭生活水平、家距离工作地点远近程度、家庭居住区域类型、务工居住住所类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分析得出的新生代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现状的分析,以湖北孝感为例,结合实际中存在问题,分析造成此种问题有住房政策性障碍、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住房供求错位等原因,提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措施。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的特点规律,能为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障碍问题研究提供学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较多、学历层次低且继续教育比例低、收入水平低但继续教育意愿高,然而我国当前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给还存在政策不完善、规模过小而且内容滞后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当完善政策供给,明确规定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导向;整合多元主体,大力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事业;适应产业调整,合理配置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资源;满足多元需要,拓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较多、学历层次低且继续教育比例低、收入水平低但继续教育意愿高,然而我国当前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给还存在政策不完善、规模过小而且内容滞后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当完善政策供给,明确规定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导向;整合多元主体,大力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事业;适应产业调整,合理配置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资源;满足多元需要,拓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离职率高、就业不稳定,势必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用工企业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都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并阻碍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现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表现出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特点,如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融城情绪增强、工作变换快、抗挫折能力差等,综合研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特征,有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缓和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利用Logistic模型,从个体禀赋和社会支持2个方面对461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技能对其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负;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社会支持因素中,政策支持力度、地区经济水平、金融援助、创业教育培训以及亲友支持力度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老代农民工代际交替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型的劳动队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就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离职率高,就业短工化行为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必定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并阻碍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因此,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减少就业短工化行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农民工自身、社会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现状及影响,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住房政策研究:基于国别经验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治理贫民窟的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住房政策应该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住房视野、大力推进公共住房建设并出台配套政策和长远规划、培育城市房屋租赁市场、改变农民工安置区的建设理念、妥善规划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集合社会大众的力量等。  相似文献   

10.
居住是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福利保障的基础。本文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回乡建房农民工福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问卷调查数据,评价农民工回乡建房的家庭福利效应;借鉴洛伦兹系数的计算方法,比较不同农民工回乡建房前后家庭福利差异。研究发现:回乡建房对农民工家庭福利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建房家庭之间的福利差异;但农民工家庭福利仍然低于中等水平,其中家庭经济方面的福利变差。基于提高农民工家庭福利的目标要求,应推进农民工就地城镇化,提高实际居住福利;加强对农民工回乡建房引导与管理,倡导合理适度的住房建设,减轻因建房所造成的经济负担;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房资源,增加农民工的财产性收入。比较建房前后福利变化可以较好地研判回乡建房对农民工家庭的影响,并有助于深化对此现象的理解,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城市环境资源的供给不足与分布不均,加剧了环境对城市房价空间差异的影响。探索环境对房价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改善环境资源的空间配置,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略梳理了环境对房价影响涉及的几个理论视角,系统总结了环境对房价空间差异的正面、负面和综合性影响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作出初步的展望和思考。研究表明:国际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环境对房价的综合性影响,主要从水污染、噪声污染、固废污染和电磁污染等4个方面测度了环境对房价的负面效应;关注环境与住房的属性特征和环境景观可达性对房价的作用。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主要考察环境景观对房价的溢价效应;相关研究存在研究系统性不足,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未来关于环境对房价的效应研究需完善系统性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上应该考虑数学模型与行为分析验证的结合;研究内容上重视人的“环境心理感受”及其在房价上的反馈,加强环境对房价低值区的影响研究,关注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城市房价空间差异及其环境影响分析,重视环境、住户、房价相结合的微观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CNKI为数据来源,从不同研究角度对近十年我国住房保障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主要包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城市流动人口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廉租住房问题研究,农村住房保障问题研究等,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为后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1,33(11):2131-213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资源经济学角度看,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受到政府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在论述构建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城市融入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基础上,以陕西籍农民工为例,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对城市融入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工作年限对城市融入的社会融入维度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质量,以便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年在天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持有农村宅基地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该变量系数并不显著.但从系数符号来看,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得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率和宅基地距离城镇距离对两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争议,实际效果也不尽理想。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对现行的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进行反思,解读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明确政府责任,维护社会公正,整合公共资源,从而构建多种资源配置方式相互补充的城市住房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丹 《科教文汇》2011,(12):196-198
我国继民工潮之后,近年来又出现了农民工的返乡潮,并且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是一系列推力和拉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引导和安置。  相似文献   

17.
与世界城市化潮流相伴随,城市的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而住房问题是影响城市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居住健康成为研究城市住房问题的新视角.在介绍健康和健康城市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健康城市研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关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概况.随后从内城贫困和居住隔离两个层面分析了城市健康视角下的美国住房问题,并进行了相关思考.认为要充分认识住房问题的综合性及其与城市发展政策的协同作用;借助住房建设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参与带动社区复兴的重任;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应对城市贫困问题上的综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同时兼具保障性与拉动内需双重作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和支持[1]。十几年来,保障性住房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这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发展。如何解决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为促进国内二手房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我国一二三线城市共20370条二手房交易数据为样本,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将政策与市场相结合进行研究,采用Python2.7进行词云和K-means聚类分析,利用SPSS Clementine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宏观政策下我国二手房交易市场总体健康,自住需求大,但旅游城市房价居高。提出加强旅游城市的土地监管与房价调控;构建房屋核心价值评价指标;二手房购房相关税采用累进税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