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的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表彰会在首都召开,在获得一等奖的几名同学中,有一个个子不高的“小不点儿”,登上主席台,站在大同学中间,就显得更小啦。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来自哈尔滨市呼兰县东方红小学的马山川,才8岁,是获得一等奖年龄最小的同学,也是东北三省惟一获得一等奖的孩子!马山川年龄虽然小,可处处表现得很懂事儿。“新世纪,我能行”活动开始以后,他不仅认真地看了《新语文读本》、《中华传统美德》、《“十五”大进课堂》这些书籍,而且还看了《古诗合集》、《幽默故事》等。他看完一段,就写一段笔记,还把…  相似文献   

2.
常常的,别人以为彭学军是个男的,等到一见面,大跌眼镜——啊呀!原来彭学军是女的,长得还……嘿嘿,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女,至少,不难看吧。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在公交车上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问他爸爸:"爸爸,为什么以前的人要砍柴啊?""因为要生火、做饭,没有火,人就会冻死、饿死的。"那个爸爸很耐心地回答。"那树被砍下来不也死了吗?"小男孩儿扑闪着明亮的大眼睛,问得天真无邪,让人不  相似文献   

4.
正事情发生在1937年8月28日上午的上海火车站。这是一个小男孩儿,他正坐在一片废墟里大哭,这是为什么呢?那还要从一个小时前说起。在一个小时前,这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儿的爸爸妈妈带着他坐火车,打算逃去台湾。突然,几颗炸弹从天而降,男孩儿的爸爸妈妈一看,飞快地把孩子抱住了。"轰!"一下子,整个车站顿时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个小男孩儿很幸运,没有被炸伤,可是他的爸爸妈妈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被炸弹炸得血肉模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86岁,我流浪了86年,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聂华芩 人只能活一辈子,我指的是生理上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就很不容易。他(她)要经历多少的苦难,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但是如果你有幸在活着的时候,同时徜徉在精神世界中、咀嚼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人的苦难、享受人生美好的瞬间,那就相当于延长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活了几辈子。  相似文献   

6.
苦难与天才     
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两项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已使他快入棺材。7岁又险些死于猩红热。13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牙  相似文献   

7.
绿原是现当代文学的著名诗人。他的人生命运与他的诗歌创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他的苦难孕育了他的诗歌,而他的诗歌又记录了他苦难的心路历程。他的诗歌显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苦难中搏动的灵魂,同时也展现了他诗歌艺术的生命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想吃他的豆腐必须早起。每天清晨,雄鸡唱过三遍,就会有一个声音准时传来。“梆!梆梆!梆!梆梆!”很遥远,只有屏住呼吸,将耳朵抬离枕头才能听见。人们对他早就熟悉了:十二、三岁,一头硬刺刺的头发理得很短,看得见青愣愣的头皮。长胳膊细腿,肩头,一根新制的扁担,两只挑筐,一头挑了盛豆腐的木盘,一头是大小不等的三块砖头。那砖头,和那椿木梆子一样的古老,有点儿扁,又有点儿圆,没棱角儿。砖头下面,总放一个塑料袋,里边包了一本什么书和笔纸。人们见了,一边提醒他把分量给足些,一边夸:“卖一份儿记一份儿吗?…  相似文献   

9.
苦难与天才     
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了两项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已使他快入棺材。7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了…  相似文献   

10.
何金钟 《吉林教育》2006,(12):61-62
我最近的一次砸玻璃经历,就在几天前,与一个小男孩儿有关。他叫昊吴,自小淘气而聪明,格外惹人喜爱。能够蹒跚学步之后,他就时不时给家人出一道难题,他独自满街去散步,家人亲友总动员满世界去寻找他。这份担惊受怕的荣幸,我也曾经分享过一次,不过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直到他入我校就读之后,他似乎把跑路的兴趣转移到读书上了。他的许多优秀表现让我刮目相看,譬如,他读的书比同龄的孩子多得多,作文很棒,能诵诗读经,还能背诵长段的古文。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一位长辈家吃饭时,看着他的孙子和他的交谈,我心里有点害怕。那小孩儿五六岁的年纪,个子瘦削,剪了一个平头,人倒是很机灵。他跟长辈说话的白气是:“爷爷,我可告诉你……”除了称谓没错外,后面那五个字“我可告诉你”,说起来像是来摊牌的黑社会分子。。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之吻     
7岁那年,爸爸要我到花园里给他帮忙。我干得很卖力,爸爸重奖了我,他给了我一个吻,还说,"谢谢你,儿 子,你干得很不错!"这是我记事以来受到的第一次赞扬。它让我高兴和自豪了好一阵子。几十年过去了,爸爸的话还在我耳边回荡。 1953年,我为Deutsche留声机公司录制了我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五四”运动的现代小说强烈地感染着莘莘学子,在此之前小说理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酝酿。理论家呼吁应“专出一种小说,足备学生之观摩”,由是儿童小说便渐渐在当时的校园兴起。描写苦难人生,颂扬硬汉精神,表现童真童趣,是处于草创期儿童小说的三大题材取向。儿童小说是我国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产儿,它的诞生与发展,为我国现代儿童学的繁衍提供了宝贵的借。  相似文献   

14.
彼此彼此     
1、较年岁一人新育女,有以二岁儿来作媒者。其人忿然曰:吾女一岁,渠(他)儿二岁,相差倍矣;若吾女二十,渠(他)儿四十矣,安能许此老婿?妻闻之曰:谬矣!吾女今虽一岁,明年则与之(他)等  相似文献   

15.
我的《荷塘月色》那篇文章里提到蝉声。抗战前几年有一位陈少白先生———陈先生的名字 ,我记忆的也许不准确———写信给我 ,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那时我问了好几个人 ,都说陈先生的话不错。我于是写信请教同事的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过了些天 ,他抄了一段书交给我 ,只说了一句话 ,“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这一段儿出于什么书 ,作者是谁 ,我都忘了。但是文中记录的 ,确是月夜的蝉声 ;作者说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 ,那一个月夜 ,他却听见它们在叫。当时我总觉得刘先生既然“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而一般人在常识上又都觉得蝉子夜晚不叫 ,那…  相似文献   

16.
张玉庭 《家教指南》2006,(11):58-59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相似文献   

17.
劣势与优势     
有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他学得很刻苦,因为他知道自己学会一个动作要比别人难得多,于是他每天都要多练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彼此彼此     
1、较年岁 一人新育女,有以二岁儿来作媒者。其人忿然曰:“吾女一岁,渠(他)儿二岁,相差倍矣;若吾女二十,渠(他)儿四十矣,安能许此老婿?”妻闻之曰:“谬矣!吾女今虽一岁,明年则与之(他)等(相同,也是二岁),许之何妨?”  相似文献   

19.
黧黑的脸上刻着明朗的阳光痕迹,宽厚的背影像一座朴实的大山。在保靖县民族中学,听彭学军讲他的管理理念,讲他的教学和改革,他的视野是那么开阔,他的思路是那么清晰,连他的表达也是那么流畅。  相似文献   

20.
时间布     
彼得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儿,他总是痛恨他的时间过得太慢,于是他日夜祈祷,希望时间快一点过去,而且最好是跳过去,省略掉他可能面对的所有的困难,比如说考试。于是有一天,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出现在他的面前,拿出一卷布和一枚针,告诉他:“孩子,你渴望能够选择自己的时间,现在,我把属于你的时间交给你,你自己选择吧。”时间布的样子很平常,只不过每隔一米就标上了年龄,从一岁到两岁,再到十岁、二十岁,一直到生命的终止。时间布的用法也很简单,它只需要一枚针,把想省略的时间缝起来就可以了。只是,缝好的线永远不能再打开。彼得得到了时间布,他很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