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82):163-164
<正>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遇到挫折容易走极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将决定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将来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一)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是中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学生从学校中接受正规的教育和影响,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校园中布局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地加以实施."校园环境渗透"是学校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校园环境渗透的支撑,而校园环境也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因此,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运用一定的策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以增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美丽的校园,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教科书,熏陶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感化陶冶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教育与启迪功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努力让学生在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客观环境的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它的反应。因此,环境的好坏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中,父母文化素质高,教育方式恰当,家庭气氛民主、温暖、和谐,学生的心理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处在一个相互体谅、同情、关系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里,很少有心理疾病的发生。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一、要创造符合心理卫生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应保持安静。因为嘈杂的环境及噪音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造成大脑的疲劳,甚至…  相似文献   

5.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因素,是学校乃至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期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以整合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环境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实校园生活内涵,从而实现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路径。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施路径,包括定期开展师生谈心活动,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现状;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构建积极效能的校园文化,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积极进行家校沟通,及时改善学生心理状况。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在为不同学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时,建设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有着优良的传统与厚重的校园文化,在以潘晓宏为校长的党政班子领导下,学校进行着第二次创业。学校弘扬与倡导的"绿色教育"正在实现回归与超越。学校同心楼五楼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家,就是在"绿色教育"理念下"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一切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价值观的又一体现。学校心理健康之家建设之初,我们就与学校心理教师叔智老师共同探讨建设规划,重点对学生和老师面临的心理成长与学业水平提  相似文献   

8.
对师专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师专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3、充实和改进心理咨询服务。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 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塑造,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它的最终实现,单凭长期以来狭隘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学校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直接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不容置疑,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的优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环境是环绕并作用于人的物质与观念形态的客观现实,在相当程度上诱导、影响、丰富着学生的心理,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日本学者安藤  相似文献   

10.
只有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剖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倡导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干预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才能避免或减少亚健康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开设心理讲座和心理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宣传心理知识等心理操作技术的运用,却忽视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影响,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达到的效果有限。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注重运用传统心理操作技术的同时,应该考虑营造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要建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他的第二个家.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中不问断地接受教育环境的影响。所以.高雅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较好心理影响。校园环境作为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3.
学校通过建设高雅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能给学生以熏陶与感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生态健康"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总结其经验为:构建绿色课程体系,传授学生"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知识;实施校园环境美化、净化工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打造太阳能特色校园,引导学生低碳生活;组织"绿色践行"活动,学生绿色理念辐射大众。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施4个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课堂心育渗透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学生个别心理辅导与学校整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蔡建中 《考试周刊》2013,(70):172-173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我校开展以"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和谐、高效的育人环境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一、构建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6.
只有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剖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倡导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干预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才能避免或减少亚健康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精神内涵。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教学、生活管理制度;反映在软件方面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巨大力量推动下,在无形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潜移默化,健康成长。我校自创办以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勤奋的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有效地发挥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的心理状态。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就一条坦途。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使其承担起健康教育更大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渗透健康教育,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渗透,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园环境渗透的支撑,而校园环境也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校园环境渗透"是学校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