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舆论格局也迎来了重大变化。在融媒时代,如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温州晚报》以创新社会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以全媒体手段,把报道做成活动,以活动延展新闻,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发动”的转变,努力把“平面报”办成“平台报”。  相似文献   

2.
最近,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温州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在全国上线发行。这4张数字报与以往网络版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4张报纸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为走出困境,各传统报业进行了积极而艰辛的探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不管是瓯网的"鹿鸣问政"、温州都市报电商平台上线,还是温州晚报的"新媒体排行榜"、温州商报的温商朋友圈,都使我们耳目一新,种种创新实践给区域报纸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体验。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经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组建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它是以《温州日报》为龙头和核心,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杂志为支撑的的现代传媒集团。集团成立后,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7,(4):I0002-I0002
组建于2004年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温州日报》为龙头,由《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搬》、《温州商报》和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等组成四报一网一刊的报刊体系。近年来,集团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整合报业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  相似文献   

6.
郭乐天,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新闻网总编辑,主任编辑。1982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较长一段时间从事新闻管理工作。历任温州晚报编委、温州人杂志总编。2000年参与组建温州新闻网并出任总编,2003年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2002年被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聘为副教授、网络新闻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纸质报纸在互联网上“原汁原味”的再现,是“数字报纸”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以便捷的版面导航、丰富的阅读功能、快速的发行时效和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50来个报社或报业集团的近百张报纸加以采用。但是,目前“数字报纸”都是供网民免费阅读,尽管成本较低,但烧钱买吆喝的前车之鉴,仍使不少报社的老总望而却步,“叫好不叫座”已经成为困扰“数字报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遍及全国的温州老板和祖籍温州的全球华侨迫切需要了解家乡的信息和商机这一潜在市场需求,决定该集团旗下的《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从4月8日开始在全国上线有偿发行,探索“数字报纸”的盈利模式,推动“数字报纸”良性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新闻网总编辑郭乐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舆论监督相对增大的今天,在“熟人社会”日渐发育的温州,《温州都市报》成功探索出一条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刚柔结合的富有“温州特色的新路子”,从而不断增强媒体公信力,赢得市场的青睐。目前创刊不到6年的《温州都市报》,以1.5亿元的年广告收入和31万份的发行量,在温州报刊市场独占鳌头,并跻身中国十大创新都市报行列。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从2003年下半年起,《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陈望》等六家市属新闻单位整合在一起。经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于加04年9月7日组建为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实行集团化运作。  相似文献   

9.
人物简介:郑雪君自1993年1月到《温州晚报》工作至今,历任要闻部记者、主任助理、副主任和主任。曾荣获温州市优秀党员,温州市十佳女性、温州市劳模、浙江省劳模、2002年浙江省首届飘萍新闻(人物)奖,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温州晚报》的年度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她年年被评为“优秀”,是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职工。鉴于郑雪君所获得的荣誉和在老百姓中的口碑,2003年7月1日建党82周年之际,温州晚报党委、编委会决定,给郑雪君提供一个为民服务的平台,隆重推出了以郑雪君的名字命名的“雪君工作室”。  相似文献   

10.
每逢大事件、大节日,报纸会出特刊,以示庆祝或纪念。特别是每年年末,都是报纸密集做特刊的时候。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每年做特刊难免会落入俗套,很难做出新意,但温州晚报的2012年年末特刊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年味”。  相似文献   

11.
甘恬 《新闻实践》2013,(3):21-21
本刊讯在进入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新时期,媒体如何开展社会活动,发挥好媒体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能动作用,体现媒体责任和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温州商报开展的历时10个月的“品牌温州全国行”大型社会活动,为此提供了实践探索的优秀个案。1月17日,由《中国记者》杂志、《新闻实践》杂志、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和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温州商报承办的“媒体社会活动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在温州举行。来自中央、省、市的新闻界领导、专家学者和温州商报的采编人员,围绕这一活动,就媒体开展社会活动的目的、意义、路径选择、运作模式,媒体开展社会活动与新闻产品创新创优,地方媒体走出去拓展新闻资源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陈彩霞 《新闻战线》2015,(3):102-103
温州晚报强势打造言论栏目《今晚谭》,在稿件选用上,明确要关涉温州本地新闻元素,突出本地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些言论对温州晚报报道,特别是舆论监督报道,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在把报道引向深入的同时,也促成问题解决。在事件性新闻越来越难做到独家、各家媒体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切中时弊、见解独特的言论是媒体坚持个性和赢得读者的一块金字招牌。从2012年底开始,温州晚报强力推进言论品牌——《今晚谭》的建设,它立足本地,刊发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言论作品,赢得业界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缪磊 《中国记者》2018,(2):88-89
"兰小草"是温州洞头区大门岛乡村医生王珏,他从2002年11月17日开始隐名行善,每年捐资2万元,并许下连续捐资33年的心愿。直到2017年10月,因病不幸离世,才被社会知晓。《温州晚报》15年来持续关注"兰小草",并在其去世后独家首发"兰小草"真实身份和隐名行善背后的感人事迹,本文介绍了15年持续关注这一典型的经过,彰显了媒体融合时代全媒体渠道、形态在典型报道中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4.
2020年5月,以“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冠名的混合制专业市场——温州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开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晚报》记者敏锐“嗅”出该新鲜事件蕴含的新闻特性,深“挖”市场开业折射的时代内涵,采写完成《“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精彩蝶变以民营企业家章华妹命名的市场昨开业》报道。  相似文献   

15.
麻温柔 《传媒》2021,(10):42-43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机遇和挑战并存.《温州晚报》在生存与发展双重命题下构筑全媒体矩阵,"无中生有"策划经营活动,以情怀"造节",打造精品内容生产.《温州晚报》10000期专题报道通过分众传播渠道进行垂直化、圈层化投放,实现目标用户群体的深度触达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邵强  吴娜 《当代传播》2002,(2):92-92
如何把发生在万里之遥的国际新闻事件与本地读者的信息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新闻的接近性,这是地方新闻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温州晚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很值得向新闻界介绍和推荐.  相似文献   

17.
刘文起 《新闻实践》2003,(10):19-21
社会新闻历来是晚报的主打产品,它与要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一道,成为晚报新闻的"四大元老"。近年来,随着新闻观念的变化,社会新闻更是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宠物"。即使在同一媒体中,社会新闻也无处不在。我们温州晚报的绝大多数版面都或多或少地有社会新闻的内容,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受众的关注。读者调查资料表明,温州晚报社会新闻的阅读率达42.9%,居第三位,仅次于温州新闻的74.92%和国际新闻的49.5%。毫无疑义,社会新闻作为新闻富矿,成为各类媒体不可或缺的、令人注目的组成部分,撑起一方天地。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社会新闻又是高投入、高风险、多产出、难把握的"产品"。由于受西方媒体新闻观念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一些人片面理解了社会新闻的含义,把社会新闻版办成凶杀、抢劫、色情等的"大展示",成为败坏媒体声誉、关乎媒体存亡的事故多发地段。因此,抓好社会新闻的优质生产非常重要。作为地市级晚报,可以从品牌优势、后发优势和特色优势来把握好"严选"、"精做"和"优发"三个过程。一、以晚报的品牌优势来严选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传媒异军突起,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晚报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下午出版的晚报,面对早上出的日报、都市报和商报前堵后追,到底还有没有优势?如何与之竞争?如今在温州,四张报纸同属一个报业集团,已是“一家人”,但彼此的竞争依然存在。温州晚报如果不找准位置,就会逐渐失去地位与影响力。历史的经验以及兄弟城市报业竞争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作为目前温州唯一一张下午出版的报纸,《温州晚报》求生存、求发展,仍要紧紧抓住时效做文章,而且还要把这篇文章做得比以往更好。抓住“时间差”晚报下午出版,与早报相比,零售时间短,读者…  相似文献   

19.
庞遵星 《新闻窗》2007,(5):47-47
当今,主流媒体在市场上面临各种都市报和晚报的严峻挑战,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增加实用性、服务性报道,因而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迎接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坚持“三贴近”。关注广大受众,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赵:喻教授、李女士,你们好!今年4月份以来,“温州购房团”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关于它的是非曲直各种观点争论得很激烈。今天想请二位探讨一下媒体在它特有的属性下,如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