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哲学史上,“本体论”问题一直是历代哲学家激烈论争、众说纷纭的一个主题。但他们争论的焦点却不在于“本体论”思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拟就西方哲学“本体论”思维发展历程之异同特别是就“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思维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角度对其进行批判,同时以探寻为如何遏制其对生态伤害而寻找一种合适的哲学“本体论”思维。  相似文献   

2.
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由此推断以本体论思维方式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书已经“过时”,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应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曲解,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3.
德育“以人为本”是关于高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 ,既是一种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 ,也是一种方法论。一、德育的哲学前提──“民本”思维与“人本”思维中国儒家“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绵延两千五百年 ,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 ,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典型特征。在影响我国高校德育的诸多哲学本体中 ,“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和思维方式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怎样认识和评价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历史的民本思想 ?从积极方面看 ,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同属于一个思想理论范畴 ,在尊重人的价值、关心…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问题一直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备受学界关注,以实体思维为认知方式的物质本体论为众多唯物主义者所推崇.近年来,过程思维逐渐为学者们所接受,由此产生的过程本体论随之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本文系统分析和阐述了物质本体论和过程本体论的发展及特点,揭示了本体论从物质到过程的嬗变趋势,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过程本体论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讨论,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讨论中也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带根本性的观点和问题,有的人甚至提出了用所谓“实践本体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观点。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西方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大致经历了从“始基本体论”、“属性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和“神学本体论”之后,哲学传统中关于“本体”观念的演变完成了其向近代的“入学本体论”的转向,而入学本体论是指将人作为一切事物、一切知识的终极确定性根据的哲学系统。它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必然演化出表面上似乎与“入学本体论”截然对立,而实际上又紧密相连的另一种形态的本体论——“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教育技术的本体论研究以教育技术的存在为研究对象,是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是教育技术研究中最深层次的内容,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源头。试图从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对这些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中初步思考教育技术哲学本体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实践本体论”与哲学一元论“实践本体论”是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等人提出的。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重新改制和建构,特别推崇和弘扬实践在哲学体系和框架中的总体性和统摄性作用。他们好像多半是哲学思想上的“变革者”,力图消解、颠覆和超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大思路,妄想以“实践本论”代替“物质本体论”,用“实践一元论”废弃“物质一元论”,从而把“实践第一”的论点加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坚持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哲学的研究主题,从而使哲学从抽象王国回归到感性世界,从抽象的“物质”过渡到实践,实现了对传统本体论的突破和变革.实践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绝对运动之中,因此实践本体论既是辩证的又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古希腊哲学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其本体论研究上。概括起来。在古希腊时期,哲学本体论的嬗变历经了“自然-物质”本体论、“自然-属性”本体论和“人类-概念”本体论三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发展。“人类-概念”本体论的形成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最高成就,也深深地影响和统治了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考察了我国哲学论坛上提出的“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前提、根据和实质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一些同志主张以“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其理论前提是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区别,其理论根据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其理论实质是抹杀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行体系进行批判反思和新体系的探寻建构中,有人提出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物质本体论”的主张(参见王于等同志的《“实践本体论”及其革命意义》一文,《哲学动态》1988年第3期)。但是,这种主张所提出的基本论点,还不能令人信服。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质疑: 1、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化的物质活动,人是实体、本体、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载体。而实践则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这种特殊物质系统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在西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自觉把握本体论前提,厘清隐含在理论中的不同本体论假设,从横向上把握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以及两者相互渗透的倾向。梳理西方现代不同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的本体论差异,不仅有利于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认识教育管理理论、促进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问题是目前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实践本体论”是本体论讨论中影响最大的一派新观点。这种观点的提出,对学术界震动很大。有人对此新鲜好奇,有人对此迷惑不解,有人极力反对,而有人极力拥护。在这个问题上,产生激烈争论的主要有两派:一是“物质本体论”的坚持者,一是“实践本体论”的拥护者。“物质本体论”的坚持者指责“实践本体论”片面强调主体性原则,以主体性原则取代客观性原则,进而以实践唯物主义取代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引发了许多问题的讨论,即: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近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重要热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对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准确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合理建构,必将对我国哲学研究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文章对目前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部分讨论文章和著作进行了研究,在概括、整理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试图对这场讨论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掘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在当代的“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实践观点对于本体论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解决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实践的这种本体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追求的本体论是一个过程本体、关系本体。它是以人的实践、人的本质和人的世界彼此相互关系和运动过程来实现人的本体论境界。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通常是把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作相互对立的理解,本文在对本体论的含义作初步分析后。结合自己对物质和实践的关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之中。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