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不可避免地呈现在教育研究中形成后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产生了某些理论与实践中的契合与背离,后现代教育观与素质教育在内涵、教学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上产生了一些契合,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受到了后现代教育观的一些冲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在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全面、辩证、理性的看待后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新教育观的呼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近年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各方面影响与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传统的知识现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网络性与知识的非良构性。这引发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形成了以对话教育观、创新教育观、自主学习观以及实践教育观为主要特征的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伟  胡娇 《教育科学》2004,20(4):1-5
本文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视角分析了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问题.阐明了现代性的教育现的有限合理性,提出了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出路在于走向和合,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教育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所谓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以及启蒙运动引发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特点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为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在启蒙精神的指引下,教育理论也开始了现代性之路,主要表现在目的观、研究观、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观上。现代性及其教育观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现代性没有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观也没有丧失它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性的教育观之出路在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教育观的有机整合,即走和合之路。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化思潮。本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关系、教育研究等五方面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的基本主张作了概述,对科学理解和正确对和对待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外现代教育思想交流为宏观背景,梳理外来教育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价值取向的演绎脉络,简介美国杜威民主主义教育观与中国现代生本教育思想的诞生、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与大陆指令型课程范式的形成,重点详论以美国威廉.多尔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近十年新课程理念的崛起,阐述后现代的课程目标观、师生关系观和课程评价观等对新课程的理论营养,由此而引发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评价的关系等多维度的深刻蜕变,催生着教学创造力的一次空前解放。文章最后从中外现代教育思想交流历程提炼出对大陆未来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并深切期待中国教育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在本土化与后现代等外来教育新思潮的和谐交融中获得更开放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主体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的主体教育是否动摇了其存在的根基?面对后现代的主义的挑战,主体教育又将去向何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现代主体性和主体教育做出了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后现代视野中的主体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教育观是在对现代教育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现代教育的统一性、本质性和封闭性,后现代教育观则强调差异性、多元性、平等性和开放性。通过分析发现,这些观点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很多启示,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要贴近大学生生活等。  相似文献   

9.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00,(10):10-11
去年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今年初,教育部做出了“减负”的决定,《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两个《决定》,一个《谈话》,无疑是我国当前和未来教育工作的指南,将卓有成效地指导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我们应该看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在教育教学思想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应努力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 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的关系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学中应重视教…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历时性的形态逐渐呈现出来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当代中国却是以共时性的方式被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二,当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之积极成就的时候,西方则已经走向了“后现代”,并提出了“走出现代性”的主张。这就使得当代中国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中面临左冲右突的两难困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必须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