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魔术师从钱夹里拿出一叠美钞,一张张在手里数着,都是些面值一元的美钞.一共是六张。魔术师对观众说:“不要觉得这些钱少,当年我的儿女还在读小学时,周末向我要钱,我就给她们每人一块钱,我有三个儿女,”魔术师边说边数出三张纸币放在桌上,抬头看着观众,“哈.我看有的年轻朋友在说这个爸爸是个吝啬鬼,不是啊,今天来说一块钱当然派不了多少用场,  相似文献   

2.
正在魔术艺术中,魔术大师和普通魔术师的差别就在于能否更好地控制动作、语言,转移注意力,引导观众相信他的所作所为。观众跟随魔术师的表达进行判断,思维就会被引入误区,好像走进一个被预先设计好的迷宫,最终对结果产生误判,如此  相似文献   

3.
演出现象: 演出桌上放着一只写着“预言”两字的信封,信封里面装有一些东西,开口处夹着一个大个的曲别针,魔术师说:“这只信封里放着三张扑克牌,是今天将要发生的事件的预言。”说着他拿出一副扑克牌,交给观众清他检查一下.然后洗一洗,再自由地选出三张牌来,随即魔术师拿出信封里装的三张牌,  相似文献   

4.
篮球运动是一项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运动。球场情势千变万化,这就需要运动员、教练员以敏锐的思维,及时正确地采取自己的技战术行动和变换自己的对策来适应和驾驭场上变化。但人们的思维和技战术行动在比赛中往往存在一种“惯性”,即本文所谈的“定势”。它既是一种惯性,又是经验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常听人说魔术师看魔术时和普通观众不同,魔术师关注的是专业上的价值——看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有好的变化功能,而普通观众关注的是外在——视觉上的魔幻和含义,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种差别存在,但是不能绝对化了,魔术师也要学会站在观众角度看魔术,否则会在社会文化的表现上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6.
4月17日晚,保利剧院.世界近台魔术界的五位天皇巨星为京城观众献上了一台“不能说的秘密——国际顶级近台魔术秀”。他们是:“世界牌王”雷纳德·格林、“魔术怪杰”罗扣·希拉诺、“神童魔术师”舒特欧嘎瓦、“纸牌双雄”亨利·伊万斯和米格·普伽。  相似文献   

7.
在球场草坪的护理中,“惯性思维”导致了草坪管理人员的工作走向误区。其实,这些导致他们走向误区的惯性思维都是一些所谓的草坪护理“原理”。今天,笔者将这儿点误区指出并根据自己的草坪护理工作经验提出儿点建议,以供同行们互相交流与共勉。  相似文献   

8.
错觉是人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体育救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错觉现象,这些错觉现象对掌握动作技能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如果能充分了解错觉现象.利用错觉规律,排除错觉的干扰,将有助于提高救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电子邮件     
表演现象: 魔术师拿出一副扑克牌,洗过几次,然后请观众随意抽出一张,假定是“红桃3”。  相似文献   

10.
本次世界魔术大会宣传工作中,有记者提到我们的魔术师不如刘谦时尚,乍听之下.我有点不理解.大陆的很多演员尤其年轻的魔术师都挺漂亮、时髦、帅气的,难道不是时尚吗?但是仔细想想.定义确有不同.时尚是从小部分人开始、影响到其他人的风尚,和时间有关,有“新”的特征,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我们的魔术师不如刘谦时尚。  相似文献   

11.
《杂技与魔术》2009,(3):59-60
魔术师把魔术节目一般称之为“活”,老年间的解释是因为它是活命的本钱,而今有老魔术师把它解释为“要把每个节目演活.要不断地更新,把老活变成新活.这样魔术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延续下去”。我们小组成员非常赞同后一种说法.尤其看了青年魔术师刘谦的表演,更说明魔术更新的重要。一是别把老活一演到底,二是不要一味追随模仿他人,要在更新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熟能生巧”。但是如果把第一个字换成课题中第一个字“俗”字的话,那结果肯定是背道而驰。不管是在业余还是职业棋手的对局里面,如何打破思维惯性,尽量避免俗手并下出韵味深远的棋,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请看下图。  相似文献   

13.
《杂技与魔术》2011,(2):61-61,50
在公考热和魔术揭秘热的时代,一道公务员考试题“切中时弊”,以魔术破解为题,考人的思维推理能力,您也来试试?在一场魔术表演中,魔术师看来是随意请一位观众志愿者上台配合他的表演。根据魔术师的要求,志愿者从魔术师手中的一副扑克牌中随意抽出一张并看清楚了这张牌,但显然没有让魔术师看到这张牌。随后志愿者把这张牌插回那副扑克牌中。魔术师把扑克牌洗了几遍,又切了一遍。最后魔术师从牌叠中取出一张,志愿者确认,这就是他抽过的那一张。  相似文献   

14.
兔子的移位     
我以前曾多次说过,好的魔术应该是让效果发生在观众身上,表演魔术时,魔术师只是一个人自顾自地表演是不够的,必须和观众交流,邀请观众参与。下面将要介绍的节目正好可以满足"让魔术发生在观众手中"这一需要,这个表演我曾在做酒吧和餐桌魔术时演过多年,很受观众的欢迎。效果魔术师拿出三个海绵兔子,把两个拿起来放在左手中,一个放进右边衣袋里,但是当他打开左手时,三个兔子都出现在了手里。为了确认这一奇怪的现象,魔术师把这个过程重做了一次,结果仍然是一样,兔子从魔术师的口袋中跑到手中了,就像是一家人不愿被分开那样。最后,魔术师作了一个进一步的表演,他把一个兔子放在观众手里,自己手里拿着一个,念过咒语后,魔术师手中的兔子不见了,加入到了观众的手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的背影     
表演现象: "这是一个扑克牌的节目,也是一个旧时的侠盗的故事。"魔术师拿出一副扑克牌,空中有一曲背景音乐在轻轻缭绕,魔术师告诉大家:"听,这是一首曾经流行的歌曲,名字叫《马克和刀》,歌曲讲述了一个叫马克的人。他是一个既危险又充满魅力的人,他是一个强盗也是一个绅士,他经常杀人、放火,过着名声不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你了解他,就会知道他是一个好人,因为他总是为人打抱不平,总是在惩罚恶人,在他那动荡不宁的一生中,他的随身武器是一把刀。"魔术师拿出一张单面印字的名片,将稆片的反面翻过来,波观众看见名片的背面画着一把刀。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8,(3):66-66
张燮林——直板长胶削球打法的张燮林.球路刁钻.擅长滑板进攻.人送绰号“魔术师”。第27、28届世乒赛团体赛.作为主力的张燮林两次在决赛中出场.他发挥稳定,尽显大将风度,为中国队团体夺冠立下了大功。  相似文献   

17.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0,(20):M0002-M0002
多年以前,市面上流行过一种大致名叫“三维动画”的图片,只要目:下转睛地盯着这图片看,图片上原本静止不动地排列着的花纹.便会有规律地转动起来。一时半会.这样的图片相当讨趣。虽然,这是肉眼的错觉所致.但是,毕竟能看到意外的变化。不过,这个现象,也辅助着证明了一个生活常识:只要平心静气、全神贯注.就可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球迷问答     
《当代体育》2014,(1):112-112
问我是克里斯·保罗的球迷,我觉得保罗比“魔术师”更厉害,我的想法是否正确? 答:虽然保罗已经打破“魔术师”连续两双的记录,但保罗还没有拿过总冠军。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保罗正走在成为史上最强控卫的路上.至少在效率值上看来没错。  相似文献   

19.
闪耀的记忆     
《网球》2013,(11):32-37
上海旗忠网球中心的白玉兰球场被誉为巡回赛最美丽的球场,它有15,000个座位.这些座位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置身其中总让人有一种身处巨大IMAX影院的错觉。观众不断地入场,不断地散场.每个人在来之前都选好了自己想看的影片.每个人都有自己期待的表演。灯光暗去。巨星登场.一场场对决.一次次交锋.每一场都是抓人心弦的绝好大片。  相似文献   

20.
表演现象: 魔术师请三位观众上台来,告诉他们将经历一件有趣的事。魔术师请三位观众各自拿出一件自己的私人物品,握在手里,不要让其他人看见,然后要对着自己的手连说三遍:"这是我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