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这是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的使命和情怀。“走基层”蹲点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坚持人民路线的生动诠释。本文对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新闻“女性化”的真相——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时代》周刊在内的许多西方主流媒体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和文章。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西方社会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但通过对《时代》周刊封面故事的具体考察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媒体增加的只是作为生理性别的女性符号,而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这种“女性化”的真相实际是女性在媒介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遭受到更大的文本贬抑。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为摄影记者提供了新的舞台,基于数字技术的因特网为摄影记者提供了快速、价廉的发稿手段,“图片银行”更充实了摄影创作者的“腰包”。在“e时代”扑面而来之际,不少人在欣然拥抱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才算一个“e时代”的摄影记者?“e时代”的摄影记者=传统摄影记者 因特网吗? 有人说,“e时代”的摄影记者仅仅是加上了一只“猫”(调制解调器)和一只“鸡”(笔记本电脑)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像因特网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E-mail、BtoB、BtoC,而且带来了网络文化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拥抱新世纪     
当20世纪的最后一缕阳光消逝在世界的西方,我们已经在迫不急待地迎接新世纪的曙光了!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限希冀与梦想。21世纪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和着“纳米”“基因”“生物芯片”主旋律的时代,一个充斥着“e化”、“CRM”、“ERP”、“SCM”和“3G”等新名词,让人们放飞想象力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当记者的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被采访单位给记者送礼、塞“红包”等现蒙屡见不鲜。我认为,借采访之机捞取好处是对记者这个神圣职业的玷污,是一种腐败现象。如果不从我做起,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对新闻单位的侵蚀,就会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恶果,损害新闻记者在社会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e时代图书馆外文书刊建设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e时代,国外信息资源的出版、发行和推广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略举一些外文书刊采访人员应该关注的具体变化实例与采访方式,旨在使国内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发展能够符合时代潮流,并能充分利用e时代的技术和优势,使图书馆可以节省更多的经费并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艺札记     
记者的采访本每个记者都有一本采访本。一位做过多年记者工作的同志对我说:“我们记者的采访本,可是一样好东西;简直可以这样说:采访本是我们记者认识社会生活的‘万宝全书’!”他说:“作为一个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常常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要熟悉社会情况,根本的办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向一切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的人请教。”  相似文献   

8.
“能跑”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的修养提出须有“四能”,即“能想、能跑、能听、能写”,对于“能跑”我一直没有充分认识,直到经历过第一次采访,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 为了配合采访课教学,学院组织我们新闻系46人到南京市的各大市场进行采访,我们那个方向有两个市场。 一进市场,大家就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我,第一次采访嘛,当然有些激动。我在市场里遛达,不时地和同学打个照面,看着他们采访时的那个认真劲儿,我也拿出了采访本。我问了几个卖菜的一些诸如“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人类业已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行各业争相以“e企业”、“e部门”的优势登陆、抢滩市场,社会活动的各个角落都被“e”化了,人类生活在“e”地球上。在此形势下,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应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既能大大提高件流转速度,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夏天,在泱泱“超女”中,中性化女生的胜利,宣示我们时代的性别审美在发生着变异。如果说21世纪是“她世纪”的话,这个“她”。是以急速社会化为背景的,中性是女性参与到我们社会工业流程中自我锻造的一种生存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中性之道,还需从人之本性中去发掘  相似文献   

11.
当20世纪中叶的女权主义者“揭竿而起”,女性仿佛张开了沉睡已久的双眼,那被莎翁命名为“脆弱”的一群人,随着“觉醒”的光耀,俨然冲破暗夜的黎明,撕开了一道天缝,激越起“解放”的呐喊。女性恍若醍醐灌顶,一下子发现了千百年来被压抑的秘密,于是,“男权主义”“父权制”这些迫害着女性的标签被贴在社会历史的高墙上,昭示着沉冤已久的女人们在时代的催化下开始了申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今天,传媒业已全面进入数字时代、网络时代。为适应传播环境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新闻工作者面临着知识再学习和技能再掌握的挑战。能否通过相对客观的数值来衡量新闻工作者的数字化程度,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2004年8月,台湾《e天下》杂志首次在岛内进行了一次“全民e检”大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同时也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异向同构的信息交流过程。采访中,新闻工作者习惯地把视角盯在采访对象的情况和采访内容上,忽略被采访者对采访者的“采访”,常常产生采访活动的中断和内容的不清晰性,甚至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中,采访者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形象。心理学认为,这一活动着的立体形象常被采访对象认知为某种“符号”。这种“符号”具有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14.
“云采访”作为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新闻采访方式,通过虚拟交流和多媒体呈现,拓展了采访对象的范围、近距离接触和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在融媒体时代得以兴起与发展。本文从采访对象的广阔范围、近距离接触的优势和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策略包括强调挖掘新闻真相、坚守新闻专业精神、加强沉浸式体验与交互、构建“云采访”终端平台。研究表明,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云采访”应当紧随时代潮流,积极革新工作理念与方式,本文研究旨在为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的采访实践中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当今我们对社会信息的获得,60%到70%的方式是通过图像。有人欢呼“读图时代”的到来,也有人对此深感忧虑。人大中文系教授金元蒲认为:读图时代与我们现代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相关。在传播方式上,原来的印刷媒介变成了现在的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于是产生了我们现在诸多的视觉图像或者叫读图时代的一些现象。以前文字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获取知识的方式,现在视觉图像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夏天,在泱泱“超女”中,中性化女生的胜利,宣示我们时代的性别审美在发生着变异。如果说21世纪是“她世纪”的话,这个“她”,是以急速社会化为背景的,中性是女性参与到我们社会工业流程中自我锻造的一种生存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中性之道,还需从人之本性中去发掘。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媒上,我们会不时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带有较为明显的歧视性语言,主要表现在对女性、弱势群体以及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等方面,不同程度对民事主体构成了“侵害”。对女性的歧视。目前新闻传媒对女性的报道存在着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的现象,缺乏科学、健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报道。据《南方都市报》2002年12月28日报道,华坤女性调查中心近期对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守忠贞的‘烈女’”报道最不受女性欢迎。如近年来一些媒体屡屡刊登一些女性为避免强暴而跳楼,造成终身残疾等事件。作为大众媒体,对受伤害女性予以关注,并无不妥,关键是媒…  相似文献   

18.
本刊 《中国广播》2016,(9):95-95
8月26日,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第十二届港澳听众联谊会暨港澳媒体采访活动”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圆满落幕.今年的活动以“今天我来当记者”为主题,注重从新媒体视角展现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活动中,港澳听众运用手中的话筒和镜头,采访制作广播节目,并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全面介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内地地区的社会发展新风貌,增进了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笔者与蒋永方合作,在宜城镇采访写作的借助搞活国家大中型企业机遇发展乡镇企业和为引进大中专毕业生解除后顾之忧两篇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采用。同行们称赞我们“抓到了两条大鱼”。细细想来,这次采访写作的成功,得益于采用了“撒开大网抓大鱼”的方法。采访时,我们不是事先带着“框框”,采取“收紧网扣”,搞“对号入座”式的方法,而是采取“放开网扣撒大网”的办法,全面调查,千  相似文献   

20.
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很多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均发生了相应改变,新闻采访工作亦不例外。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采访工作相对传统新闻采访来说,呈现出了新特点与新趋势,对新的新闻采访技巧提出了要求。本文主要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采访特点入手,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采访趋势与改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