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在2006世界杯那场1/8决赛中,意大利队最后时刻凭借点球击败了顽强的澳大利亚队晋级八强,然而这场比赛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央视解说员黄健翔以他一反往常的“激情”解说震撼了全国球迷,并在世界各大媒体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人们把这件事带有戏谑性地称作“解说门”,一场关于“什么样的解说员才  相似文献   

2.
金珠 《视听界》2006,(4):109-109
德国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之战中,央视解说员黄健翔用声嘶力竭的嚎叫,穿透了几乎所有中国熬夜看球的球迷家庭……他高呼“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意大利万岁”,表现失态。事后,这段解说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争议。国外舆论马拉多纳:黄健翔没有任何错误,足球需要一种真情足球需要一种真情,它不应该受地域的局限。那位中国评论员(黄健翔)支持意大利队没有任何错误,那只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格罗索:黄健翔解说有些夸张格罗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觉得黄的解说有些夸张了。”路透社:热爱意大利引发危机他用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德国世界杯上制造了一起“解说门事件”。本文以“角色”为纲,采取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视野,对该事件加以批判性的审视。首先,分析黄健翔作为“新闻人”的角色;其次,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黄健翔作为“部落人”的角色;第三,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统合性地分析黄健翔作为“演员”(新闻人、部落人)的角色。通过跨学科的多视角分析,立体地展示了“解说门事件”的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4.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在现场解说意大利—澳大利亚比赛时,因在最后三分钟情绪异常激动,高呼“意大利万岁”,并对失利的澳大利亚队语带嘲讽,引发了球迷和网民极大争议,形成“挺黄派”和“倒黄派”,新浪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黄健翔解说的态度,前者略多于后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对于中国的体育新闻人,正如西班牙《体育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的一样:“在中国,这样的世界杯评说员并不少见”。而如此数量庞大的“挺黄派”,说明这种“并不少见”的体育新闻中传达的某种舆论导向已对受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5.
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在本届世界杯上意大利队与澳大利亚队1/8决赛时的“激情解说”,引起轩然大波。这也促使我们思考,体育解说员的社会角色到底是什么?又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6.
李韧 《声屏世界》2006,(12):20-21
2006年的夏季注定是个充满激情的季节。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比赛是人们狂欢的一个绝佳理由,于是炎炎夏夜里媒体和足球同醉,激情和狂热共舞……而意大利队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艰难淘汰澳大利亚队晋级的消息除了让中国广大的意大利球迷们兴奋不已外,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比赛最后三分钟金刚怒吼式的解说,也迅速成了轰动全球的“热门体育新闻”。“解说门”事件争议的实质中国人总是有很强烈的逆反心态,对黄健翔的批评越重,喜欢黄健翔个性风格的人也就越多。上海卫视主持人周亮对黄健翔激情解说的评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说:“这是足球解…  相似文献   

7.
罗安平 《青年记者》2006,(20):60-62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在现场解说意大利与澳大利亚比赛时,因在最后三分钟情绪异常激动,高呼“意大利万岁”,并对失利的澳大利亚队语带嘲讽,引发了球迷和网民极大争议,形成“挺黄派”和“倒黄派”,新浪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黄健翔的解说,前者略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刘凌汉 《青年记者》2006,(14):19-20
要健翔的“激情”解说引发了方方面面的争议。有指责、有赞成、有惋惜、有夸奖,就连体育解说员同行也意见不一。黄健翔的同事张斌认为,黄的解说是“失态”、“失声”、“失礼”、“失常”;黄健翔的同行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周亮却认为:“这是足球解说行业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次爆炸,是对传统和禁锢的一次击碎,请不要怀疑他的职业道德、更不必动摇他是行业标准!给我机会,我会成为第二个他!” “黄健翔解说失言”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06年6月27日凌晨,意大利队在德国世界杯1/8决赛中凭借临近终场前的点球1:0淘汰澳大利亚,进入八强.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奉献了极具激情也颇具争议的解说.一时间,体育圈内外纷纷就此发表评论;网民在网上分为"保黄"或"倒黄"掀起口水波澜,随之各种版本的"解说门"文字以及铃音、DJ在网络也疯狂传播.  相似文献   

10.
黄健翔,央视的少数被绝大数人接受的解说员。1996年,黄健翔在温布利撕心的狂吼,开创了央视体育解说的新风格。作为央视面向社会招收的第一批体育解说员,黄健翔曾以自己的激情、顶级球迷的专业知识,和尖锐的评论征服观众。2001年十强赛时,黄健翔因在解说中个人激情超出以往央视解说客观姿态,引起广泛争论,从此逐渐远离中国队的比赛解说。近年来,黄的解说风格趋于平稳,也难再看到他以前的犀利风采。刘建宏,给人的印象更多是一名节目主持人。但他也是近些年来解说中国国家队比赛最多的央视解说员。早年在《足球之夜》时,他创立了对一切黑幕穷追…  相似文献   

11.
“黄健翔疯狂三分钟解说”自发生起,在大众和网络的共谋下,已迅速从一个解说事故.演变为一个庞大的娱乐事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王馨  杨明 《新闻前哨》2010,(3):34-35
“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不给澳大利亚队任何的机会。他们可以提早回家了!……”相信观看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比赛的人,都对前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的这段“经典”解说词记忆犹新。“解说门”事件之所以引起热议.核心就在于黄健翔在其解说中“过多”地融人了个人主观色彩.失去了一名新闻评论员乃至一名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所处的“中立地位”和应该把握的客观性原则。所谓“过多”,并不是不能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融入主观性内容,而是应该把握一个恰如其分的度。  相似文献   

13.
黄斌 《声屏世界》2006,(9):67-67
6月27日凌晨,在世界杯足球赛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的最后关头,意大利获得一个点球并罚中,央视当值现场直播解说员黄健翔高呼:“意大利万岁!澳大利亚可以回家了!”之类大肆张扬个人情绪的不理智话语,惹来众多非议。就宛如世界杯决赛中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一样,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还会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更加复杂的方方面面。山东盲人球迷刘志伟甚至通过网络三次向央视足球解说员下战书,要与他们比试业务基础知识,并直指央视解说员的“五宗罪”:一是场面情况说的太少;二是解说时错误太多;三是缺少激情,像念经;四是技术评点不行;五是从…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年11月16日正式辞职,《南方周末》于11月23日在其第九版发表了独家专访黄健翔的文章《狷狂黄健翔》,引起媒体界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大网站有关黄健翔的消息连续几天充斥页面,报纸对其报道也蜂拥而至,网友的评论更是如雪片般漫天飞舞。一时间,“黄健翔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张口必谈的话题。很快,黄健翔和其好友董路分别在其博客中发表声明说“《狷狂黄健翔》的报道不够中性客观,带有记者的个人主观色彩”。7天后的11月30日,新浪网转载了《南方网》的《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世界杯足球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中,央视主持人黄健翔的激情解说引发很大争议,随后,黄健翔发表声明,向观众道歉。他在声明中有这样一句话:“解说中我不恰当地把个人对球队的热爱和自己的岗位角色相混淆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也是目前在许多节目主持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个人化言说当成了个性化表达,尤其是在当前十分火爆的所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这种错位已经成为此类节目成长的重要障碍,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加以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对刚刚辞职的央视原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的采访报道。报道由通讯《狷狂黄健翔》、访谈《“一个人抵抗体制当然遭人讨厌”》以及记者手记《过度防卫与过度阐释》组成。出乎意料的是,黄健翔对这组报道极其不满,认为记者“为了自己的稿子的轰动效应,就把一篇未完成的采访发了”,并且痛骂记者“变态无耻”。当事记者则在自己博客及媒体报道中加以驳斥。正如《南京晨报》所言,事件“开始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在这个故事里,有  相似文献   

17.
荣国 《新闻前哨》2006,(9):96-96
足球的世界杯,群雄逐鹿,热情奔放,的确是个看点。看点之外还有侃点,解说足球的黄健翔先生一不留神就被侃上了.  相似文献   

18.
激情的底线     
黄健翔的“出格”解说,从意澳之战结束当天凌晨起,数以万计的网友以不同方式展开争论。不过经过一定归纳整理,不难从这个事件中梳理出这样一条主要脉络,也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激情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当晚意澳之战在比赛补时的最后一分钟进入极戏剧化的情节,少一人的意大利队获得了一个点球,这样的场面不要说黄健翔激动,只要看球的都会激动。身在现场的黄健翔激情洋溢,其实也是一个正常人的心态流露,他强烈地拍打解说席桌子(事后其自述)、继而以几近撕裂的音调和强烈感情色彩的措词完成近200秒的解说,更是这种情绪的延伸。如…  相似文献   

19.
上架新书     
《当代图书馆》2006,(2):77-77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我就是那个说球的》黄健翔,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比赛解说员及评论员,被大众传媒认为是“新时代的体育解说”风格的代表人物。《像男人那样去战斗》是其自传性作品,主要讲述2000年以来的人生历程。作者以一名普通体育解说员的眼光,全景式地审视并评判中国足球及世界足球,同时也展现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的方方面面。作品内容涉及2001年中国与卡塔尔世界杯十强赛事件的前前后后与内幕,中国队两任外籍主教练米卢与阿里汉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有作者同诸多公众人物白岩松、刘建宏、王小丫和张靓颖等人交往的生活花絮及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的夏天,属于世界杯足球赛,也属于黄健翔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恶搞”——黄健翔也许做梦也没想到,他的片刻疯狂会成为网上娱乐的“星星之火”,并在顷刻之间就肆虐地燎烧了“网络”这片“新兴媒体之原”……这也使“网络恶搞”真正成为2006年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