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民工荒”给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运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从“民工荒”爆发的原因入手,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两大焦点,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这一市场经济现象会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很多借鉴,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机遇和挑战。这一切,都给各级政府、高校、考生和家长、民工以及用人单位带来不同且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凌晓燕 《教育导刊》2005,(12):19-20
“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劳动人口素质不高而又缺乏培训的现状。“民工荒”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危机,同时也是一种转机。解决“民工荒”问题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社会再继续教育机制和提高劳动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甚至有“技能人才大本营”之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相继出现了中小企业招工难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时间“民工荒”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认为,“民工荒”现象,其实透露出一种“结构荒”、“教育荒”、“技工荒”。通过对发生“民工荒”地区的调查表明,缺少的主要是初、中、高级技工,并非是普通农民工。此“民工荒”,显现了我国技能型高素质岗位人才的缺乏,凸现了我国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工荒"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超过1.5亿的中国,从2004年初直至2005年,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竟然出现了“民工荒”。虽出人意料,但又有其经济、社会、文化及政策方面的必然原因。它已经并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工待遇、企业进行转型或转移、创造良好制度环境、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应对“民工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期的民工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但主要还是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造成的。解决民工荒,要从大处和长远着眼,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加以引导,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合力。同时,民工荒的出现,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我国沿海许多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文章从农民工劳动权益、城乡二元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以及教育体制和劳动者素质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二元结构论人口流动模型的调整与"民工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托达罗式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劳动力流动的短期模型,分析了对模型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而解释当前中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和“民工荒”的出现,随着国内环保力度的加大和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增多,常熟中小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发展循环经济既有利于企业节约资源,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符合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态势,是摆脱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必由之路。常熟应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推动中小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荒”是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9月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高达200万人,缺工比率约为10%;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企业用工迅速扩张、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变革这四大原因导致了“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其中,工资缺乏吸引力和劳动条件差是农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民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不相对应的是,其生存状况一直不尽人意.从SA8000角度审视我国“民工荒”现象,有利于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劳资互动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课改"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课改理念理解不深、课改方向把握不准,只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是给课改套上“形似神异”的面具。要真正实现课改的初衷,教育者就别穿“新鞋”走“老路”;别让“探究”变“瘫痪”;别叫“取悦”变“不悦”;别使“自主”变“自发”;别从“人灌”变“机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课改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培训: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席卷全国的“民工潮”相反,从2004年初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并很快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以往相比,近几年的“民工荒”来势更猛、缺口更大,并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呈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沿海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刘易斯拐点”来临。这预示着靠低劳动力成本和人口红利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行将结束,它将给我国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倒逼”它们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应主动求变,积极推进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能赢得未来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角度看“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在我国的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一些用工单位相继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民工荒”现象,这种现象的由来有多种因素的作用,但究其根本来自于农民自身素质低下、技能缺乏,适应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本文就是从教育这重深层次的因素出发来探究“民工荒”产生的成因,以期找到“民工荒”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两课”教学正面临着网络技术的挑战。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第三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从局域网到国际互联网得以实现,给“两课”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与农民工培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是我国特定地区、特定阶段出现的暂时性的劳工短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给农民工培训提出了必然的要求。按照经济学中难以伪造的原理,农民工的培训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农民工的培训要坚持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局部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工厂企业“招工难”;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却找不到出路,出现“就业难”。“两难”并存现象是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障碍。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工“两难”并存问题,是落实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民工荒”与民工教育是我们在转型时期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象和教育命题。本文从教育和熟人社会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的成因,然后提出相应策略,即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使农民工逐渐告别“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产生“民工荒”的直接原因入手,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而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能体现出公平性来,从而影响了社会经济效率。在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它的保障功能也就无从体现。只有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做到“非歧视性原则”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