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俊仁对“三从一大”和恢复手段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俊仁之所以有今天,与他主观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敢于挖掘人类的原始本能,向人类的体能极限挑战,并对“三从一大”的传统训练原则赋予了新的内涵。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纳百家之长,又坚定地走自己的洛,创造了一套当之无愧的全新的训练方法和恢复手段。因此,马俊仁为成功,应该看作是一种整体创新和突破的综合效应,其内涵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2.
马俊仁训练的“马家军”,在1993年内取得5次世界冠军,打破3项世界纪录,是中国田径运动史上的历史性突破,并轰动了世界田坛。马俊仁在训练指导思想,运动员选材,队伍管理,训练方法,营养与恢复手段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缺氧环境下训练,以提高运动员机能状态,获得更好的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法,称之为高原训练。这一方法在中长跑和竞走项目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中长跑和竞走运动员的“必修课”。下面我就从4个方面对高原训练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田径中长跑训练动向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80年代初教练员都认识到了发展速度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突出了速度训练。由于对中长跑的特征认识不够,曾有不少教练员,对中长跑运动员按短跑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虽然运动员100m成绩有所提高,但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作用不大。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既要耐力又要有很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进行中长跑练习往往容易使学生对该项目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学生无心练习,也不易提高他们的中长跑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笔者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反复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一套中长跑"兴趣训练法"。这一训练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各种练习内容的趣味性,以及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变化,让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兴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长跑训练发展趋势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训练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长跑训练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现代中长跑训练由传统的训练量、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时间及次数组数,都会对训练结构产生影响,故中长跑训练出现新的动向。1.趋势一:强调无氧能力和加强速度的提高80年代初教练员都认识到了发展速度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突出了速度训练,由于对中长跑的特征认识不够,曾有不少教练员对中长跑运动员按短跑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运动员100米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的作用不大。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既要…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为“马家军”的成功出了力,出力的方式有种种,其中一种可以称为“反作用力”。比如: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马俊仁刚一出道,立刻就有人送上一顶“土包子”的帽子;当他训练小有成果时,立刻就有人说他“教教小孩还可以,再往上就不行了”;当他的小队员在比赛中名列前茅时,又有人说他“拔苗助长”;当他的小队员调到省队成绩有所下降时,立刻又有人说“队员的油都被他榨干了”,甚至有人预言:“马俊仁的队员过不了一年准完。”总之,马俊仁每往前走一步,就有诸如此类的嘁嘁喳喳不绝于耳。偏偏老马是个犟性子,不信,不服,非得干出个样儿来瞧瞧,于是反作用力就发生了,奇迹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自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设立800米、1500米为田径项目之一以来,中长跑便作为现代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要项目载入运动史册。经过百年的发展,中长跑在比赛项目、训练方法、技战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不断更新,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每出现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在比赛成绩上就会有大的突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中长跑训练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相继出现了:持续跑训练法、自然跑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间歇跑训练法、反复跑训练法、马拉松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及综合训练法等。  相似文献   

9.
“长+短”——中长跑训练中的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速度耐力项目,其特点是长时间进行大强度的肌肉活动。我在长期从事小学教学训练实践过程中,总结摸索出了一套“长加短”的训练方法,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提高耐力的一招——“定时定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时定距法”是从体育教学、训练的科学角度出发 ,在严格限定时间与距离的情况下 ,进行中长跑练习的一种教学训练方法。合理的运用该训练方法进行中长跑教学 ,能够能效的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具体方法如下 :一、集体“定时不定距”跑的练习在组织练习时 ,教师对跑的总时间做出规定 ,如五分钟、八分钟、十分钟等。而对学生跑的快慢、跑程的长短不做具体限制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 ,跑满教师规定的练习时间。这个练习可安排在开学初。这时期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通过这种练习 ,能够使学生对中长跑练习初步适应 ,为进一步打基础。二、集…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0月30日11月4日,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在烟台师范学院召开。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理论研究会,今年是第五次进行学术研究了。参加今年烟台研究会的成员来自30多所院校,有近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对马俊仁训练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由西安体育学院韩敬副教授作了“继续向世界田径中长跑新高峰攀登的马家军”的报告,由山东体育学院年轻的教授刘明作了“论马俊仁的敬业精神”的大会发言。之后进行大会自由发言,有18人次对(马俊仁训练法)谈了自己的见解和希望。大家一致认为,应充分肯…  相似文献   

12.
世锦赛、七运会,马家军夺牌、破纪录如拾草芥,国人莫不为之振奋激昂。这股狂野的飓风应该给沉闷的中国足球带来了几许清凉、几多启示。 迷信当破 众所周知,中长跑项目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提不起”的项目,跟欧美高手一较量,中国队员只有望其项背的份。于是,各种悲观的宿命论便风起云涌:中国人先天不足,体质赢弱;中国人性格谦和,不富挑战精神和自我表现欲;中国人小球还行,中长跑项目和大球则难以和欧美人相抗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长期以来,田径界甚至体育界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真是“人不乱我我自乱”。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中长跑的发展看“马家军”训练方法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中长跑训练方法的变革更新推动了中长跑运动的发展。文中指出,“马家军”的训练方法是以其训练量、强度和恢复手段的突破才取得当前在世界女子中长跑中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休息日,基普凯特要到他的故乡去,他说:“尽管在我参加奥运会的最关键时刻,肯尼亚没有支持我,但我心里有它,因为它是我的祖国。” 1990年,19岁的基普凯特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肯尼亚,考入了丹麦哈根大学,并得到了一笔“体育奖金”。他说,“我是一个穷孩子,我不是去选择名牌学校,我是用‘体育奖金’而寻找出路。”那时候的基普凯特已经显露出“中长跑的天才”,学校的教授们把他比喻成了一块璞玉,他所需要的是能工巧匠的雕琢。“我决定留在这个国家,是因为丹麦人给了我金钱,我不是一个视钱如命的人,可在当前没有钱寸步难行,因为我想‘飞’。”一次次的田径比赛,让基普凯特的名望愈来愈高。金牌和鲜花没有使他满足,他开始关心  相似文献   

15.
范军 《精武》2012,(9):29-29,31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快速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中长跑项目也在跨越式发展。中长跑项目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等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长跑项目训练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在梳理中长跑项目训练的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现阶段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在教科书和人们的习惯中,把800米归类为中长跑项目。具体划为什么项目无关紧要,因为这也是相对其他项目而言的。但如果像有些材料介绍的,我国相当一部分教练员所采用的,和其他中长跑项目大致相同的训练方法,在认识上就存在一定问题了。800米是一项非常典型的中长跑项目,它既不同于长跑项目,也  相似文献   

17.
赵永胜1968年出生在大连金州区杏树镇,他自幼爱好体育,上中学就读于大连市第107中学,和世界女子竞走冠军徐永久、世锦赛中长跑冠军刘东、马俊仁的男弟子宁礼民是校友。该校因体育人才辈出,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田径之校”。  相似文献   

18.
辽宁女子中长跑的18位姑娘,在教练员马俊仁的率领下,连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十几位姑娘在800米、1500米、3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项目上的出色的成绩震撼体坛,犹如“百万雄师”,锐不可挡。外界称这支神勇之旅为“马家军”。  相似文献   

19.
王军霞等选手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接力赛上名次退后、战绩不佳,引出了“没有马俊仁到底行不行”的话题,一些媒体先后发表评述,使马俊仁又成为一个“新闻人物”。对这一问题及前一段时间有关马俊仁的一些是是非非,日前记者与马俊仁进行了一次直截了当的长谈,现将马俊仁的部分谈话内容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以马俊仁为教头的辽宁女子中长跑队,扬威斯图加特,风靡七运会,奏凯西班牙,5位姑娘,14次打破3项女子中长跑世界纪录。这一系列辉煌的成绩震惊了世界体坛,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体育工作者,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向‘马家军’学习”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