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7年8月14日至21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刊登了系列报道《陕北农民石光银和他的治沙公司》(一组四篇,合写)。此组报道被评为“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笔者是这组报道的参与者。回顾石光银治沙报道的全过程,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绞尽脑汁,苦苦求索五年间,得来都是苦功夫。 1992年,我刚到榆林驻站时,就听到定边县海则梁乡农民石光银的许多传奇事迹。他联合几户农民治沙,成效不错。后来,我特意去定边采访了他,但写稿子时,总觉得没有新意,如何报道石光银的问题一直搁在心里。 一年后,又到石光银治沙的地方走了一回,采…  相似文献   

2.
一位82岁高龄的离休工人,在大半辈子的伐木生涯中,为国家采伐原木3.6万多棵,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者一辈革命家的接见。离休后,他带领全家历经2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又在荒山坡上种下了3万多棵树木,了却了多年的夙愿,还上了一笔他心中的“欠债”。他,就是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的老工人马永顺。  相似文献   

3.
安徽阜阳市一位年轻的银行副主任挪用80多万元税款用于“博彩”,事发后,他抛妻弃子潜逃外地。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犯罪嫌疑人最终投案自首。但是,他所挪用的80多万元公款,只追回了近20万元。当此之下,有关办案人员在审视这起案件时,既为年轻有为的银行副主任自毁前程而扼腕叹息,同时更为银行监管出现漏洞而深刻反思。彩票的魔力缘何让银行副主任如此疯狂?严密监管之下的金融系统缘何仍然有空可钻?  相似文献   

4.
<正>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我们到去年有1970万元的收入,自己跟自己比,进步还不小。我们每年都有200多万元的利润,这几年设备也得到了更新,自己的报业大厦也建起来了,贷款现在不到一千万元,自给自足还行,还利息也可以。 二、纸张成本价格的增长,事业单位工资的调整,使得北部城市中小城市一般地市级报社遇到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6.
富丽堂皇的国际名牌服装专卖店,卖的竟是走私水货!短短两年时间,走私团伙发动“水客族”以手提肩扛的“蚂蚁搬家”方式,走私入境B URBERRY品牌服装及配件7万多件,涉案金额达6900多万元人民币,偷逃税额达1900多万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对广州海关缉私局移送起诉的这起特大走私案作出一审判决。2003年年底,广州海关缉私局就接获举报:广州乃至全国所经营销售的“BURBERRY”名牌服装及服饰产品均是通过非法渠道走私进口的。涉案品牌在服装高档服装有霉味行业和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其销售点基本设在五星高级酒店、宾馆和高档时装商…  相似文献   

7.
卢林英 《新闻天地》2008,(11):68-68
岳阳县城东方路中段,有一幢五层的酒楼。这酒楼虽然没有星级宾馆那么气派,却也装饰得富丽堂皇,很有品位。这酒店的“当家人”竟是一位13年前的下岗女职——吴四平。如今已成为拥有300多万产业的“女老板”。14年来,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实现了人生价值,为公司创造了30多万元的利润,为国家贡献了近100多万元的税费,还有20多名下岗职工在她这里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相似文献   

8.
《吉》文(即下附文—编者)像许多被淘汰的稿件一样,存在着“平淡”、“一般化”的问题.在一年之间,吉阳工艺厂的产值从1985年以前“最高也只有十几万元”,猛升到85万元,产品还打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18日凌晨6时整,温州市区上空连续爆出5声震耳的闷响,“全国爆破拆除第一高楼”———温州中银大厦在2.5秒钟内灰飞烟灭。爆炸工程总指挥陆光中宣布:中银大厦向南定向爆破成功!“烂尾楼”的背后是“豆腐渣”“腐败楼”备受关注的温州中国银行大厦(中银大厦)是一座温州市闻名的“烂尾楼”。它坐落于温州市区学院路和车站大道交汇处。大厦共22层,楼高93.05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系框架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楼投资六千多万元,由广东省茂名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七分公司负责承建。大厦于1995年6月开工建设。令人蹊跷的是,该大厦建成…  相似文献   

10.
张小波  万俊生  梁洋  李建华  安汝 《大观周刊》2012,(45):234-237,297
本文主要采用多种结构模式,多种乔、灌、草、菜,发挥群体、块状、团状、个体、混交综合优势治沙造林。从沙地外围和源头上治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空间立体治理。先治沙区外围,再治沙区内部,内外兼治、内外并举。在沙区采用新的造林方法使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6%以上,三年后成活率达90%以上,造林一次成功,中间不补植。  相似文献   

11.
现在恐怕是新闻照片产量空前高的时期,原因明摆着,报纸多了,版面多了,摄影记者多了,加上方便的、无须担心浪费胶片的数码相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照片被人遗忘了,只有少数照片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少数被人记住的照片中,有一幅是《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拍摄的《孩子上学“走钢丝”》。 让人过目不忘的优秀新闻照片,大多是用“心”拍摄的。 杨小兵说,他1994年去陕北采访,路过安塞县谭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乡长,多年来辛辛苦苦为全乡积攒了300多万元公共积累。这些钱放在信用社的金柜里,只吃利息,不用来发展生产。这应不应该宣传表扬呢?一位记者认为他是一位“红  相似文献   

13.
无业青年杨某通过“调查研究” ,找到了一个新兴的“就业门路” :冒充新闻记者。据他交代 ,自1996年“从业”以来 ,参加各种会议 ,单“红包”就收了七八万元 ,至于各种纪念品更是数不胜数。公安部门在其家中搜查到的存款就有20多万元。一个假记者 ,5年工夫就轻轻松松白捞了二三十万 ,可见“记者”行当的吃香。不过反思一下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 ,真记者中的“蹭会记者”也是不乏其人的。“真记”一旦捞起来 ,胃口可比“假记”更大。杨某只能在会上“蹭”点儿油 ,“真记”捞的门路可广了 ,拉个赞助、搞个有偿栏目 ,几千几万的唾手可得 ;…  相似文献   

14.
“万元笔记本”其实不是个新概念,在市场舞台上也登场了几年。但过去一直发展的不是很好。发展到今天,“万元笔记本”又以一个全新的价格、质量体系给了消费者一个新面孔。如此种种,看上去“万元笔记本”似乎真要出来站台抢戏,唱主角了。那么,新的“万元戏”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进入国 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其利用“211”工程一期资金800万元建设起第一个校园网。采用以ATM为主干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2002年学校在“211”工程二期又投入15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现有网络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改造重点是在两校区之间架设直通光纤,将原东、西校区两个各自独立的网络合并为一个统一出口的农大校园网;购置1000兆全三层骨  相似文献   

16.
据相关报道,在轰动一时的所谓IBM内部员工造假、向渠道商压货事件发生后,在中国IT界被当作偶像崇拜的IBM采取的措施却很可能是:用30万美元的新货,抵冲渠道商被忽悠”的1300多万元“死账”,作为换货条件,IBM还要求对方“永远地免除IBM及其子公司、分公司以及一切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渠道商向法院提交的起诉材料中称)。  相似文献   

17.
豫北封丘县.沙多地薄,算不上富裕。可是.“穷庙富方丈”的“魔方”照样缠它。近来看到个资料.前几年在这里担任过县委书记的李某.创造了两项纪录:一是贪污受贿数量惊人。人民币1276万元.另有美元欧元各8000元;二是受贿分为1575次.可谓“碎步快跑”:还装模作样。主动向廉政账户上缴60多万元.以小掩大,算得上“聪明绝顶”。  相似文献   

18.
王乾荣 《传媒》2002,(3):17-18
有一种德国产高级小轿车,可能在二三十年前吧,我们把它译作“本茨”。这玩意儿对那时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后来不知哪位高人将它改译成“奔驰”,音义兼顾,颇为传神。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富有了,“奔驰”也源源不断地涌入国门,但对芸芸众生来说,它仍然是一个神话。高官另说;民间人士,一年挣不下一百多万元,“奔驰”大约是不会“奔”到他家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数字化的发展大致上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新闻出版行业走向数字化,肯定要在数字技术方面有所作为,但它更核心的竞争力和最本质的特征却仍在于内容,在于内容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浙江出版集团在未整合自己集团的出版资源之前,由各社自己单枪独斗经营时,2009年的数字化经营成绩是60多万元,2009年12月份集团成立数字公司后,整合了集团内容资源,和数字技术运营商开展合作,经营成绩一下子就提升到了260多万元.中华医学会100多家刊物原来的年收入加起来也就60多万元,后来以自己优质论文资源的集约化,通过招投标对万方数据公司整体销售三年,总收入是2400万元,年收入一下子增加到800万元,提高了12.3倍,三年期满后,今年又续签,合同额为3000万元,年均1千万元.这是正面例子.  相似文献   

20.
数字     
2400亿元人民币 高校欠债问题成为今年“两会”热点。目前全国各高校共欠债务2400亿元人民币,这些主要是高校扩招后基建造成的。广东省在2007年一次性免除了全省高校高达130多亿元的贷款,引起了高校欠债,是不是要由政府全部买单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