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缘起在学习完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从7月8日开始学习游泳,到月底一共学习了多少天?"全班同学大致呈现了以下两种算法:(1)31-8=23(天)(2)31-8+1=24(天),第一种算法的同学认为,求"经过的天数"就可以用"后一天"去减"前一天";第二种算法的同学进行了反驳,认为"两头"(指"8日"和"31日")都要算,所以要加1。在后来的争论中,全班同学达成了共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缘起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时,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从7月8日开始学习游泳,到月底一共学习了多少天?学生大致呈现了两种算法:(1)31-8=23(天),(2)31-8+1=24(天)。问其原因,提出第一种算法的学生认为,求"经过的天数"就可以用"后一个日期"去减"前一个日期"。提出第二种算法的学生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8日已经开始游泳,直到31日仍然在游泳,所以"两头"都要算,要加1。通过争论和交流,虽然提出第一种算法的学生认为应该  相似文献   

3.
很久不见了,我不会自讨没趣地问你最近好不好,因为你的答案总是"活着吧"!在这个不齿"冷笑话"的年代,还能坚持这么幽默的冷言冷语,你应该也算奇葩。我想即使到了九十岁,你应该还是跟现在一  相似文献   

4.
20年前,我就觉得,没有"三古"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史或思想史)的中国大学就不能算一所像样的中国当代大学.后来,我为我的大学建设"三古"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在这些努力中,对"三古"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感悟.曾经是一种直觉,如今也可讲出一点道理来了.这里,也分一个一二三来叙说一番.  相似文献   

5.
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将计算和应用结合编排,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算"与"用"如何兼顾以实现更好的结合;二是如何加强对算理的认知和算法的探究;三是如何用"运算"解决问题.其中"算"与"用"这两个点编排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它们之间合与分的关系,其中,合是为了沟通联系、互相促进;分是为了分散难点、凸显重点.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才能保证二者彼此融合,相得益彰.下面我结合北师大第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运算单元谈谈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师板书:4+6+3)师:同学们,这道三个数连加的题,你能用哪些不同的算法,求出相同的答案?生:可以用三种不同的算法:第一种,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第二种,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第三种,先把第一、第三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二个数。师:三个数连加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算法,那么,三个数连乘,是不是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算法呢?这里有一个三个数连乘的算式,请大家猜一猜,试着算一算,看能不能找到得数相同的几种算法。(师板书:6×12×5。学生猜测,试算,交流,汇报)生:我找到了两种算法,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算式是(6…  相似文献   

7.
教学"鸡兔同笼"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列表、假设和方程三种方法一起教,追求了算法的多样化,看上去很热闹,可每一种方法学生真正掌握了吗?既要教学列表法,又要教学假设法,还要教学方程法,到最后往往学生一样都没有"吃"透.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课堂上就教一种方法,并把这种方法深入下去.假设法是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但许多学生都只是模仿,不明算理.  相似文献   

8.
计算教学中,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在实践中,教师已经普遍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运算方法,并自我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但又带来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求"异",为"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鼓励"自由化",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究竟算法多样化的初衷和归宿是什么呢?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不要算法的优化呢?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眼睛     
1951年,我11岁,正在读小学.那时有初中学历的人就被恭称为"知识分子",就可以"参加工作"了.我的女老师也只有16岁,粗看上去仍有些"孩子气",但她在讲课时,第一句话往往是:"孩子们,你们好!"……  相似文献   

10.
《四川教育》2001,(2):86-86
问:我班学生在用递等式计算7.7-0.8-0.7时有下面三种算法: (1)7.7-0.8-0.7=6.9-0.7=6.2 (2)7.7-0.8-0.7=7.7-(0.8+0.7)=7.7-1.5=6.2 (3)7.7-0.8-0.7=(7.7-0.7)-0.8=7-0.8=6.2 其中第一种算法是按教材总结的法则"通常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第二种算法是应用减法运算性质(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运算的.这两种算法都正确无疑.第三种算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不知道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