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经·秦凤>共10篇,在十五国风中独具一格,具有秦国地方的鲜明特色,是秦地的歌谣或土乐,带有秦国地方的风俗文化和民俗的印记.<小戎>、<无农>诸篇中所反映的尚武品格是秦地风俗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对德目的理解有三种:一指德育内容的条目,二指道德条目,三指德育目的具体化而形成的条目。德目在教材和教学中具有多种具体的形式。笼统、简单地把德目模式称之为德目主义并加以批评是片面、错误的。德目模式是古今中外实施德育的基本模式,不能一概否定与抛弃,只能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秦人故里巧芽“种生”的生育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德目教学法”是以政治教材中提炼出的中心德目把握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环节,培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的教学方法。中心德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统一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德目教学法”的释义、点拨、拓展、运用四个环节,可以规范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使之有序有效。“德目教学法”有利于解决中学政治学科内容庞杂、课堂教学结构松散、不得要领等突出问题,是一种容易掌握、容易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德日教育是古今中外道德教育的最重要形态。在各种各样的德目表中,勇敢都是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勇敢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勇敢的问题在于坏人也可以具有勇敢品质,勇敢行为施加的对象也可能是人民。因此,勇敢需要道德理想、道德信仰、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观的指引。德目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初级阶段,道德理想、道德信仰、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观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槠山刘姓,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保持着自古承袭下来的淳朴民风、民俗。通过考察研究槠山刘姓百姓在传统节日、生活起居、交往礼仪中特有的民俗活动,阐述了传纬民风、民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茭德,值得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以利全社套基本道德的规范。本文对于地方民俗学、文化史、思想史等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德目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目是人类道德经验的凝结点和传递道德经验的抓手。但是,传统的德目概念及其"美德袋"道德教育受到了挑战。作者提出德目是由概念、情境、动机构成的三维结构,德目教育就是德目三维要素的互动与整合。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物、文献和神话、传说里所见的饕餮纹目纹、方相氏黄金四目、独目人、三眼神及龙舟鹢首等,确实都包含以“佳目”压胜“邪眼”的民俗功能;但要补充,眼睛是太阳的意象,上述“目纹”大多寓有以光明辟除黑暗和邪魅的意思。作者用比较文化学与民俗神话学方法与大量资料重新解读了这个跨学科而又有争论的古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德目主义"H兄: 久违了。忽接来函,喜出望外……你看了我的《"德目主义"平议》一文后,提出质疑。主要是:关于"德目"的含义,我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德育"词目中的解释:"明示德育之目的者,为德目。"你的看法是:如果把"德目"解为"德育目的(实为目标)的表述",那么,"德目主义"何错之有! 谢谢你,提醒了我。如你所说,如果把"德目"解为"德育目标"的罗列,"德目主义"确实不成为问题。正如泰勒的课程理论以课程目标为核心,通称课程的"目标模式"。称其为"课程目标主义"、"课目主义"亦未尝不可。他的这种课程理论,不失为一说,且影响甚大。看来对"德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闻营销实践中,以违背伦理的方式谋取私利,严重损害民众及社会的利益。其伦理建设,既是市场秩序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孔子义利观思想的义利协调原则,对网络新闻行业构建遵守伦理道德、达诚申信、以人为本、责有攸归、明德至善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是一种增强相关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独特竞争力的道德营销。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代环境伦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没有摆脱合法性困境;它在人学和自然问题上存在双重误读。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能够为环境伦理学摆脱合法性困境寻求一条可能的逻辑通道。  相似文献   

14.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统先生生前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关心国计民生与国家前途命运,并曾积极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出谋划策。作者撷取其一生中为建都关中不辞奔走、建议修建“米”字型铁路干线、建议开发“大西北”和竭尽全力为陕西文教事业效力四个方面的史实作以介绍,以期能对当前从事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文利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1):34-38,55
陕西省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回汉共处一地,宗教差异淡化,生活观念有所改变,教育观念、生育观念渐于趋同,回汉文化价值得到相互肯定,从而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基于文化生态学和民族学视角分析其成因与价值,可归结为当地民众对山区环境与回族小聚居回汉大聚居格局的适应引发的生活变迁,江口回族镇居民生活状况的最显著特征是回汉民族关系融洽,共同致力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陕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方言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在陕北方言中,有许多词语都与丧葬有关,这些词语反映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陕北丧葬文化.庄严的丧葬礼仪程序表现出了陕北人浓厚的孝亲思想,也体现了陕北人死者永生与灵魂不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陕甘两地的革命领导人很早就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陕甘边革命时期以照金和南梁为中心领导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他们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注意结合本地实际,紧密联系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建设。广大根据地军民的有益尝试和实践探索留给当代的现实启示是:必须保持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以群众标准检验工作,将群众工作路线方针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当代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是提升人民生态道德修养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人民生态道德修养、保护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从"面子"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耻感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性格方面的体现,乐观精神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体现三个方面,论述了孟子伦理的基本内容。认为孟子伦理不仅在理论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风格和发展方向,而且对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