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弘昊 《青年记者》2007,(18):112-112
一个好编辑首先是一个好记者善写、能跑、观察力强,能够使编辑的眼界和思维开阔。善写、能跑是记者的基本功,但是编辑具备这些素质则有助于使编辑工作变得简单:对前期选题有充分的估计,对稿件质量有较好把握,对版面表现有个人理解,编辑风格自然就会从所编内容中体现出来,具有独到性。  相似文献   

2.
报道的“机关化”,与编辑记者作风有关。“机关化”的报道,反映出编辑记者作风上的浮躁。 在角色定位上,充当了机关的代言人 机关报的记者一般都有分工的口子,有的记者长期跑某个机关,情况熟悉,人头熟悉,工作起来比较方便,可是有人忘记了自己是报社的记者,考虑问题,选择题目不是从读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2007年,笔者从编辑岗位前往河南日报农村版新闻采访部做卫生、交通、水利等厅局的跑口记者。一线记者要提高上稿率,所写稿件被编辑一眼看中而不是在众多稿件中淹没,就要动心思提炼制作出一条让人印象深刻的标题来。四年的记者工作实践,使笔者对新闻标题的提炼和制作有了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笔者认为,提炼和制作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4.
简讯     
长江航运报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已完成对编辑、记者的职称评定工作。编辑部24人,有20人报名参加评职称,经过考核评定,最后评出编辑、记者各4人,助理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5.
热爱是成长的激素1994年初,我调到前进报社总编室任出版编辑。那时编辑室人手少、任务重,编辑、记者都是一身挑。我干的活特别杂,除了画版、校对,还负责老干部工作宣传,兼任摄影编辑、记者,每周还要跑印刷厂下  相似文献   

6.
在对美国媒体的考察中发现,美国日报一般不给记者规定按月或按周计算的发稿数量定额。报纸管理的重点是管编辑。他们认为,为所有记者制定一套统一的“干活”标准是很难的,例如跑警察局的记者可能会一天写3篇稿,而跑工业环境的记者可能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哪里来的?有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新闻是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所以记者在新闻单位也被称作是“跑新闻的”,可是现在新闻单位,有不少记者自己不出去跑新闻,却有不少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8.
不怕记者没稿子,就怕缩辑有框子。我们的报纸是办给人看的,还是办给人写的?编辑是要为记者做嫁衣,还是要给记者当伴娘?不怕记者没搞子,就伯编辑有框子。  相似文献   

9.
我今天想就新闻敏感与记者素养的问题谈点意见。(一)记者贵有新闻敏感我最近与几位新进报社的青年编辑、记者交谈时,他们都为跑了很多地方而抓不到好新闻而着急。他们说,辛辛苦苦写来稿子,编辑部的同志却说稿子中间没新闻。这就使我想到,干新闻这一行,当编辑,  相似文献   

10.
王玉霞 《新闻三昧》2008,(11):25-26
笔者就职于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氧化铝厂,长期在基层做新闻报道工作,不仅跑现场摄像、摄影、采访、撰写新闻稿,主要任务还负责编辑本单位《氧化铝信息》,肩负着记者和编辑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有偿新闻”现象的出现,不论是对党的新闻事业,还是对新闻队伍,都产生着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新闻由此会出现有悖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久而久之,将会极大地损害新闻事业的信誉。再者,“有偿新闻”的出现,对新闻队伍侵蚀更大。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引诱下,许多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不少记者、编辑忙于跑新闻发布会,不关心本职工作,不钻研业务;有的编辑、记者热衷于往富裕的地区和单位跑,不愿到贫困地区或“清水衙门”的单位去;在接待通讯员上,能给自己“好处”的就热情,就给发稿,反之就冷淡,就不给发稿;甚至造成个别记者、编辑唯利是图,胃口越来越大,公开向被采访单位索要钱财,甚至参与非法活动,走向犯罪的道路。其三,对通讯员产生着极大的侵蚀,助长了通讯员中靠拉关系、找门路刊稿的不良风气。其四、还造成记者、编辑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常的猜疑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三月,春寒料峭,可是两会舞台热度急升——“跑两会”不止是代表委员的事,记者也是在履职。今年代表委员共4000余人,有证记者3000人,创下“跑会”纪录——按人头算,几乎可以实现“一盯一”。  相似文献   

13.
记者要“四能”:能想、能跑、能听、能写;或者说“四勤”:眼勤、腿勤、脑勤、手勤。这些是前辈专家提出,并为新闻界公认,大多数编辑记者身体力行的。然而现时竟有人把记者分为“四流”:“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好稿。”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三月,春寒料峭,可是两会舞台热度急升--"跑两会”不止是代表委员的事,记者也是在履职.今年代表委员共4000余人,有证记者3000人,创下"跑会"纪录--按头算,几乎可以实现."一盯一"  相似文献   

15.
李瑞环同志在会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播人员时讲过这样一段话:“办好节目,第一先叫人家听得懂,第二叫人家喜欢听,第三再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如果首先研究教育人,人都跑了你教育谁去?我们编辑、记者要把自己摆在听众的位置上想问题。”李瑞环同志的这段话,对于我们研究新闻的  相似文献   

16.
李瑞环同志会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播人员时,讲过一段话。他说:办好节目,第一先叫人家听得懂,第二叫人家喜欢听,第三再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如果首先研究教育人,人都跑了你教育谁去?我们编辑、记者要把自己摆在听众的位置上想问题。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们办报纸、杂志、电台、通讯社,是给人家看的、听的,而且总希望更多的人看、更多的人听,讲究高收看率、高采用率、高发行  相似文献   

17.
1、您所在的报纸国际版编辑有多少人,是否有自己的驻外记者?分管多少版面?与国内记者、编辑相较比例是多少? 2、作为国际版编辑,您是否有驻外工作的经验?如果有,是否对您的编辑工作有帮助? 3、您平均每周的发稿量是多少?请举例说明所发排稿件的时效性和版面的安排。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上海新闻界通称记者采访为“跑消息”。新闻全靠记者去“跑”。那时候的记者最怕“漏消息”,漏掉新闻,向报馆难交待,在同行中也不光彩。当时,各进步报纸的记者,工作特别艰苦,白天整日奔波,到现场采访要冒极大危险,夜晚回报社马不停蹄赶写当天新闻,常常还要陪着编辑熬夜。解放后,太平环境下的记者活动是太平的。不过,活跃性有所降低,是个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弟兄对话录     
编辑和记者应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兄弟。编辑离开了记者就会成为断米之巧妇。记者失去了编辑,纵有如椽之笔也难使鸿才尽展。然而,记者对于编辑,却有许多的许多的希望和意见;编辑对于记者,同样有不少的忠言和希冀。记者有记者的欢乐、期待、苦恼和不满,编辑也有编辑的欣慰、喜悦和苦衷。这中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因为目标是共同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年来在新闻战线上,有些同志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苛刻了。过去,有不愿意干校对的,不愿意搞资料的;现在,竟加上了不愿意当编辑,只愿意当记者。这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一条是认为编辑光给别人改稿、起题、编排,影响自己写作,出不来个人的成果;所以,愿当记者;到社会上去跑,自己写东西,写了东西是自己的,也容易积累素材,以后出个集子什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