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校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它改知识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改教师主动和学生从动为师生双向主动;使紧张、冷漠的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于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互动”,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中,应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教”与“学”。“教”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和学生一起去学习。这种高效的英语教学就要求教师能与学生密切配合.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教学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认识对象得以理解和运用,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在政治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归纳综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讲究授课艺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细致研磨,领会消化,找规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教师不仅要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们提倡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呢? 一、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 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教师施加的全部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个体自己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吕叔湘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可见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懂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之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离不开学,反过来,“学”离不开教,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学法,就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生学会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会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有效教学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是“有效教”,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或是形成更多的技能或能力,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解决好“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易接受或是更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如何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和想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新课程教学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面临着日益更新的教材和潜力无穷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进行高效率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的过程由传统的“教——授”转变为“教——导”的治学型学习过程。以下是我对治学型学习的认识与思考,以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治学型学习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五环节”课堂结构主要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授新、巩固和布置作业等五部分。这里,组织教学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以教师为主的教授活动体系与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体系的耦合体,而组织教学便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耦联”在一起的“耦联因子”。我以为构成组织教学的“耦联因子”主要有:科学知识、思维过程和情绪体验三方面。 一、在组织教学中发挥科学知识的耦联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线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会”和最终使学生“会学”为目的。教师要想“教好”,应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能力等几方面入手,使各环节的设计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化。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才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使所教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主要系统要素构成的立体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就是要研究各要素的优化及各要素之间的最优结合方式 ,设计和构成最合理的课堂结构 ,达到要素的协调统一。从教学实践与研究情况来看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必须抓住五个“和谐统一”。一是师与生的和谐统一 ,即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个人教学实际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个性 ,创造民主、信任、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共鸣 ,诱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即教师…  相似文献   

14.
公众普遍认为,教学就是“告诉学生做什么”、”使学生掌握学科内容”.他们甚至认为,“优秀教师就是充分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师”.可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强调“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对此学科失去信心.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达到爱学、乐学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教师的最后一条建议是:“保密……”。这是对“教育”而言,目的是使学生不知道或感觉到教师正在对他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学”则要给学生以适当的了解。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配合共同完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外在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认识功能及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和人格特征等,深入了解;反之,学生对影响自身学习的外在因素“教”,包括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优质课的标准和教师的个性品质等,也应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田长青 《考试周刊》2010,(16):228-230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预案。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教学设计又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的几对矛盾,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一、“导学达标”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导学达标”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学达标”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体现师导生学的理念.再次,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导学达标”教学,改变师生关系,通过导学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所进行的集体认知的活动过程。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自学十步法”,就是为了改革语文教学,交给学生一把提高学习效率的“钥匙”,教...  相似文献   

19.
“无障碍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心态发展、能力发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沟通等不存在任何障碍。一、“教”“学”关系无障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既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学习、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愉悦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使其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学生尊敬和信任教师,则有助于教师强化责任感、成就感,增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二、“教”“学”心态无障碍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摒弃过于注重知识讲授、书本知识和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需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