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但相形之下,近年来其影响率却在下降。这其中既有外部原因,如来自其它节目,尤其是短小精焊、占据黄金时段的《焦点访谈》的冲击;也有内部原因,其中“面对面”板块电视“语言”符号的运用在我看来弊端明显,亟需改进。由于“电视”语言的一致,因此,本文对《东方时空·面对面》如何扬长避短、存利汰弊的分析,实际就不仅关涉着电视新闻评论,而且还与其它电视评论节目息息相通。《东方时空·面对面》是以谈话为主的节目,从文体上看,属于电视新闻评论,主要是谈看法,讲主张。一句话,重在说理。…  相似文献   

2.
《面对面》: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26日,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东方时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除了设立4位总主持人,《焦点时刻》易名为《时空报道》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主持人评论”《面对面》取代了存在二年多的《音乐电视》。这一改版,可谓意义非凡。就栏目本身而言,取消《音乐电视》,增加主持人评论,强化了《东方时空》新闻节目的整体性,使其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融深度报道、名人专访、纪录片及主持人评论于一体的电视新闻杂志.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对面》成为继记者述评之后的新探索.它短小精悍,轻便灵活,游离性的位置使它既可以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991年,随着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的开播,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正式走上了中国电视的舞台。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东方时空》,更是确立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在观众中的地位,无数电视观众从此有了早上打开电视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自《东方时空》起,我国各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所见的电视评论节目,我们常能听到一些不尽一致的议论.例如:“既然是新闻评论,就应当以说为主,有丰富的言论”;“街谈巷议不能代替评论”;“主持人必须站出来‘主持’讨论,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现在是评论弱化了、主持人淡化了”;“现在是访多谈少、访强谈弱”(“谈”即节目主持人及其“主持”的言论);①这些议论我们姑且概括为电视评论的“主持人语言决定论”.但是尽管如此,以《焦点访谈》为“代表作”的电视新闻评论,至今仍然“义无返顾”地坚持“论证过程的事件性”的表达模式,坚持走“让过程说话”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6.
陈栋  王丽明 《新闻窗》2006,(5):110-110
如今,除了央视一套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典型评论节目外,新闻频道也纷纷推出了《新闻会客厅》等评论节目,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四川电视台的《今晚10分》、湖北电视台的《沟通》等,都是一些颇具特色的电视评论节目。可以说,电视新闻评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  相似文献   

7.
以《艺术人生》为代表的谈话类节目发展状况概说 如果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东方电视台开办《东方直播室》算起,中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自开办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了。而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中央电视台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也已经是1996年的事情了。1996年以后,电视谈话类节目一发不可收,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谈话旋风”。中央电视台有《实话实说》、《艺术人  相似文献   

8.
李琦 《视听界》2005,(1):18-19
新闻评论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电视评论在电视媒体中也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它既代表媒介的立场、态度、观点和声音,也代表公众的态度和声音。“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同样,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办得好坏与否是衡量一家电视台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方兴未艾的节目形态,只有认真研究其社会功能,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效用。本文主要以《大写真》节目为例来探讨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孙亭 《东南传播》2012,(9):161-162
在中国电视圈,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常常容易混淆,关于二者的界定说也并不是非常明确。对此,本文试图以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为例,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区分其形态。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电视新闻必须有完整文字稿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双通道传播形式是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是,电视新闻有一篇完整的文字稿。它以播音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新闻文字稿不是依附于画面的电视解说词,也不是对电视画面的说明和补充。虽然从形式上看,新闻事实靠“画外音”表达,可是电视新闻的“画外音”不是断断续续的解说,而是新闻要素齐全的完整叙述(新闻评论节目在叙述外还包括评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已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并成为一种影响相当广泛的节目样式,国内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大家普遍认为是《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 之后,这种面对面的访谈形式开始大量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的自办栏目和一些大型的电视系列节目中,《实话实说》、《面对面》、《对话》、《艺术人生》、《新闻会客室》、《名将之约》、《讲述》、《让世界了解你》、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阳光卫视的《杨澜工作室》等深受观众欢迎的以谈话为主的电视栏目。电视谈话的节目样式,除了面对面的交谈,还有新闻短片穿插其间,场外热线电话,有的还加入了娱乐元素,如《实话实说》的现场乐队等等,节目的样式越来越丰富。如何制作出被受众认可、接受和喜爱的电视谈话节目,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12.
《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早间新闻板块节目。从“讲述老百姓故事”的平和纪实风格,到“焦点时刻”的针贬时弊、敢于直言;从浓缩人生精华的东方之子,到面对面真诚交流的全新主持人,《东方时空》的出台不仅是中央电视台深化改革的一项新尝试、新举措,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方向和希望。从1993年5月1日创办,《东方时空》曾先后两次获得中央新闻单位名专栏称号,被公认是新闻改革的“拳头产品”。然而,时至今日,《东方时空》在跨越了一个个辉煌的台阶后,却好象突然间进入了一个原地不前的平台,原先不断创新的…  相似文献   

13.
单长虹  孙茜 《东南传播》2014,(12):66-68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电视新闻评论中对语言的使用,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央视《新闻1+1》为例,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言的使用、新闻语言行为的构成以及正确使用新闻语言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5.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的节目形态 ,正深刻地影响着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以上海东方台的《东方直播室》为发轫 ,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之后 ,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不仅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电视谈话节目 ,还在全国掀起一阵“谈话旋风”。谈话节目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它是社会文明程度、开放程度大幅度提升的结果 ;是社会成员自我意识、个人独立性日益突显的结果 ;也是传媒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不断调整战略战术 ,在传播观念上急剧更新的结…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制约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溯源与界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这个概念一直模糊不清,并且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因此只能还原到电视媒介实践中去探讨这个论题。在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并不是首先自觉地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类型被看待,而是在一个创作集体的命名过程中逐渐被认同、被扩大的。追溯至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前身为北京电视台)试播,直至文革结束,除了播音员口播《人民日报》社论、新华社社论外,当时还没有独立的电视评论。①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思考》,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端,有一定的画面意识,庞啸认为这个节目“在如何办言论类(…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评论是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发表意见或做出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从1980年电视评论节目的创办,到如今已走过26年,中国电视评论节目正走向成熟。《论当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一文,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与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早间节目《东方时空》,尤其是《东方时空》中的《时空报道》(最初叫《焦点时刻》)以及尔后在晚间黄金时段开办的《焦点访谈》,成为了电视深度报道开先河的成功之作,改变了电视新闻只能简、浅、表的印象,也表现电视新闻同样可以纵深追踪、评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许多电视台办起了新闻评论性节目,掀起了一股“新闻评论热”.然而,热闹之中应保持一份冷静.新闻评论热能否保持长盛不衰,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历史的社会政治的大背景.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观众不再满足于歌舞升平,不再沉溺于遥远的剧中人,于是,贴近生活的纪实性新闻评论节目应运而生.从《观察与思考》到《东方时空》,从《焦点访谈》到《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步步走向成熟,步入辉煌,成为电视新闻传媒的一面“旗帜”。到今天,如果说哪一家省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