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节目创新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面临的若干重大基本命题之一.本文力图通过电视节目创新的"中国问题"研究,对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创新在认识与实践层面存在的三个观念误区与四个突出表现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面临的四种客观需求与四种创新风险进行了阐释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杨乘虎 《传媒》2011,(11):67-68
2011年9月12日,山东卫视推出了新型法治新闻栏目《围观》。作为一档在电视荧屏驻守了25年之久的法治节目,其经历了从《道德与法制》(1986~2009年)到《说事拉理》(2009~2011年)的演变,堪称中国社会法治进程的实践者与见证者。此番,以"围观指向公平,围观改变中国"为定位更名的《围观》栏目,不仅是在原有栏目多年积淀与培育的品牌资源基础上的大胆探索与创新,而且是山东卫视"情义山东,公平中国"全新频道定位的承载与体现。  相似文献   
3.
《面对面》: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26日,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东方时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除了设立4位总主持人,《焦点时刻》易名为《时空报道》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主持人评论”《面对面》取代了存在二年多的《音乐电视》。这一改版,可谓意义非凡。就栏目本身而言,取消《音乐电视》,增加主持人评论,强化了《东方时空》新闻节目的整体性,使其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融深度报道、名人专访、纪录片及主持人评论于一体的电视新闻杂志.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对面》成为继记者述评之后的新探索.它短小精悍,轻便灵活,游离性的位置使它既可以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高质量发展既关乎"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向,也与十九大确立的2035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中期目标息息相关。文章梳理"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观念、新路径,重点关注推进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问题,擘画"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品质、优效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在电视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仲呈祥先生从电视艺术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剖析了观赏性、收视率、炒作制胜、娱乐化等导致电视艺术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因素.对作为时代艺术的电视艺术应承担的历史职责、文化身份、美学功能,以及在哲学层面上如何净化电视艺术生态环境,仲呈祥先生阐发了他的理性思考和吁求.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创新动力是指来自电视传媒机构内外部,促使电视创新主体萌生创新意愿,从而推动节目创新实践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电视节目创新是一种穿越了多种环境循环往复的信息交换过程,其创新改革的进程,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社会阶段、经济条件、文化积累、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构成了推动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的五种动力:宣传动力、市场动力、社会动力、文化动力和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八.杨伟光教授从世界电视发展的前沿入手,分析了中国电视与世界一流大台的现实差距,确立了经典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就此展开了对中国电视艺术价值实现和内容生产的理论考察,着重分析了中国电视艺术生产战略中的优秀节目为王、精品意识、大制作等一系列论题,进而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电视在理论、机制、组织等多个层面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路海波先生在考察中国影视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既客观地分析了影视艺术教育扩招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又阐发了影视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公众素质、文化建设等层面的多重意义;着重论述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中技能本体与素质本体的互文关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形态的角度,表述了他对于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思维创新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四。苗棣教授以“中外电视艺术比较”作为主要研究范畴,着重考察了全球化视野中中外电视在生产体制、交换机制、类型化、模式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差异性;深入阐发了合理运用这些差异性,取长补短,保障中国电视本土化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五。面对中国电视本土化道路选择与中国特色电视理论建构的时代性命题,胡教授以“理论创新”为核心,以电视美学论、影视文化论、观念论、传播艺术论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基本框架,在目标确立、路径设计、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完整而又富有创造性地阐述了他的“创新观”,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