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汉语中的名物,非随心所欲加之。而是名之于实,各有义类,应用之器,亦各有指归。因此,本文通过对刘熙《释名》中探源语术、词族面貌及其声训概况三个方面进行例析与归纳,旨在展现出该书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2.
《释名》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语言学建构。  相似文献   

3.
《释名》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以"穿凿附会"、"唯心主义"来评价它,且被视为作用不大之书。那么今天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在汉语词源学获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很有必要站在语言学而不是语文学的立场上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语言学建构。  相似文献   

4.
《释名》具有较高的宏观语言学价值和微观语言学价值,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释名》的推原思想及声训方法也是比较正确的,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5.
《释名》是我国首部语源学述,但由于后世对该书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使得这一开创性的语言学要籍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足够的重视,因而影响了对其积极意义的继承和发挥。本要澄清后世对《释名》的某些误解并考察《释名》因声探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新认识和评价它的重要的理论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闰吉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28-28,102
历来学者对《释名》的写作态度与方法批评得甚多,其实,《释名》的训释多有所本,对所本又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对纬书借声训售其私进行了批判。刘熙对理据的认识,也颇为进步,其推求词的理据的最主要方法-声训,也较科学,且揭示了给事物命名的客观依据。因而以往的批评大多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7.
《释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李茂康《辞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的关系,本文拟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释名》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释名》是汉末学者刘熙的声训专著,虽然该书的宗旨不在于训释字、词意义,但作者在解释事物得名之由时,往往直接或间接涉及字、词意义。这类说...  相似文献   

8.
《释名》成书时代较早,相关史料匮乏,且部分材料孤立无证、甚至相互矛盾。后代学者根据不同史料,对《释名》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判定。考证可以发现,"刘熙作《释名》"说更为可靠;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刘熙的《释名》中双音节词条数量丰富,本文主要对《释姿容》这一章节中的双音节词条的释义方法和释义依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中,“王先慎曰”注疏总计有70条。其中有王先慎直接在词条下注释的,也有在毕沅、皮锡瑞、苏舆和孙诒让等其他清代学者注下面作补充说明的,或者提出其个人见解的。本文主要从文字校勘、阐释词义、评判他说和考证名物制度等四方面对王先慎在王先谦《释名疏证补》的注释进行探究,从而使读者对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清人注疏的特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还原刘熙《释名》的原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释名>的宗旨本在于阐述事物得名之由来,按刘熙的本意,释词是被释词的意义来源,它们并非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训的词.但刘熙在解释事物得名之由来时,往往不得不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字义和词义的说解,这种说解就使释词和被释词之间产生了语义联系,为我们探索释词和被释词之间的词义关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湘西阳戏民间文本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阳戏是中国地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湘西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湘西阳戏的历史考察及对阳戏民间文本的疏理,试图揭示出这种古老戏剧艺术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格物说是宋明理学话语系统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影响较大。朱熹对于《大学》里发源的格物学说的诠释,倾向于知性的理路,即在知识论的层面上来理解格物学说。然而,作为儒学者,朱熹的哲学归宿又是价值性的,因此,朱熹对于格物的知性解释与其价值优先的根本哲学立场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紧张,这使得朱熹的格物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知识与价值的纠缠之中。  相似文献   

14.
Euphemism,a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is widely employed in our daily social communication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make impersonal relationship harmonious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smooth.Based on Liu Chunbao's A Dictionary of English Euphemisms(2001),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euphemism esp.its meaning construc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CBR model—an integration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CBT) and Relevance Theory(RT).  相似文献   

15.
自朱子理学成为官学以后,朱子的言论一言九鼎,朱子的散文思想也成为权威,但是目前的朱子散文思想研究却是空白。本文认为朱子建立了理学家的新文统,使理学家古文成为古文正统,使明清古文缺乏文学性,使柳苏蒙冤,使古文难逃成为政教工具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刘、柳二人在同进退共荣辱的相同仕宦生涯中,有诸多相似的心态,却也有颇多令人寻味的相异的心路,对此作一番细致的异同辨,应是刘柳研究得以深入,亦有待深入的课题。同时在给文学研究以文学性和趣味性上,本文也试图作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7.
张体云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62-164
就朱熹对于读书的作用、价值、方法及态度等问题的认识,联系当前高校教育实际,分析探讨这些见解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外语学者刘正光关于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研究是语言学领域一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学术成就,为认知语言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语言非范畴化不只是语法化的非范畴化,而是范畴化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知识类型以及知识概念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与转换生成学派的语言观和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描写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是二十世纪语言学史上的两大流派。转换生成学派在描写派的土壤里萌芽,在与描写语言学派的决裂中逐渐成熟发展,在当今语言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本就两派在语言观和方法上的不同作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