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最近接触到个新词,叫"直升机父母"。所谓直升机父母,就是指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全方位围着他转,时刻监督他的一举一动,希望他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仔细一对照,我有些汗颜,原来自己也是直升机父母,每时每刻都想把儿子保护在自己的羽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有人第一次到家里来作客,总是一家人全都在门口等候,向客人先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郑重其事地逐一介绍:这是汤姆,这是杰恩,这是斯蒂芬……不论孩子年龄多小,都一个不漏地介绍给客人。当介绍到孩子时,每个孩子都是主动伸出手大大方方地跟客人握手问好。而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却不同,有客人第一次到家里来作客,父母只是向客人介绍家里的成年人,家里另外的正式成员———孩子往往被忽略,好像孩子并不存在。即使介绍自己的孩子,也只是说“这是我儿子”或“这是我女儿”,似乎孩子没名没姓。还有的父母,在客人面前赶鸡似的…  相似文献   

3.
捉鸡记     
一个冬天的日子,妈妈喊我去捉鸡。我一听,愁了,心想:这么冷的天,让我捉鸡,想冻死我啊!这时,收音机突然响了起来:“大河向东流啊!……伊哎伊哎伊哎哟……”我心中顿时气血沸腾起来。我安慰自己道:昔日武林高手劫富济贫,嫉恶如仇。今日我郭某捉鸡,也来露上一手。想着,便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了下来。鸡看见我来了,拔腿就跑。我一声少林僧的“狮子吼”:“站住,看尔等鸡辈哪里逃!”哪知它功力深厚,视我上乘武功为无物。我连忙使出绝顶轻功“凌波微步”追了上去。别看鸡体态臃肿,跑起来还真不赖。我连忙将功力提高到九层…  相似文献   

4.
身在福中     
不知道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鸡,也不知道鸡身上为什么会有鸡腿,总之,如何解决吃鸡腿的问题,成了我解不开的难题。我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对我自是疼爱有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因此,每次吃鸡,鸡腿自然非我莫属。从小到大,也不知吃了多少个鸡腿。看,那鸡腿大大的,一个最少就有半斤重;那皮黄黄的,肥肥的,皮下又是一层厚厚的脂肪。咬上一口,硬硬的,毫无滋味。一想起它。C都腻了。因此,每次吃鸡腿,我几乎都是苦着脸,皱着眉,艰难地一口一口地才总算把鸡腿吃完,对于我来说,每次吃鸡,就等于是世界末日的降临。今年…  相似文献   

5.
摸书 这位名叫莫拉的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扫视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相似文献   

6.
从小,父母对我要求很严,在学习上尤其如此。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对待学习,生怕满足不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上过大学,我很小就能理解他们对我的殷殷期望,这也造成我从迈进校门那天起,就始终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记得每次考完试,我都是竖着耳朵十分紧张地听老师念分数,因为下了96分就会被父母好好地训一顿了。那时,爸爸妈妈最喜欢搬出他们对这个家的贡献和为我所做的一切来说明他们有多么不容易,我学不好就是对不起他们,丢他们的脸。年幼的我听了总是又惭愧又难过,同时也暗暗奇怪我的学习和爸爸妈妈的脸面究竟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有青十几年教龄的 教师,也是一个7岁男孩的母亲, 自认为对教育比一般父母知道得 更多一些。父母们也经常向我取 经、求助。我经常能口若悬河地讲 一番教育理论,让父母们赞叹不 已。平日,对那些问题学生,我也 能耐心说服教育,对症下药,做好 思想转变工作。十几年来,我受到 了学生和学生父母的称赞。可以 肯定地说,我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在儿子 眼里、心里,我却是不称职。 儿子和其他男孩一样,淘气, 顽皮,脑子反应快,但却从不把学 习放在心上;加上经常“犯错误”。 又摊上我这么个暴脾气的妈;平…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小黄鸡的故事》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梅梅心疼小黄鸡的心情,唤起对小黄鸡的同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黄鸡原地打转转,叽叽、叽叽地叫着。这时小黄鸡可能会说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小黄鸡在说,我饿了,可是我的眼睛看不见。”“我也要吃食,我真饿呀。”学生们的回答让我满意。“多么让人心疼、让人可怜的一只小黄鸡呀……”没等我说完,一个学生高高举着手,“让我来说,我还有。”没等我示意,他已经站起来:“小黄鸡会说,梅梅,不用喂我了,让我死了吧,反正我也看不见。”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起…  相似文献   

9.
起步     
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从哪一天起步的。有些父母似乎也忘记了自己儿女是哪一刻跨出他们的第一步。而我父亲却用相机拍摄下我走向人生的第一步。望着这张照片,不由使我遐想联翩,仿佛回到了九年前的那一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父母带我来到了长风公园学走路。那时年幼的我,才八个月,行走对我是何等的难啊!一会儿父母搀扶着我跨步,一会儿让我扶着婴儿车行走,一会儿在妈妈的怀里扭动着身子。父母放开了双手,我跌倒了又重新站起,还没站稳,又摔在了草地上……就这样无数次地跌倒,无数次地起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独自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鸡恋埘,鸟恋巢;鱼恋水,人恋家。浮云似的世态,一切都在变。我的心更是如此,唯独我对家深深眷恋,将永远赤诚。我将永远怀念那渺渺的谷风间,暖暖太阳底,喔喔鸡鸣中,朵朵青烟下的家。社会是一部大书,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小时候,读家这部书只能是盲目地。到现在,我方才明白,家是一种岁月……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解出一道数学题,写出一篇好作文,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就会很高兴;考试成绩差,挨老师的批评,挨父母的巴掌,我就会痛苦。在学校大会上也听说过要给我们小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可考试还在进行,班里还在按成绩排名次,老师还在布置大量的作业……什么叫减轻学习负担?唉!3月11日下午,孟教师走进教室,郑重其事地说,兵团教委最近又发了文件,规定小学教育绝对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期中和期末不考试了,以平时成绩为标准,学生也不能按成绩排名次了。孟老师的话音未落,教室里立刻就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议…  相似文献   

12.
留住十六岁     
符琳 《中小学电教》2003,(10):61-61
我从未奢望自己能变成野兽王子,从诅咒中解脱出来。我从来就只机械得重复着我应该的生活和学习.,平淡但却十分满足。然而一切都在那个温和午后的邂逅中陷入了混乱。我手足无措地发现简单和快乐都弃我而去,与此同时我常常紧张兮兮和莫名其妙的,连看镜子的我的眼神也虚无缥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我迷路了     
贾楠  冒石宏 《小学生》2008,(12):20-20
火车慢慢驶入太原站。算来,我离开这座城市已整整两年。两年之间一切都在变,都在翻天覆地地变。虽是故地,却那么陌生,陌生得让我害怕。恍惚间失落夹杂着欣喜打翻在心头。  相似文献   

14.
真奇怪,今天作文课老师竟让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了。大家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经过选举,我当上了凶猛的老鹰。游戏开始了,我故意站着不动,想让鸡群放松警惕后再进攻。过了一会,鸡群果然松懈了。眼看时机已成熟,我立刻对准一只小鸡猛扑过去,鸡妈妈赶紧冲上来阻挡,轻松地躲过了我的第一次进攻。我可不肯罢休,又看准一个目标向他扑去,但还是被勇敢的鸡妈妈挡住了。我想:用稳扎稳打的方法是斗不过这个聪明的鸡妈妈的,那该用什么办法呢?突然,“声东击西”这个成语从我脑子里闪过,我决定就采用它来对付鸡群。我开始先虚张声…  相似文献   

15.
如醋的生命     
从小我就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对我的爱是百分之百的纯。打记事起,我就经常看到父母在田间默默耕耘,汗水无情地抛洒,那不是汗水,那是一种责任,对儿子的责任!我在阡陌纵横的田埂上缓缓地朝父母劳作的方向爬去,渐渐地接近,我清清楚楚听到了父母的叹息声,叹息中透露出了对幸福和温馨的企盼,对辛酸和贫瘠的无奈。他们想摆脱贫困,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兄弟俩身上。虽然我还小,但已经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渐渐地我长大了,偶尔到田间为父母送茶,我总是又悲又喜。望着父母那面朝黄土背朝青天的身影,我…  相似文献   

16.
在我记忆里,我从没有看见门前那棵树开花,即使是百花齐放的春天,它也只是绽一些泛绿点缀那单调的躯干而已。每次看到别人尽情欣赏家树盛开的鲜花,享受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的时候,父母总是深情地看着门前的那棵树,一直唉声叹气,然后满怀希望地看着我。我总想逃避那深情的目光,却只能露出一丝涩涩的笑。然后调皮地爬上门前那瘦弱的树顶,却仿佛攀上了珠穆朗玛峰似的自豪,发出阵阵大笑。父母看着我,也欣慰地笑了。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许地山,接下来按照课前的设计:标记生字词、范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18.
12岁的园园已是初一的中学生了,学习成绩在班上是拔尖的,模样也很漂亮,可胆子却特别小。在课堂上,她不敢发问,也不敢大胆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使回答了,也颤颤惊惊,似乎她做错了什么。她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是女孩”。意思是说。就因为我是女孩,我是无法与男孩相比的。小小的年纪为什么有如此固执的念头?通过家访,我终于知道了原委。园园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两年前父母离异了。她是在父母的吵闹声中逐渐长大的,自从她有记忆开始,父母之间争吵总是以母亲失败而告终,父亲就以胜利者自居而大骂母亲。  相似文献   

19.
惜别     
过完年,父母又要南下去打工了。终于,父母南下的日子到了。我一直把父母送到车站。车站上,妈妈一句句地叮嘱我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在我平时看来类似“废话”的叮嘱,此刻却让我听来特别悦耳、亲切,似乎永远也听不够,听不完。终于,我控制不住自己,泪水一颗一颗悄然落下……此时此刻的我,心情难受极了。我知道,我最亲爱的人马上就要离我而去,远到他乡,成为华夏大地上千千万万打工者中的一员。他们顶着骄阳,冒着严寒,辛勤地工作,换来的却是极少的报酬。就是这些不多的钱,父母也全都用在了我的学习上,如果我不去珍惜,不去…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苦孩子,父母都在河南农村老家。从小我就有不服输的犟脾气。记得初中毕业那年,我考上了县城的普通高中。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考上的又不是重点高中,再加上父母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想省下钱来供我弟弟上学,因此想让我出去打工挣钱。当时我把家闹得翻天覆地,父母只得借钱让我继续读书。此后我就变成了“书虫”: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一个劲地走下去,一度也想赶快工作赚钱报答父母之恩,可是我就职的合资公司老板让我到美国进修学习,命运之神又造就了我的留学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