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霞 《文教资料》2008,(3):41-42
国内研究<圣经>对莎士比亚戏剧影响的著作颇丰,但从<圣经>的角度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思想与原型却少有人问津.莎士比亚把贯穿<圣经>的爱、仁慈和宽恕等观念以及<圣经>中重要的原型运用到十四行诗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康金环却31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着一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精神病人,用共产党员的崇高责任感书写着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连续3天播出她这段跨越血缘的亲情,以她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特别的爱>在社会公映.  相似文献   

3.
神话--原型批评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特别是神话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的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侏罗纪公园>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科幻电影.该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了<侏罗纪公园>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发现<侏罗纪公园>是以<圣经>中的创世神话作为原型的一部有关人类命运的寓言.  相似文献   

4.
夏金 《文教资料》2008,(5):27-29
<虹>的叙事结构应该和整个<圣经>关于人类堕落与得救的故事相平行,这是因为小说前半部分包含了一个"失乐园"的神化原型.而在小说最主要的后半部分,厄秀拉被塑造成一个女先知的形象.整个小说的结尾是启示式的.这种手法使<虹>成为了英国人的一部现代<圣经>.  相似文献   

5.
首位入选全球"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作家苏童,根据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创作了<碧奴>.在重述的过程中,苏童将叙事的重点从传统的"哭倒长城"结局巧妙地置换到"在路上"的过程,并为我们重现了满载一幕幕"苦难与生存"的路途.在这路途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是善、爱及苏童们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押沙龙,押沙龙!>的篇名得自<圣经·旧约>,其故事结构与<圣经>中"押沙龙"的典故也大致相似,这使它具有了<旧约>的原始色彩与悲剧格局.除此以外,这部作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还因为在萨德本家族的两个最复杂的主人公身上,再现了有关个人命运和社会伦理的两个基本原型:其一是英雄原型,这主要体现在萨德本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创业中;其二是乱伦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7.
刘阳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5):69-73,82
苏童的<碧奴>是"重述神话"系列的典型文本."重述",其实就是祛除传统伦理和秩序附加在神话传说中的"宏大叙述"的影响.以"个人化"的视角对神话传说进行重新观照,发掘神话本身所隐含的个性化因子.<碧奴>从个人化的视角入手,着力于强调神话叙述的民间化和多元化的文本特质,将"重述"定位为对宏大叙事的反拨和对个体价值的重建.在这样的过程中,苏童力图重建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以求为"重述神话"所具有的个人化和民间化的叙事策略提供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不朽之作,也是美国历史上"喧嚣时代"的一部精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它都堪称一部完美的作品.本文主要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探析"美国梦"的神话原型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神话原型,从而揭示作品中蕴涵幻灭感和悲剧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石头记>作者李鼐,笔名脂砚斋,"大观园"的实物原型就是现在颐和园的前身"圆明园",<石头记>研究的前途光明,但艰难曲折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寻找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为叙事作品的情节结构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原型资源.荷马史诗<奥德赛>取材自古希腊神话,而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以<奥德赛>为神话原型,意在赋予看似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乔伊斯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地借鉴荷马史诗<奥德赛>的结构框架和父子小说的线索,是为了表达一个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故事.这里我们试图从原型的角度,来对小说<尤利西斯>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布兰奇与爱米丽分别是<欲望号街车>与<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人公.二者都是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当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们无所适从,最终成为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威廉斯笔下的<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与福克纳笔下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爱米丽-这两位南方女性形象,并试探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所有的诗歌中<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最有名的两个诗集,呈现出由"两种对立状态"组成的世界.<小黑孩>是<天真之歌>中的一首,讲述了一个非裔美国人,也是这首诗的讲述者,回忆在他孩提时代,母亲曾经告诉他关于爱和平等的事情.小男孩的童年梦想就是所有的人将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平等平等的爱,然后享受生活快乐.爱和平等正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彭应翃 《文教资料》2008,(23):41-43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其情节模式表面看来与婚恋小说中常见的"灰姑娘"原型极为吻合,但是,从深层来看,却是一种"反灰姑娘"模式.这种对传统原型的背离使文本中出现了一些颇具浪漫色彩的要素,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女性观的发展变化.因此,<劝导>并非意味着奥斯丁晚期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其现实思索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陈丽勤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6):56-58,6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经典的后花园爱情剧,而施君美的<拜月亭记>则把爱情传奇发生的背景设置于广阔的社会场景之中,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情味和风貌.此篇论文拟从"花园之爱"和"园外之爱"的爱情模式的角度对两部剧作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历来对<庄子>神人特性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精神的无待上.实质上,除了精神的无待外,物质的无待同样是庄子"神人"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饮食独特、出行自由、不惧水火、上天入地、具有超自然神力、不死等六个方面.而这六种特性又恰恰可以在<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祗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据此,我们认定<山海经>中的上古神祗便是<庄子>神人意象之原型.  相似文献   

16.
对于鲁迅<过客>里的老翁、女孩、过客三个意象,评论界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老翁、过客其实是鲁迅两种矛盾爱情心理的象征,是"大我"中的两个"小我".老翁是鲁迅怕爱、放弃爱的心理的象征;过客则是要去爱的心理的象征.女孩暗示许广平.<过客>紧承<希望>等散文诗的爱情心理,表达出"我也还是(向前)走好罢"的坚定的爱情心理,孕育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7.
"毛女"最早见于<列仙传>,与此前的"毛人"、"羽人"有一定渊源关系,其产生背景则是汉代"羽化升仙"的神仙观念.自<抱朴子>始,"毛女"传说因承载宗教理念而进一步演变.唐代道教信仰的世俗化,使得<传奇>之"陶尹二君"回归<列仙传>"毛女"原型模式的同时,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桐 《文教资料》2008,(5):23-24
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讴歌母爱、追怀童年和礼赞自然的"爱的哲学"为抒情的基调.两诗集"爱"的魅力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母爱、童真、自然带来的人道主义的无限亲情和欢乐.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特的最大成功,不仅在于她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一名才女,还主要在于她在<简·爱>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造成的深远影响.从夏洛蒂·勃朗特作品<简·爱>中读到的自尊、独立、人格魅力及幸福价值观对笔者深有启发.本文从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作品<简.爱>中主人公"简.爱"人物形象分析出发,结合当今现状,论述夏洛蒂·勃朗<简·爱>中的幸福观特对当今人们的影响,尤其对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结构原型是<圣经>悲剧结构和圆圈型叙述结构,两部小说中的意象--虹、黑暗和月亮也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意象为原型.这种观点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两部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