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反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并提出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业的发展,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变得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完善法律法规,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建立管理组织.切实做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因素,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试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表现入手,充分阐述了大学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综合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其根源具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三位一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全面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本文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咏梅  张帅  谢阳群 《现代情报》2019,39(10):58-65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影响因素,既能为社会深入理解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提供一定理论支持,也能为社交平台优化用户信息回避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30位在校大学生社交网络中信息回避行为的相关数据,借助NVivo11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归纳出影响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的10个基本范畴并聚焦为3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建构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因素是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信息因素与社会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其中,认知因素是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充分认清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有效途径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邱琳玲 《内江科技》2013,(10):157-158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环境的利弊两面性十分显著,如何减少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良影响,是当前的大学心理教育工作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便利性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如何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从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其主要原因,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现象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部分阅读现象,提出了发挥图书馆导读教育功能,正确指导大学生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幼儿教师教育、兼顾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公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准理念先进、结构清晰,内容全面;但也存在内容针对性不强、入职专业标准制订主体规划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治信仰、法治参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和调查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相关情况,寻找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网络文化使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公民意识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但冲击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给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姚茜 《科教文汇》2011,(14):27-27,79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经过高校的法制教育,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本论文旨在分析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文娟 《科教文汇》2012,(7):12-12,6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制观念,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对当代大学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平等观念、批判精神、个人意识增强,改革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凸显,对社会公平的诉求和追求新生活的精神加剧,但价值取向、社会意识、集体观念减弱,对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和对友爱、互助、勤俭、奋斗等传统道德观念传承的精神弱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他们对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的认识程度,关系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剖析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中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提出对策。这就是,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要携手努力,共同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正确,理想信念坚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乐于助人。但是部分学生忽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缺乏,整体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对个别问题有认识误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艰苦奋斗思想淡化,劳动意识淡薄。要通过推进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推动“两课”教育创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校园(社区)文化,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网络媒介素养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需具备的重要素养。调查发现,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得大学生难以甄别网络信息真伪,易出现盲目从众、沉溺网络等非理性行为。各高校应通过开设网络信息认知课程、开展网络道德法规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0.
王宏武 《科教文汇》2013,(10):17-17,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单单只是学校环境,还包括社会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随着社会和网络的不断开放,在各个环境的影响下,现在高校里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道德背道而驰,部分行为甚至抹黑了大学生群体,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呈现着下滑的趋势,令人担忧。因此,构建和优化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期间能够给学生起到激励性、引导性、约束性和提升性等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