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册里都安排了《古诗两首》。对于《古诗两首》,老师们惯常的做法是将两首诗机械地割裂开来,分两课时分别教学,通过条分缕析,逐步把每一首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其实笔者认为,以课文的视角看《古诗两首》,打破逐首教学的传统模式,将两首诗整合教学,才是《古诗两首》这类课文最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一、与编者对话,整合思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以往不同,2011年版课标首次在"对话"中增加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已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这两首词都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比较品读两首《沁园春》写景抒情的特点,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宽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远大的抱负以及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先来欣赏两首词的写景:  相似文献   

3.
张籍现存450余首诗中有30多首重出于他人诗集,对于这些"重出"诗,佟培基《张籍诗重出甄辨》已作比较深入地考辨,本文就佟文未考定的、证据不足的两首重出诗作补充甄辨。认为《送李评事游越》确为张籍之作;《赠项斯》为王建之作,题应为"寄贾岛"。  相似文献   

4.
陶诗《饮酒》二十首第五首中用"见"或"望",历来存有两种意见。持见者认为非"见"不可出意境;持"望"者则语不甚详。现在梳理两派意见的基础上,从《饮酒》二十首的欣赏分析入手,指出从诗人当时心境及组诗的风格协调方面考虑,应用"望"字。  相似文献   

5.
<正>一《全宋诗》卷1700第19163页收有郑刚中的一首《海棠》诗:"几树繁红一径深,春风裁剪锦成屏。花前莫作渊才恨,且看杨妃睡未醒。"卷2649第31043页收有陈孔硕的《海棠》,卷3519第42023页收入的杜汝能的《海棠》,这二首和郑刚中的《海棠》一模一样。卷3088第36841页收有何基的一首《海棠》和前两首也几乎一样,只是将"才"改为  相似文献   

6.
在《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是二者共有的、重要的审美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思妇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类型、处境和心态上。从审美角度来看,《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较《诗经》中的更具审美意蕴,独具"真""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理论,自建《唐诗三百首》原文及对应两个英译文的小型平行语料库,通过相关语料库软件的分析处理以及SPSS统计软件,结果显示: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两个英译本在词汇量和用词总数上有明显差别,但是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两个英译本在词汇难易程度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唐诗三百首》两个英译本在词汇量和译文长度方面非常相似,但是相比之下,许渊冲编译的《唐诗三百首新译》难度更大,目标群体更集中;宾纳、江亢虎的合译本《群玉山头》可读性更强,适应的目标群体更广泛。《群玉山头》从目标文本读者的接受出发,采用自由诗形式,多归化译法,译文详尽,句长参差,富于变化,对于原文中的意象,尽量保留或移植;《唐诗三百首新译》恪守"意美"、"音美"、"形美"之"三美"原则,采用"以韵译韵"的方法,译文简洁,句长相对统一、工整。  相似文献   

9.
这张称为《醇情歌》的新专辑将继续"阿杜风格"的男人情歌。他将自己这两年多的歌手旅程、出道前的感情经历以及成名之后的内心体验,做了一次完整的影音记录。专辑中五首新歌《一首情歌》、《爱字怎么写》、《天涯海角》、《认真》、《爱就是你》均为该专辑内地版独有,此外,还收录历年来阿杜的精选代表作品,包括阿杜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而陈子昂的《感遇》诗则被颂为唐代的"古体之祖"。一般认为陈的《感遇》是脱胎于阮籍的《咏怀》。其实,追根溯源实为《古诗十九首》,其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才可以更肯定地认为陈子昂《感遇》诗是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与发展。其突出表现便是兴寄与风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最广为人之的和歌集当数《小仓百人一首》,其收录了一百首具有代表性的和歌,集聚了日本古典和歌的精髓。其中有32首和歌以四季为主题,可见其在《小仓百人一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中以《小仓百人一首》的"冬歌"意象为主要考察对象,发现冬季和歌中多出现"雪"、"霜"、"枯草"、"千鸟"等意象。  相似文献   

13.
现存徐铉《徐公文集》中有两处干支纪年错误:《唐故印府君墓志》中的"丙寅"当为"甲寅"之讹,《邓生诗序》中的"丙子"应是"戊子"之误。这两处错误在《徐公文集》的宋刻本中就已存在,历来各种版本相沿不改,清末以来的各家校勘记亦未指出。《徐公文集》附录中收有二题六首李至诗,《全宋诗》失收。其中一首《左散骑常侍东海徐公》被四库馆臣误辑入宋庠《元宪集》,《全宋诗》沿袭此误,此诗实为李至《五君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少安 《人民教育》2012,(Z3):28-3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围绕"乡村田园"组织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两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略读两篇:《牧场之国》、《麦哨》。单元提示中讲到了本单元的要点: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咏水仙》和唐朝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发现两首浪漫主义诗歌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上和美学特色上的一致性:运用了"蒙太奇"技巧表现意象,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美学特色突显浪漫。同时指出两首诗歌所体现的不同"情怀":敬畏大自然和禅宗"梵我合一"的区别,"愉快"的自然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同时,每一首独立小曲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四季》中的每一首,不仅旋律优美、富于诗意,而且通过对乐曲结构的完美运用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选取了其中较有特点的《一月——在炉边》,在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调性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求对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首《诗经》中的诗歌,分别为《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国风》。《关雎》出自《周南》,为《诗经》首篇。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婚姻说、政治说等。《蒹葭》出自《秦风》,诗中"伊人"意象的多种解读使诗歌含蓄朦胧、意蕴丰富。《式微》出自《邶风》,以反复咏叹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子衿》出自《郑风》,是一首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大胆直率的古老恋歌。学习这四首诗,  相似文献   

18.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构并不相同;陆游的两首七律《书愤》和《临安春雨初  相似文献   

19.
汉语存在句拥有"A+B+C"类、"A+C"类、"B+C"类和唯"C"类四种主要类型。《唐诗三百首》中的存在句覆盖了汉语存在句的各种主要类型及其下层类型,反映唐诗语言与汉语一般用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唐诗三百首》存在句约有144例,其中含有"A"段的存在句——前两式存在句之和约有109例,占全部存在句的76%,与唐代以前相比,使用频率有明显的提升,反映了汉语存在句发展的一种趋势。句法构成方面,与此前相比,《唐诗三百首》存在句A段中方位名词短语的使用率有了提高,而B、C两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用书》中第29课《古代诗词五首》中,教材编著者将辛弃疾《西江月》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译为"明月出来了,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