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关系,人自身的内部和谐集中体现着二者之间的彼此和谐关系,同时又是二者彼此相互过渡的基本逻辑中介。天人和谐不仅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构成整个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基础性因素,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解放和人自身内在本质的全面和谐是实现天人和谐和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它们之间的全面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也要引入生态文明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天津教育》2007,(4):12-13
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但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许多新的理论都在昭示这一观点。如有的专家把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义为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绿色财富”的理论则认为人类从以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积累财富转变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财富,以不公平的手段占有财富转为公平协作分享财富,是人类认识观念上的一次飞跃。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国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必须以个体和谐为基础,并通过这种和谐体现出来,因而提升社会中个体的和谐,事关社会能否一切和谐。本文拟从五个方面阐述个体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如何促使个体和谐:1、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认识;2、重视良好道德品质的修养;3、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4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人的解放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在作为完整有机体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人的解放、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核心是只有通过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邓海英 《文教资料》2006,1(1):26-27
本文试从马克思美学的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出发,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中的和谐观,即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中,达到自然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而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两点:即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五个方面来理解和努力;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三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生存能力,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学课堂就是以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受用终身的生命行动的指导力量。生物学是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学生在学习生命原理的同时,感知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原理,  相似文献   

8.
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与人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国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本"思想理念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这一人才培养观,就要充分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高度重视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多侧面、多元化的培养,健全其社会化的人格品行,完善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资源的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这一更高目的,同时,也需要人与人的和谐来促进.  相似文献   

11.
饶迎 《现代语文》2010,(11):4-5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110也就是说,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能有效协调个体与社会的稳定关系、自尊而不偏激、有思想、有能力、高品质的和谐发展的人。而要想培养和谐的人格,必须借重美育,因为美育的目的就在认识并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12.
李威 《教学与管理》2007,(12):100-101
一、音乐与传统和谐文化的联系 和谐的意思是指人的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应处于协调、适宜的状态。音乐其实与和谐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和谐首先来源于音乐起始于自然。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和谐,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建设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的目的。而人的和谐,应从小培养,从行为到品德逐步完善。还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德育的过程、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使学生逐渐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和谐过渡。  相似文献   

14.
对自然、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辩证思维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注意的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既不能忽视自然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又不能抹煞人对自然的改造和人的能动性。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既要看到个人与社会的斗争性,又要看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既要强调个体对社会的依赖性,又要强调社会对个体的依赖性;既要认识到社会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对个人的制约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自然和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家庭成员的和谐与人自身成长的和谐。孩子的和谐成长,应该是才艺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身体的强健、品德的完善、人格的完美的综合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片面突出某一点,心然会打破这种和谐进程,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6.
和谐学校要实现"授者"与"受者"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德育与智育的和谐、"法制"与"德治"的和谐,通过公共教育资源平台,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时代的和谐,创造教育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研习太极可以使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认识和谐班级中的相互性关系 和谐班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应具有相瓦性,正确认识这几种相互性关系将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青年教师和谐发展的涵义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指的是人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各要素之间以及个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促进、协调一致的理想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人的身心和谐;第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个体与类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青年教师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应有之义,是指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各要素之间以及个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促进、协调一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青年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在中国几干年的历史长河中,“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4个层面的内涵。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则必须建设和谐校园,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