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浊积砂为主,分布规律性不强,油水关系较为复杂.利用地质统计、地震相分析、测井反演等技术,分析了该区储层地震反射特征,落实有利储层分布范围,刻画主力含油小层构造,能较好的进行储层和油气分布预测.通过该区实际钻测资料证实,此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沙三上储层的分布范围,为勘探目标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上第三系馆上段是胜利探区的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以曲流河沉积所形成的曲流砂坝为主,横向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油气富集与储层的发育密切相关。从基础资料研究入手,提出了砂岩速度小于围岩速度的观点;总结了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研制了振幅、频率综合反演储层厚度的方法;开发应用了多参数及人工神经网络、相干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油藏描述技术;并对砂体的含油气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有机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中的油气包裹体被认为是油气藏的古油气组分,研究它可以为恢复油气藏的初始组成、油气运移聚集史和油源对比等提供宝贵信息。本文主要介绍有机包裹体分离提取方法及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胜利油田郑斜41井沙三段储层烃受到严重的生物降解,因而无法用其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油源对比,判断其油气来源。其包裹体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非常完整,m/z191萜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化合物分布完整,无生物降解标志化合物。其特征与临近的利津洼陷沙四段烃源岩相似。新疆和田桑株地区下第三系地蜡充注史分析: 包裹体中的烃类生标化合物组成和分布与其中的游离烃有较大的差异,地蜡样品至少有两种油气来源,第一次油源来源于奥陶系烃源岩,第二次油源是侏罗系和石炭-下二叠统泥质岩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核桃园组沉积演化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凹陷面积3600km2,核桃园组是主要含油目的层,最厚约2500m。凹陷为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凹陷沉降范围大,沉降幅度小,生储油层系发育厚度及范围较小,有效生油岩体积较小。油气资源不甚丰富。核桃园组沉积时期物源以北部为主。成熟生油岩分布在靠近边界断裂的南部,而砂体主要分布于北部,生、储配置不佳,严重制约油气的运移聚集。针对凹陷多物源、多沉积相、储层变化复杂的具体特点,开展核桃园组地层沉积发育特征、砂体展布特征等研究,结合构造特征、现有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能够更加科学地预测评估有潜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精确恢复刻画吴定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特征,探讨油气富集规律。运用印模法进行恢复。研究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具东北低,西南高,发育河谷、斜坡、高地等古地貌单元。鼻隆构造与砂体的有效配合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
滨南地区浊积岩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滨南地区浊积岩构造特征和储层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砂体储集物性与含油气性的关系、砂泥岩接触带性质与砂体含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浊积砂体含油性主要与浊积砂体所处的构造部位、砂体埋深、油源远近、储层物性等密切相关,沙三下广泛发育的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为浊积砂体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郑斜41井区沙三段油藏由多个砂砾岩体油藏组成,各个砂体的含油性不同,油水关系不一,储层描述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充分认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基础上,首次综合应用模型正演模拟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砂砾岩扇体的识别能力,使储层解释的多解性降到最低限度。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架起了地质与地震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确定该区合理的储层解释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高青油田高17块的油藏精细描述中,发现了决口水道微相,于是对其成因、沉积特征与模式、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决口水道是在河流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由主河道于大洪水期冲裂决口后,在广阔河道间形成的具有固定路径及一定限流作用的极窄、浅的短程小型水道,相当于新河道形成早期的"小型冲沟"阶段,其形成后对原主河流流量影响较小。其与河流沉积相比,具有粒度细、分选稍差、含泥量稍高、层理规模小、冲刷弱、略显正旋回、储层物性略差,特别是砂体极薄(<2.5m)而窄(<100m)等特点,建立了渐弱消失型、分枝型、末端扇型和汇入型4种沉积模式。因其窄小、分散而形成小而肥的井网控制不住的或注采不完善的剩余油富集砂体,又因其数目众多,剩余油储量非常可观,所以,其在油田挖潜及油田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河流相砂体为储集层的油气藏在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占重要地位。本文针对济阳坳陷馆陶组典型的曲流河及辨状河沉积,受河道的频繁摆动和季节性洪泛的影响,河流相砂体在垂向和平面上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采用叠后地震动力学属性砂体识别和运动学属性砂体识别等方法,对河流相砂岩储层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并建立测井约束模型。  相似文献   

10.
扇三角洲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地质学家的关注,成为当代国际学术研究的重点.经过近40余年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对扇三角洲的认识不断深入.对扇三角洲的研究概况与发展、扇三角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发育背景和形成过程、模式、分类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综述,对于沉积矿床和油气的寻找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油藏非均质性强、注采井网不完善、开发矛盾严重的问题,对该区三角洲砂体进行了精细的油藏地质研究,建立了精细的储层三维模型。将间接的、定性的、静态的地质研究与油藏数值模拟直接的、定量的、动态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区有利储集部位主要为河口坝微相,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注采井网及井网密度的综合控制,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有采无注、压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油气来源于东南方向的满加尔坳陷及西南面的哈拉哈塘坳陷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具有五期成熟度不等的油气充注,其中以海西晚期成熟度较低的油气克注规模最大,形成的油气柱高度最大。受多期油气充注、储层非均质性、油气注入(运移)途径与扩散作用,重力分异作用及大气淡水的氧化降解的影响,使塔河油田流体化学组成产生纵横向的差异性与非均质性,在3区上部、7区及南平台地区形成中质——轻质油区;4区、6区及3区下部形成重质油区。  相似文献   

13.
在防砂作业中,防砂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是影响防砂效果的关键.以孤东六区Ng1+2区块为例,根据油藏地质特点,通过地层出砂机理规律、地层砂粒度分布特征以及防砂主导工艺优化和配套工艺试验研究,确定了相应的防砂工艺.在现场进行了2口井的先导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亚洲小车蝗的空间分布,以及在不同尺度上影响其分布的生境因子。基于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敖包音高勒调查和实测的亚洲小车蝗密度与生境条件数据,获得研究区蝗虫生境适宜性评分值(S值)的空间分布图。对整个研究区的S值和相关生境变量分别进行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融合Moran's I空间自相关尺度图的尺度方差分析、小波分析、或空隙度分析,以识别其等级结构和特征尺度。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在<0.3 km、<0.7~1.0 km和<1.9 km这3个尺度域上出现斑块化分布。这是不同尺度上相关生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植被类型和植被盖度对蝗虫在这3个尺度域上的分布均有影响;坡度、坡向和地形湿度指数对蝗虫在中小尺度域上的分布有影响;高程对蝗虫在中大尺度域上的分布有影响;土壤沙粒含量、pH、有机质含量和植物叶片含氮量对蝗虫在中尺度域上的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C报告中170550条P波到时资料(地震数为12500,台站数为928个,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60°E~150°E,10°S~60°N)的深至300km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分辨率达2°×2°.初步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东西两部分的岩石圈与上地幔低速带的结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横向上大体以108°E为界,纵向上以90km深度为界,东部与西部P波速度结构差异较大.西部是岩石圈汇聚增厚区,东部是岩石圈拉张减薄区.西部上地幔低速带不发育,东部低速带比西部厚.(2)青藏高原地壳岩石圈巨厚,上地幔低速带不明显.印度次大陆岩石圈板片以低角度下插到青藏高原之下.(3)日本海和菲律宾海地壳之下有高速体,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芦湖油田地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低渗透储层内流体的渗流机理,分析了低渗透储层内流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探索了低渗透储层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利用新认识的低渗透油藏流体分布控制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在低渗透油藏中构造高部位为水层。而构造低部位为油层的特殊地质现象。研究成果无论是对油田早期的油气勘探,还是中后期的地质研究和油田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研究了江南古镇旅游商品的分类、空间分布以及地域特色等.研究表明:①三个古镇的旅游商品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类别主要包括旅游特色食品类、旅游工艺品类和旅游丝织品类,旅游陶瓷类和旅游茶品类所占比例均较小;三个古镇的旅游商品存在同质化现象,旅游商品的类别不同,同质化程度不同;②在古镇核心区,三个古镇的旅游商品类别在排序上存在相似的特征;在古镇外围区,三个古镇的旅游商品类别在排序上存在差异;随着古镇的生命周期向后演变,古镇旅游商品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核心区向外围区迁移的特征.③虽然三个古镇已开发的特色旅游商品的类别较多,但是已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8.
罗家油田是油气勘探多年的老区,出油层系多,从馆陶组到中古生界各套层系都见到油气显示,储层类型多,地质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快,使罗东地区的勘探非常困难,将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资料与开发动态资料有机结合,进行构造精细研究,同时对该区沉积特征和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到罗东地区3个潜力区,为该区勘探提供了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动校静地质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精细地质模型是科学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前题.井点控制的构造模型描述了构造的空间走势与局部构造变异;井点分层资料与构造模型约束下的断层模型,正确描述了断层的发育状况;井点分层数据与砂体边界控制下的地层模型、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测井解释资料为建立三维储层模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通过以上各大模型的综合分析,达到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空间计量软件GeoDa对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数量上,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增长迅速;在空间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苏北城市的体育指导员发展水平高于苏南城市的发展;江苏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水平,自2005年后开始有向负的空间自相关性发展的趋势,即存在空间扩散效应。表明:江苏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局分布差异在扩大,局部分布差异正在逐渐减少,并显示由过去的南高北低的发展差异格局逐步转变为以南京为中心和连云港为中心两个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城际之间的分布更加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