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68):15-17
小说翻译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假象等值"的问题,可以采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处于文本不同层次的文体价值展开分析,将文学文体学,一门联系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引入风格翻译研究,旨在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主要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并在实例中考察了译者在风格把握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功能文体学的"功能"、"情景语境"、"前景化"三大核心概念出发,归纳了国内功能文体学观照下的翻译研究主要以"功能对等翻译标准"、"前景化突出的文体翻译分析"、"基于情景语境的文本类型翻译策略研究"为重心。结合目前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提出以功能文体学为基础的翻译研究将依据稳定的功能文体分析模式应用于翻译质量量化分析,同时也将拓宽其情景语境至权力、意识形态等方面,更好地阐释翻译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认知隐喻在文学语言中作为一种表达手法,一种思维现象,对小说情节、主题建构、人物刻画以及文体特征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文学文本中隐喻的翻译是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生命力的再现。本篇论文以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品为例,分析认知隐喻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掌握文体特征能极大程度在译文中重现原著的文学价值,对于翻译小说作品的译者来说,准确把握原著的文体特征能让读者在译文中感受到原作的写作手法和作品魅力。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译者敏锐地抓住作品语言形式的特征,将作者的文风和写作手法融到译文中。笔者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对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三个汉译本进行文学文体学指导下翻译风格的分析,探讨文学文体学对翻译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妍颖 《海外英语》2014,(5):106-107,109
小说的文体特征与作品的主题和美学价值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文学文体学不仅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在文学翻译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讨论了《布里尔小姐》的翻译,旨在说明只有对原文的文体特征有了充分的把握,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具有文体意识,译者才能避免"假象对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迪 《海外英语》2014,(9):133-134,140
小说《阿Q正传》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亦千差万别,而现有的研究较少通过叙事学、文体学结合研究其翻译的文体学特征以及导致译本差别的原因。由此,该文应用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从人称代词主语转换和叙事视角转换两方面,对译文与原文进行翻译文体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汉英小说翻译中,无论译出或译入,人称代词主语在数量和频次上都有所增加,同时都呈现出语际显化的转换类型。但从译出和译入视角考查发现,对比于译出文本,译入文本的显化程度更高一些;叙事视角方面,译出文本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客观视角,译入文本则多采用主观视角。  相似文献   

7.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描写藏族人民生活的伟大作品,作者在文中广泛使用叠词和拟声词以及反复和比喻修辞,形成其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以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合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汇和修辞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探析译者是否保留原文中表达美学功能和文体价值的语言形式,产生与原文相似的文体效果,进而表明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莹 《英语广场》2020,(13):21-24
"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假象等值"现象即译文与原文看上去大致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相去较远。小说翻译中普遍存在的"假象等值"问题,可以采用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施晓菁译)为例,分析其内容和语言层面的"假象等值"现象,并考察其造成的主题意义表达欠缺和风格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法律英语是正式化程度很高的一种文体.赖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为法律文本翻译提供了理论根据.文本类型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官方英译文本中的主要词汇和句法特征表明其翻译符合法律英语文本的文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文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能进一步说明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开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然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对戏剧提及甚少.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所提供的新的视角,以鹿金的<玻璃动物园>的译本为例,论证了戏剧翻译中文体风格对等的重要性.如果译者忽视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则容易导致"假象等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功能文体学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的文体学理论(韩礼德,2005:9).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强调语言功能与文学研究文体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他主张利用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语言中的体现来剖析文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料库的小说文体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语料库的小说文体学研究是利用文学作品语料库和语料库分析工具,以文学语言和文学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或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详实、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描述,或者用文体特征的统计数据和检索数据验证、说明读者对作品解读的合理性。本文用《喧哗与骚动》的第一章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基于语料库的小说文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认知转向。认知语言学家将文学语言纳入研究范畴,认知文体学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文体学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 和发展趋势。据此认为,认知文体学研究者们从认知的角度构建了一种系统的文学理论,将认知文体学研究 纳入研究身体体验的神经学科范畴,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人物的认知方式,更为系统地阐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郑穹 《海外英语》2013,(23):188-191
文学作品的意义由意思和文体价值共同构成,只有同时再现原文意思和文体价值的翻译才是完整意义的翻译。文体学的引入将促进翻译学的发展,但将文体学纳入到翻译理论中的研究还不多。以文体学翻译理论为视角,首先对经典名篇《陋室铭》原文和罗经国相应英译本进行文体学分析,然后通过在用词、句型/字相、修辞方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罗经国英译本不尽人意。翻译中应重视文体的对应,只有意思和文体都对应的译文才是满意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文学文体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被广泛的应用于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研究。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一朵浮云》的风格翻译。小说的语言风格是作者的独特标记,《一朵浮云》作为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现代短篇小说新起点之一,其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的选择独具特色。该文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一朵浮云》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翻译中达到最大风格对等的途径,有效且精准地保留作者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词汇、句法、篇章、修辞手法四个方面对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乔治·奥威尔的自传体散文《射象》进行文体学分析。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本研究认为,《射象》一文体现了奥威尔散文简洁明晰、准确客观的文体风格和反殖民主义的主题。对《射象》的文体学分析可以加深读者对奥威尔散文文体特征的理解和艺术魅力的欣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二章"大卫忆童年"部分的文体分析,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格及衔接等文体特征来阐述狄更斯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艺术动机和小说主题意义的关系,同时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语言意识,帮助他们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话语,从而懂得文本中的词语是如何表达和暗示意义,以及写作风格或语言特征的影响和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译文是翻译欣赏课程教师与学生最急须回答的一个问题。而文体是否重现是文学翻译评价的重要标准,鉴于不断发展的文体学理论和分析模式,文本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即词汇、语法、修辞、句间照应和语境这四个层面进行文体分析。为此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体层面考察原译文作为鉴赏的其中一种角度和标准。本文以译作欣赏课为实例,证明该分析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钟勤佳  杨娜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45-146,154
功能文体学是语言的功能理论来分析文体。基于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文学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问题得以发现和讨论。因而在揭示文言小说《促织》中的与此相关的文体特征和体现出的丰富艺术内涵之后,来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本是如何保留或忽视这些文体特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