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一、“钓袖背负投”技术简介 “钓袖背负投”的技法:双手抓住对方的双袖子各一侧(也可左手抓住对方的右衣襟,右手抓住对方的左袖口)。双手往前高提起,将其身体重心拉成向前倾扑。同时上步,将自己的右脚上到对方的右脚内侧,使脚与脚相互接触的状态,然后左脚后插步在对方的左脚侧稍向后侧,同时将身体迅速蹲入对方双腿之间稍向里,拉把向前上方发力,  相似文献   

2.
丁敏奎 《体育教学》2008,(11):52-53
单腿蹲起是身体直立,一条腿支撑身体,一条腿离地,支撑腿做蹲起动作。单腿蹲起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控制身体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运用这一手段时,只是一味地强调单腿蹲起的数量和动作的标准度,致使这一练习手段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而我在平时运用这一练习手段时,通过练习方式的改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把我创编的一些练习方法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和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蹲踞式跳远技术需要具备较好的下肢、腰腹肌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同时在教学中往往也会出现踏跳不准,腾空没有高度,空中不能形成蹲踞式,落地小腿不能前伸等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改进蹲踞式跳远技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经过长期的总结与实践,笔者巧妙地将小垫子作为辅助器材引入到蹲踞式跳远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许多学生身体过早抬起。分割了蹲踞式起跑起动动作的内在完整性,抑制了身体的快速向前位移。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地改进尝试。   一、身体早起产生的原因   1.动作概念不清   学生往往由于动作概念模糊,普遍存在摆动腿着地拉大步,造成重心滞后,身体早起。   2.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不足。   二、身体早起的纠正方法   1.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   教师有意识的多安排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的练习内容 (如蛙跳、跳深、立卧撑、俯卧撑等 )。并且组织上、下肢力量较差的学生进行专门性…  相似文献   

5.
下边介绍的几种身体训练方法,不用器械,便于进行,对发展青少年身体各项素质有较好效果。 1.发展力量的练习 (1)原地纵跳:两脚开立,屈膝抱肘。两腿用力蹬地向上纵跳。连续做。 (2)单腿蹲起:双手掐腰(或一手扶同伴),单腿蹲屈,另一腿前伸。蹲屈腿用力,使身体立起。反复做。  相似文献   

6.
女子柔道"吊袖背负投"技术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观察法、统计法,对2002年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3个级别的前6名运动员吊袖背负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阐明其在柔道比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1):83-83
众所周知,运动员起跳时,总要先下蹲、掀臀,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增加臀部与腿部肌肉的长度,使其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传导到地面,将身体弹向空中。从肌肉与弹跳的关系看,肌肉长度增加后,可以使起跳力量更大。  相似文献   

8.
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起动时产生的后蹬力量充分作用到加速跑当中去,使起动速度能够迅速地转化到位移速度上来。但是,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与训练中,许多短跑运动员经常会出现第一步距离过大或第一步落地点偏向于前腿一侧的现象。致使起跑后身体产生制动、重心不稳,难以将起动速度转化成位移速度。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过去人们一致认为,这是由于起跑时身体抬起过早造成的。随着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深人研究和训练中的体会使我们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与前腿膝关节的位置有关。因此,在蹲踞式起跑时了解和掌握前腿…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蹲踞式跳远。蹲踞式:起跳腾起后成“跨步飞跃”的姿势。当身体重心腾起到接近最高点时。起跳腿屈膝向前上方收起与摆动腿靠拢,空中形成“蹲踞”姿势,上举大腿,小腿前伸落地。我们在教蹲踞式跳远时,应该明确把学习重点放在助跑与起跳上。为以后学习跳远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年级教学任务: 学习跳远助跑与踏跳技术,发展腿部力量及弹跳力。  相似文献   

10.
单腿蹲起是身体直立,一条腿支撑身体,一条腿离地,支撑腿做蹲起动作.单腿蹲起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控制身体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在半时的教学和训练中运用这一手段时,只足一味地强调单腿蹲起的数量和动作的标准度,敛使这一练习手段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而我在平时运用这一练习手段时,通过练习方式的改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而我就把我创编的一些练习方法介绍一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和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亮 《体育世界》2013,(5):99-100
本文探究了"前蹲"和它的变化动作,前蹲动作旨在发展全身力量,主要锻炼髋关节伸肌(臀大肌)、膝关节伸肌(股四头肌)、膝关节屈肌(腘绳肌)和核心肌群(竖脊肌、腰方肌、腹直肌、腹斜肌和腹横肌)。本研究的目的是介绍教授前蹲动作的过程,其中特别强调了进行前蹲动作训练时所需的正确的身体位置。  相似文献   

12.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动作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调查法对国内外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挺举上挺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挺的关键所在是预蹲动作,在预蹲过程中应保持身体重心与杠铃重心垂直向下运动,而且要迅速地由预蹲中的制动转为上挺发力。制动是预蹲与发力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制动时应做到尽快地由预蹲的退让性工作转化为发力阶段的克制性工作,这是上挺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短跑运动员使用蹲踞式起跑的目的,就是要求人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后蹬力量,使身体获得极大的启动加速度,为加速跑阶段速度的增长创造条件。然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起跑技术能否得到良好的发挥,关键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身体各器官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的能力。许多短跑运动员在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时,只注重运动器官的发力,而忽视呼吸器官的呼吸方法,致使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配合失调,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启动缓慢、后蹬无力等现象,难以将起跑速度充分发挥出来。在蹲踞式起跑练习时,我们让短…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少年儿童一级田径运动会中,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由于头部动作过高或过低,致使起跑动作突然停顿失去身体重心前趴,影响了出发速度。因此,在少年儿童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教师除了抓关键的上下肢动作外,还必须注意正确的头部动作。本文试图通过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找出蹲踞式起跑时正确的头部动作模式,供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速滑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力量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地发展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可采用杠铃练习,如:推举、半蹲、深蹲以及蹲跳等,通过不断增加机体的负荷量,发展上肢、肩带、躯干及下肢肌群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行车业余训练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熟练掌握 操车技术和合理的用力方法,以及培养青少年对自行车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为目的,应着重抓好力量训练,为运动员下一步提高专项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1 大力量训练的不利影响1.1 对下肢的影响 业余队运动员的年龄一般都在11~15岁之间,这一时期身体各个部位都在迅速发育,身高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下肢骨的增长,而自行车专项的主要做功部位正是下肢,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强有力的腿部力量,练习腿部力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是负重下蹲,但由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骨化没有完成,骨骼增长快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0名普通健康成年男性进行10周的渐进性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力量和有氧能力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最大蹲起负重(Loadmax)、60%最大蹲起负重下的蹲跳功率(P60)、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了显著性增长。与训练前相比,在最大摄氧量测试过程中,随着工作功率的提高,通气量呈下降的趋势,摄氧量呈上升的趋势,氧差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评估游泳运动员陆上下肢的力量和爆发力与出发表现之间的相关性。8名女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蹲踞式技术进行自由泳出发。下肢陆上的力量和爆发力测试包括蹲跳、反向跳、抗阻蹲跳,以及腿部屈、伸的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量。计算陆上的力量、爆发力与游泳运动员出发头部到达5m、10m和15m时所用时间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抗阻蹲跳(克服自身体重的25%)时的速度峰值与游泳出发表现的相关程度最高,r为-0.63^-0.66。蹲跳和反向跳的相关指标与出发头部到达5m和10m时所用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较少,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量与出发表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抗阻蹲跳中的速度峰值是反映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出发表现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郑宏伟  闫苍松 《体育与科学》2004,25(1):66-69,59
研究目的:以提高短跑的途中跑能力为目的,考察采用普通下蹲姿势、宽足间距下蹲姿势、髋关节伸展下蹲姿势三种不同下蹲姿势的力量训练,记录下肢主要运动肌的肌电图反应和地面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影响,从生理和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表面双相诱导法的肌电图检测及应用录像轨迹系统对三种下蹲动作进行三次元解析。主要结果和结论:采用髋关节伸展下蹲动作的下肢力量训练对短跑选手提高途中跑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采用初动负荷法中的超等长收缩的蹲起方法对提高短跑选手的肌肉爆发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