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国新 《教师》2011,(9):70-7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对此,我的理解是: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与发展性.使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中“有价值的数学”意指:义务教育阶段向学生提供的数学,不仅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对将来从事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要以现代数学教育的眼光来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赋予其新的内涵,从而建立起新的数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其中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应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修订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修订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的内容而提出,是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数学课程对时代对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的主动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只有满足了不同层次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才能彻底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应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教学大纲应有一个基本要求,且有较大的弹性。“大众数学”反映了义务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应该是“大众数学”。  相似文献   

18.
王花 《青海教育》2005,(4):48-4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考试周刊》2011,(43):98-9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数学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逐步认识、发现、总结、发展的一门科学,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入门知识,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